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温解道德经在线阅读 - 第七章 大,道氾兮

第七章 大,道氾兮

    有关这一章的注解,我是反复思考了又思考的。或许说出来可笑——这一章的内容太过于直白了,直白到我竟然找不到一个准确的,现代汉语的描述来翻译它。大是道的名,是对道氾的一种描述,其时可以左右万物的。什么是“左右”呢?就是可以左,也可以右,就是随便哪儿哪儿,道的范围内,是可以容纳下一切的——这个我们之前就说过了,人的认识本就是无限的。包含了已知和未知,道是认识的发端、过程也是结果,他包含了我们可以认识的一切。所以,它是左右万物的。“恃之以生而不辞”,万物之生,凭借的便是这一个“道”,当我们观察到他们,认识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在我们的概念中存在,所以它们才能在我们的概念中生而不辞。

    这是一种基于认识,而形成的观念。不能够用客观,或者主观来说明。就像是一个封闭的山谷中,住了一群与世隔绝的人。他们的认识、观念因此不超出这个山谷(理想状态),那么,在他们的观念中,是不会有大海,也不会有轮船、航母的,这些东西,他们认为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些东西,也就不存在于他们的认识中。

    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些东西不在他们的道中,自然是没有的,是不存在的。

    什么又是“功成而不有”呢?“有”是万物之母,有之以为利。不有的意思,就是不以之为利,即一件事的成功、失败我们并不能从其结果是否获得了利益来判断。而这一个判断又要如何?一个字“无”,无之以为用,要用“用”来判断其时功成,或者功不成。

    就像是一件发明,亦或者其他东西。如果单纯的以是否有“利”来作为标准,那自然是偏颇的。不能带来利,并不一定是这个东西不成功,而是评价的方向的问题。如从“无”的角度来说,它有用,那自然就是成了的,它无用,自然是不成的。有生于无,无之以为用,用能生出利,却不一定生出利。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是什么呢?是“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最后的这一段话,已经是白话了。翻译是不必的,就直接说吧。衣养万物,就是说道,包容万物,生养万物,不为主,是常无的,即以无之以为用为标准的。想要给它一个名,就是于小,着落于小之上。万物都归于道,道却依然不为主,这就是大,我们认识了它,却依然明白,未知还有很多,要保持这样的心,这是小,因这样的小,认识的更多,这就是大,这样的大,是因为我们始终将自己放在了一个小的位置上,所以才能成就的大。

    我们的“认识”的范围,包含了已知和未知,可已知的外面,是一圈无限大的未知。我们要秉承“小”的态度,不要认为自己把握了一切,要用于去认识更多,这就是大。

    这一篇,实在没有多少好讲的。

    就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