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盛世皇商在线阅读 - 第四百四十五章 有人订货(二)

第四百四十五章 有人订货(二)

    八百个手袋二百个人分担,平均每人才分到四个,那就凑成一千个,剩余的二百个可以在玉龙布庄零售。前后两院的姑娘嬷嬷总共五十多名,每个人均摊二十个手袋的加工任务。六天时间要完成二十个,每天才三四个的工作量,就算手袋比香囊复杂的多,六天完成二十个,也和玩一样。而且织锦缎本身就有花纹,不用绣花,也不用加什么太多的点缀,上面的针线也不多。就是安拉链、挂里子=额外加的小挂件和背包带的缝制有点麻烦。太小了,不好缝。象小南瓜、小红果、小猫、小狗,也有现成的装饰品直接缝在上面或者挂在上面。比方羽毛花边、卡通木纽扣、手工钉珠章、刺绣布贴、雪纺花卉等等、都是细致活儿。好在各位姑娘嬷嬷都有雄厚的针黹基础,按照云主子的要求,加工过程中一丝不苟,提前一天完成任务。

    郭络罗府上在玉龙布庄定货的消息被其他府上知道了,纷纷效仿。仔细一算还是订货合算,哪个府上过节的时候都要打赏下人,不能就给他一两银子放在手心,不能给人看见多少,因为赏赐是不一样的,装在荷包里只有自己知道。玉龙布庄的荷包非常新颖,完全不是过去几十年的老传统花样,居然有珠子当装饰。还有晶亮的圆片、猫眼大的钻石。店家一再声明不是钻石,钻石卖那么便宜,他们就得赔的穿不上裤子了。这话很实在,哪个商家把钻石缝在荷包上赏赐下人的?主子还用不起钻石呢。

    计算酬金的事就归先生了。分成方法是:本钱留一半,其余一半当利润,分成十份,五份给皇上,一份给经营者,就是卖货的,四份给加工者。如果是不留本钱会被人不理解,以后这些东西用没了,就得在大清购货。大清的锦缎和布料都比异域的价格高,那个时候就不好办了。本钱留太少也不行,就折中一下留一半。这样一算,皇上、经营者、加工者都没吃亏,王爷本身更没吃亏,就这么决定了。但是马平觉得王爷太吃亏,哪有本钱只留一半的?跟王爷说:“您是真的没有经商的经验哪,哪有这样留本儿的?”

    王爷笑呵呵的说:“不必担心,我心里有数。”

    马平才不嚷嚷了。

    别看这几十文的加工费,给前后两院的姑娘嬷嬷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和快乐。大清的物价总的来说是比较低的,五十文可以买三十多斤大米,够五口之家吃四五天的。而且大家并没有因为这五十文辛苦到废寝忘食,而是跟玩的一样轻松。平均每天赚十多文呢,要是抓紧一些,两天也足够了。姑娘嬷嬷里也有个别的是从别的王府上来的,是别的府上的王爷当礼物送给瑞王爷的。在别的府上,做私活绝对要偷偷摸摸的不能让主子知道。纳一双鞋底怎么也得两天,加工费高的也就是五六文,哪能和这里的府上比呀?一天就能赚十多文。

    她们也知道教习嬷嬷的教课费非常高,这个眼馋、嫉妒都没用,而且这个费用不是从大家的加工费里拿出来的,是本钱里的。再说教课也是很cao心的,老早就得准备好讲什么、怎么讲,还得cao心把每个人都教会了。再说人家都是识字的、脑子很聪明,也敢在人前讲话。碰到那种奇笨的必须耐着性子五遍八遍地唠叨,也够费心的了。

    云儿告诉大家,以后订货的人多了,每个人分到的加工定额一定会多起来,那么就是说加工费也相应地要多。只是要辛苦一些。

    姑娘嬷嬷们最不怕的就是辛苦,她们本来就是苦出身,最能吃苦,吃苦以后就能得到收入,谁还推三挡四的?

    第二批八百个香包,订货额共计八十两。留下一半的本钱还有四十两,其余四十两的利润分成十份,给皇上二十两,卖货的三两,其余的十七两都是参与加工的姑娘嬷嬷的了。平均每人分到加工费三百四十文。比上一次加工的酬劳要多多了。

    姑娘嬷嬷们是欢欣鼓舞。尤其桃子,在她最艰苦的那几年里,给人洗衣服、做针线,有的时候一天才赚到三五文,勉强糊口,还累得够呛。现在说是加工布艺,简直就是在玩。东西都是现成的,就连香包的布料都是给裁剪好的,自己一文钱的本钱都不用。于是大家都盼着再有更多的布艺活计来做,这是额外的进项。

    晚上,林嬷嬷召集院里的姑娘嬷嬷开会,告诉大家,田总管又跟某位官员府上签订了一千个手袋的订货合同,这次是阖府上下的姑娘嬷嬷全体上阵,赚钱就没有先前那么多了。但是也不能不照顾府上的其他姑娘嬷嬷,她们也应该有资格参与加工布艺,有钱大家赚吧。

    对此各位姑娘嬷嬷的一点意见也没有,主子给多少活儿就做多少。她们想的是,如果加工订货不断,她们就有源源不断的酬劳,只是加工数量吃不饱。林嬷嬷告诉大家:“云主子说了,咱们是刚刚承揽批量加工的任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客户来订货。而且咱们不会只是承揽香包、手袋这两种商品,以后还有服装加工和编织、珠串、仿真花等项目。就是没有批量加工的任务,咱们还有三家代卖店给咱们零售,这个可是常年的加工,所以各位就不要担心没活干,相反可能会越来越辛苦。不过呢,越辛苦酬劳就越多。当然了,王爷也不会让大家累得直不起腰,总是要在身体能承受的前提之下。咱们要做的事也不只是女人能做的,还有其它项目,男人们也能赚钱,比方冷饮那块。以后咱们还要开饭店酒楼,总之你们来到府上,王爷不会亏待你们。”

    林嬷嬷是转达云儿的意思,给这些姑娘嬷嬷一颗很大的定心丸。所以所有的加工者就不再嫌订货数量少吃不饱了,只要总管大人派下来任务,那就认真地完成。而且没有返工的,全部合格!

    关于本钱问题,大姐着重和王爷说过,虽然是拿古董换的钱,但是本钱一定要扣除。如果不扣除,以后从异域带回来的货物卖光了,用大清的货物加工,需要本钱了,那个时候就知道什么是亏损了。也不会被人理解。到时候皇上已经习惯拿现成的利润,就不管你死活了。这些本钱要用在天灾降临的时候,能救一个人是一个人。平时也可以做些慈善的事,佛门弟子是修善的,扶老济贫都是应尽的本分。这种事对康熙皇上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是做这样的事不能大面积的,要不显山不露水地做,否则你一片好心也会被皇上和文武大臣当成收买人心。

    和订货的官宦人家签订订货合同都是田亮出头的,瑞谦和先生给参谋着。小心谨慎,绝不走错一步。

    这一天,瑞谦正在店里卖布,进来两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西方人,身后还跟了一个梳长辫子、穿西服的大清人士,估计这位就是翻译了。

    其中一个高个子的洋人哇啦哇啦地说了一大堆西洋话,长辫子就给翻译道:“请问贵店老板,你们这个小兜兜上的圆圆的花朵能不能单个地卖给我们?我们要大量订货。”

    瑞谦脑子反应快,马上就明白了这个洋人是要买钩出来是单个的花朵缝在女人的衣服上。他听云儿说过,钩花很费时间,也很累手,而且用线很多。所以店里卖的钩花香包、手袋都是很贵的。但是那份高雅、美丽也是什么布料也代替不了的,于是和翻译说:“这位先生,我还不能答应你大量订货的要求,因为货物不是我的,是我亲戚的,必须经过他的同意。第二,这样的工艺品不是布料做的,是一针一针钩出来的,很累手、很费时,也很费线,加工费也要高一些。先生不妨少量订货,带回去试用,效果好的话,咱们再商量?”

    翻译哇啦了一阵,两个西洋人说他们不怕价钱高,只要东西好。是准备献给他们的女王陛下的礼物。第一次订货准备要一万朵白花。

    还不错,这两位似乎不会玩心眼,连谁用都告诉商家了。接着又哇啦一阵,翻译说:“这两位都是来自大不列颠国的皇家商人,专门到大清寻找能在女王婚礼上引人注目的漂亮装饰。他们看中了小包包上的圆形花朵,如果缝在女王的裙子边或者是领子边上,一定会漂亮得无以复加。女王的穿着就是所有大不列颠的女人所追随的时尚。希望能有多几种有代表性的花朵作为样品供他们选择。”

    瑞谦说他要向东家请示,请他们明天来听回复。两位大不列颠先生答应着走了。瑞谦赶紧来到王府和叔叔、堂弟汇报情况。先生说这个事还得云儿拿主意,工艺品的制作只有她明白,于是云儿被请来老爹的楼上。

    云儿说,一万朵中等大小的钩花是可以订货的,但是大批量订货线就会很快用完,买回来的线并不都是用来钩花的,还有用在棒针上的。这次订货可以签约,一万朵钩花二百个人分担,府上全体姑娘嬷嬷都上阵,每个人均摊五十个。时间要稍稍宽松一点,八天完成,平均每天钩六朵花多一点,不会很辛苦。加工费和白线的本钱加在一起是每朵花一百文,连本钱带加工是一百文,一万朵一千两,留下五百两做本钱,其余五百两分成十份,二百五十两给皇上,给瑞谦二十五两(这次给他一成的利润,因为不需要经营,但加工订货是他联系的)。

    其余二百二十五两府上二百名丫鬟婆子平均每人一两二钱五,每天一百五十多文!

    第二天和田亮和两位大不列颠的皇商一谈,他们竟没有一句反驳的话说。所有条件都是云儿提的,包括价格、时间、数量。因为他们拿到的五个样品让他们满意极了!他们是商人,是那种大批量卖货、订货的商人,在洽谈价格的时候经常双方顶牛到脖子粗脸红甚至老拳相向,谁知道对方的决策人物是个年轻女人,几句话就谈妥了,双方谁都赚钱不吃亏。他们还说如果时间不够用,可以宽限几天,就怕时间定紧了,不能保证质量,来签约的田亮也答应了。

    大不列颠的皇商很高兴,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有那么多的漂亮花朵装船回到女王面前去炫耀了。

    看样品的时候,瑞谦刚刚把样品拿出来摆到桌子上,就听到大不列颠先生“啊呀”一声怪叫,差一点把瑞谦吓跳起来。翻译先生赶紧说:“这位威廉先生是高兴的、喜欢的,说花朵非常美丽,五种花都要。希望你们马上、立刻进入加工。”这位,也是个急性子。

    “那就请先生先交货款的一半作为定金。”田亮是签约人,很直接地就谈到了定金。这位皇商先生当时就拿出来一千两银子的银票,拍在桌子上:“这是全部货款,我们信得过田先生。”

    田亮在签约合同上写下了“货款一次性交齐”,并很认真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对方也签下自己的名字,俩人握手。这是西方人的礼节,田亮一点都不别扭,因为在异域见得多了。但是在瑞谦和店里的伙计眼里,只有洋鬼子才这样。

    其实,钩花还是从欧洲传出来的,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只是时间比现在晚多了。

    在田亮签约的同时,府上已经做好了准备,二百名姑娘嬷嬷一起上阵,每个人发给一个塑料条编的小筐装线团,一个布口袋装成品。

    接着把线找齐,发下去,然后是分成五个编织小组,每组四十人钩一个花样。田亮给找了逍遥殿、云儿的大厅、福晋楼里的大厅几个宽绰场地,让这些姑娘嬷嬷从事加工。逍遥殿一处就可以容纳三个作业组了。从“醒吾庐”拿了二十张木工板,每组四张当作工作台,每张工作台围坐十人,由教习嬷嬷教给需要加工的钩花。大家都有基础了,学起来很快。只用了半天时间就熟悉了需要钩的花样,进入正式加工。

    很少有人说话,大家都集中精力钩花,第一天就有人钩出来十个的数量。经过检查,全部合格。原计划是七天完成,一天检查质量,结果六天搞定。

    田亮并没有马上去交货,而是在第九天把一万朵五种钩花用纸箱装着、马车拉去玉龙布庄。大不列颠的两位皇商非常满意,一点都没有挑剔就收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