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送你两句话
面对金来的质问,华拓张口结舌,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气得七窍生烟,但是却无法作,不敢作。 “说呀,你倒是说呀,方才你不是理直气壮吗?现在怎么疲软了?”金来冷声道。 “奉送你两句话。第一句是:药可以乱吃,但话不能乱讲。若是你方才没有乱讲话,此时也不会陷入这等尴尬的局面。对吧? 第二句是:没有调查就没有言权。你只是看到了我开的药方内的药材药性相冲撞,配比奇怪,就说我的药可能有毒性,这么说是不是太武断太想当然了?你这话可是对着皇上说呢?你没经过大脑就说出这种不负责的话,简直就是危言耸听。 若不是皇上对我还算信任,恐怕我这肩膀上的脑袋早就搬家了吧?可见你的居心是何等险恶。对一个素昧平生,无怨无仇的年轻人,居然如此心狠手辣,作为御医之,你的医德难道都让狗吃了吗?” 金来这些话振聋聩,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不仅令华拓一阵惊惧,而且就连皇上都被震得心神一震。 其实,金来这些话只是实事求是。 华拓在太医院内,接到一个太监拿来的两张药方,听到太监传达的皇上的口谕,心里产生疑惑,他们太医院今天没有给皇上看病呀,这药方是谁开的? 因为若是皇上或宫中的娘娘等皇亲国戚生病,都会有太监前来召唤御医。而第一步,就是太监通知他这个御医之太医院院长,然后由他安排合适的御医给前去看病。除非他休班,可是今天一整天都待在太医院呀!有御医去给皇上看病这么大的事,不可能不通过他呀,可是他怎么不知道呢?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他偷偷塞给这个传话太监几张银票,然后向这个太监打探消息,这个太监恰好是引领金来和刑铭到御书房的太监。 刑铭根本不会看病,而且他进入御书房后很快就出来了。只有那个年轻人一直待在御书房内很久,过了一会儿,便有两张药方从王公公手里递给他,让他通知太医院。那么开这个药方的必定也只能是那个年轻人了。 听这个太监说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开的药方,而且似乎颇得皇上的信任,一股耻辱感就腾地涌了起来,同时,嫉妒之火嗖地蹿起老高。 他担心自己的御医之的地位遭到撼动,所以便迅浏览了一下两张药方,看过后,心中的恶狼便跳了出来。 他看到药方颇为古怪,便想以此为借口,向皇上进谗言,趁机将这个抢自己饭碗的潜在对手干掉。 他以为,只要自己说这药方可能有毒,那么以皇上多疑的性格和他对自己健康极为重视的程度,那个新来的年轻医生必定倒霉,十有会被砍头。 其实,若是按照正常情况,依据皇上的性格,必定会将金来砍头。 可是,皇上事先见识到了金来的神奇医术:搭脉知道他暗疾的部位和伤痕的形状,而且一幅胸有成竹的样子。这令皇上信了七八分。所以,他根本不可能杀金来。因为他要赌一下。 但是,华拓不知道这些情况,所以没吃到狐狸反惹了一身sao,不仅没扳倒金来,反被金来反戈一击,陷入极其被动的地位。 可是他哪里肯服输。 “哼,就算我医治不好皇上的暗疾,难道你这个年轻小子就能医治好不成?”华拓有些恼羞成怒,反唇相讥道。 “当然能。”金来气定神闭,一幅胸有成竹,智珠在握,手握乾坤的样子道,“我金某人向来不说大话,只要我承诺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我说能医治好皇上的暗疾,那就一定能医治好。” “哼,红口白牙,你说能治好就能治好,牛皮都被你吹上天了吧?”华拓冷嘲热讽道。 “不信?”金来挑衅道。 “当然不信。我们那么多御医治了二十年都没有治好,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就敢放出狂言,说能治好,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你说说看,你能将皇上的暗疾治到什么程度?”其实,华拓此时也是在用计谋。
他真的不相信金来能治好,他以为金来不知通过什么关系混进了皇宫给皇上看病,只是想骗取钱财的。他以为金来开的药方可能是那种虽然治不好皇上的暗疾,但是也不会造成伤害的药,可能是会在短期内,改善一下皇上的体力,不过,这种改善是以透支皇上的健康为代价的。 可是当皇上现时,可能这个小子早就拿了钱财逃到天涯海角了,他隐姓埋名,你去哪里找他? 他认为金来只是一个高明一些的骗子而已。 所以他故意激金来,让金来将话说满,然后让他治疗,结果肯定不会是像金来说的治疗效果那么好,到那时,他就可以说金来犯了欺君之罪,然后力谏皇上砍了他。 到那时,皇上现治疗效果没有金来说得那么夸张,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杀了金来。那么他的借刀杀人的目的就达成了。 “第一次,治愈六成。之后三个月一次,一年后痊愈。”金来斩钉截铁地说。 其实,金来这么说,已经是极为保守了。因为他从来没有按照药毒真经上的药方给人治过病,对皇上是第一次。 所以,他不敢将话说得太满。其实,就算不用这些药方,仅凭他体内独一无二的特殊真气,他都有把握治愈六成。 虽然他也是在赌,但是他有一种直觉,他觉得药毒真经上的药方类似于民间偏方一样,虽然药材配方怪异,但是的确能治顽疾。而且他相信这药毒真经上介绍的药方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都是真实有效的。 “真是敢信口开河呀!”华拓心中暗喜,知道金来上当了,继续撩拨道,“一次就能治愈六成,一年全部治好。你以为你是神仙呀?” “不信?敢不敢和我打赌?”金来面色一红,就脖子一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