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
这一下,兔起鹘落,宰辅们缓过劲来,都清楚大势已定,他们能够做的,就是配合行动,尽快拥立新君。 “诸位,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君等以为如何?”薛居正面向众宰辅发出灵魂之问。 众人纷纷点头,只是他们看向崇简的目光,多了一些忌惮。 甚至有人觉得,淘汰赵小三,拥立赵德芳,恐怕是前门拒虎,后门迎狼。 这狼嘛,自然不是赵德芳。 “如此,则向天下发哀,移驾大庆殿,新君接受百官朝贺。”薛居正道。 大庆殿是有重大国事才启用的大殿,新君登基,当然属于大事中的大事。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赵二驾崩,赵德芳继位,当日上午在大庆殿接受群臣朝拜。 看着已经换了孝服坐在大殿龙椅上的德芳,崇简有些感慨。 历史终于在自己手里发生了改变,没有重演。 大殿内除了宰辅和群臣,赵小三、赵四和德昭三人也被传召而来。 赵小三脸色变幻,一阵青一阵白,很难想象他发现自己被封锁在家里是什么反应。 那个左押衙程德玄,被崇简以特殊手法制服,即便后来被救活,人也废了。 这人一开始就积极参与诬陷崇简,天道好还,这个时候遭了报应,崇简一点也不觉得有何愧疚。 赵四和德昭都是一脸迷惘,尤其是德昭,不时地摇头擦眼睛,不知是觉没有睡醒,还是觉得眼前的一切难以置信。 薛居正捧着传位遗诏正要宣读,就听一声断喝。 “慢着!” 赵小三终于忍不住了,出声喝道。 “晋王殿下有何高见,莫非要反对先帝的遗旨?这可是太后与众宰辅都认可了的。” 薛居正阴恻恻地道。 赵小三一滞,旁边立马有人帮腔。 “怎么,莫非宰辅定了的事,就不能有疑问?” 众人一看,说这话的是三司长官王仁赡。 这王仁赡吧,自从遇见崇简就开始倒霉。 好不容易开始重新获得任用,又被这小子跑来一阵捣乱,现在他在三司说话已经不灵了,有点被人当做泥菩萨供起来的味道,变成了摆设。 而且堂堂计相,现在已经被排斥在决策圈以外。 以今天为例,立储那么大的事,根本就没人提前通知他,倒是崇简那小子,他一来就发现,早就到了宫中。 因此,他自觉站在了反对者的立场,站出来力挺赵小三。 “有疑问,就请拿出证据,摆出理由,单是耍泼可不行。”次相沈义伦发话了。 昔日伐蜀的战友站在了对立面。 “证据?你们搞突然袭击,一时之间哪里去找证据?”王仁赡心一横,真开始撒泼了。 “没错,要证据就应当将当前的登基仪式延后,弄清真相,让天下臣民都有机会来选择他们的君主。” 赵小三打蛇随棍上,接过话来道。 崇简一听差点笑出声来,这家伙莫非是想在大宋搞什么民主选举? 这是病急乱投医啊。 “请晋王慎言,先帝遗旨岂容质疑?” 果然,薛居正立马反击。 “我不是质疑先帝遗旨,是不相信你们!”赵小三不依不饶。 “对头!就你们几个在说,不知道天下臣民是否相信尔等说辞。” 王仁赡再次补刀。 在这样的争执过程中,其他人都保持了沉默。 这样诡异的沉默,无非表明了朝臣们置身事外的打算。 毕竟,谁坐了那个龙椅,对他们来说不都差不多? “尔等一口一个天下臣民,天下臣民是你们能够代表的吗?臣民那是官家的臣民,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连这个都不明白,书读到牛屁股里去了?” 崇简觉得不妙,不再保持沉默。 这话把一顶僭越的帽子丢了过去,使得赵、王二人一时之间不知怎么回应。 “呵呵,你们口口声声念叨的天下臣民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我等跟随先帝打下这大宋天下的老军头,自然会遵从遗旨,尊奉新君。” 一个声音响起,听得崇简喜出望外。 这是高怀德的声音,只见这位昔日尚公主的驸马都尉,赵氏兄弟的妹夫,站出来表了态。 这位皇家至亲,在赵家天下确立过程中战功卓著,在军中享有崇高威望,而今虽说不掌军权,但这一站出来说话,差不多就能左右军中许多将领的态度。
“燕国长公主离世,你早已不是驸马都尉,怎敢随意参与皇家事务?” 赵小三气急败坏,对老资格的高怀德也不客气。 他这种表现十分不妥,果然马上就遭到了反弹。 “府尹此话差矣,自古皇家无私事,不然各位宰辅,还有这位判三司王大人,谁敢参与其间?” 崇简再次开口。 敢于这么硬刚赵小三的,当下还只有他。 抓住痛脚反击,让他渐渐有了一丝打落水狗的快意。 赵小三怒道:“你……” 他本想怒斥崇简就没资格参与继立大事,可话刚出口,就被人截断。 “这位小哥说得对,天下人管天下事,况且作为跟随先帝打天下的老军头,如果都没资格参与其事,岂非咄咄怪事?我这个老军头也出来表个态吧,我等愿意尊奉新君。” 又一人站出来表态。 崇简不认识这人,但见他的年岁与高怀德差不多,一副器宇轩昂的架势,显然地位不低。 这人对崇简也不熟悉,居然称他为小哥。 旁边有人低呼出声,“石守信,怎么这个老古董也来了?” 崇简一听恍然,更加确定今天这场斗法,拥立派获胜了。 石守信乃是赵二“义社十兄弟”之首,又曾担任过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等禁军重要职位。 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之后,石守信做了什么天平军(山东东平)节度使,从此专事敛财,自晦保身。 但他这发言的分量,任谁都掂得出来,那是沉甸甸的。 除了前线的帅臣,现今执掌禁军的将领基本都是破格提拔,人微言轻,在军中威信不高,例如刘宝、呼延赞之流。 这本是赵二寻求制衡的一种帝王之术,可以有效防止军中有人振臂一呼,但现下也显出了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