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始于1992在线阅读 - 第七十章 立项

第七十章 立项

    …

    内地和香江,虽然是同根同种,但在电影方面的诧异却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目前阶段。

    首先说风格。

    现在内地的绝大多数导演都在一个固定的概念里,认为: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是文化,它要有深度。

    而香江电影的创作方式跟内地距离较远,香江电影多是纯商业片,服务于观众,只要是观众喜欢看的,它就拍,不管他是无厘头,还是屎尿屁,跟观众贴得更近。

    体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方面就是:剧本。

    香江电影从确定开始拍到拍完,时间是很短的——快的七天就能拍完,在香江,这种现象叫七日鲜。

    王京的父亲王天林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从星期四那天算起,制片马上找演员,找现成的剧本或通俗小说,找一个鬼才导演,找一班手脚快的工作人员,一天时间就可以办妥。大家在一起谈一谈,由导演说出一个大概的拍摄方式,星期六这部电影就可以开拍,一边拍一边写对白。有时候拿了一本小说就可以拍了,同时还要冲印和剪接。拍到星期一,拍摄部分全部完成,星期二做一天善后工作,连夜印拷贝,星期三正好是七天。一个拷贝拿去审查,其他的送到电影院准备放映。

    七天完成一部电影,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整个环节丝丝入扣,设置紧密,没有浪费一点时间,你不得不佩服香江电影工业化的成熟。

    而内地电影对于剧本、文学的把握要求非常高,再加上乱七八糟的审核、筹备,有些电影甚至几年都拍不出来。

    如果仅仅是这些差别倒也罢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现在,内地电影就是内地电影,香江电影就是香江电影,两者泾渭分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香江电影无法到内地上映,内地电影在香江很难取得高票房。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此事上的例外就是——银都机构。

    抗战结束后,内战随之而起,为了躲避战乱,大批电影人陆续从魔都赴香江定居,并在香江重新发展电影事业。

    而在一众南下的影人中,亲佐与亲佑也在有意无意地分化为两大力量。

    亲佐的电影人几经波折创建了“长城”、“凤凰”、“新联”三家电影公司,也就是常说的“长凤新”。

    一九七九年,“长城”与“凤凰”首次合组中原电影制片公司;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长凤新”与“中原”合并,并将清水湾制片厂、南方影业等纳入体系,正式改组为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银都机构成立之后,一方面以成立卫星公司和“以院养制”等方式支持新锐导演拍片,另一方面继续支持李汉祥等老牌大导演在内地拍摄《西太后》、《敦煌夜谭》等片;同时,银都机构亦投资《最后的贵族》、《秋菊打官司》等内地影片,兼顾两岸的电影交流及市场口味。

    由于银都机构的特殊性,它拍摄的电影不必经过国内有关部门审批剧本便可以直接开拍,当然,前题是你不到国内上映,如果拿到国内上映,照样得接受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