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战事(4000)
“如今局面诸位有何见解?” 刘德向众人问计道。 严可求作为最熟知威州情况是谋士,首先开口道:“殿下,如今贼众四散逃离,咱们应尽快进军,不能让威州豪强有机会组织起防御工事。” “臣建议,殿下可兵分三路,殿下亲率一路直接攻打,另外两路一路向北,一路向南直接横扫整个威州。” 荀攸却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殿下,咱们并不熟悉威州地形,威州百姓对待咱们什么态度也并不清楚,贸然分兵必然给敌军一个可乘之机,不如稳扎稳打,集合全军之力先战武威,在以武威为中心,清扫威州匪患,在加上马将军在威州的威望,只需留下两万人马即可,其余兵力完全可以调遣到南方与魏国的战场上去。” 众将没有说话,而是等待着刘德的命令,刘德说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 刘德微微颔首,严可求与荀攸所说的皆有道理,就看自己如何选择了,刘德道:“威州的情况复杂,而且多山地丛林,李章本来就是羌人,他如果想跑,咱们恐怕根本抓不住他,在这方面反倒是韩约更容易被抓到。” 马腾拱手道:“韩约必定返回了,那是他的大本营,只要古昌在,韩约就有翻盘的希望!而李章本来就是西零羌的头领,羌人除了占据县城,在山林当中也聚集了大量的部落,如果李章躲进山林中,的确是难以寻找,就算十万大军围剿,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日与金钱。”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先拿下韩约,孤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古昌城,除非韩约不想要他的大本营了!” 刘德最终定下决心,然后再道:“在命刘辟为主将,姚俊、高怀德、田猿、刘振、杨天晧为副将,严可求为参谋,领军一万前往武威。” “以我对李云的了解,李云现在恐怕是不甘寂寞,定然是想在冬季来临之前,将合浦县拿下,关都督那里兵力必然吃紧,所以,张飞,你率领本部兵马明日一早便返回蓟州!” 张飞出列,扯着大嗓门道:“末将领命!” “在快马传令给去病,命他如果有机会就渡河进攻晋州,sao扰魏国。” “是!” “彭越!” 刘德再道。 “末将在!” 刘德以剑为笔,在地上随意勾勒几下,便将威州与晋州的地势勾画了出来,虽然线条简单,但让人一目了然,清晰无比,“以你为主将,向南渡过大河,偷袭晋州腹地,扰得他不得安生!” “末将明白!” 滦州在晋州北边,威州在晋州西边,两面夹击之下,看李云如何应对。 而此时刘德手中还有五万左右的兵马,也没什么废话的,等到天明,便是拔寨出发,进攻古昌城,而沿途的郡县,如果挡道便直接拔掉,如果不碍事,便绕过去,等消灭掉韩约后,在慢慢平定。 ...... 陈留城门紧闭,城中的街道上布满了巡逻的将士,陈留城的百姓们也紧闭房门,甚至用橱柜木板将房门死死的顶住,百姓们虽然愚钝,但也明白现在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甚至会殃及无辜,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一队队士卒闯进了一个个声名显赫大臣的家中,在大臣的拼命哀嚎还有家眷的痛哭流涕之下,就被一车车拉到了一处街道上。 “滚下去!” 一名魁梧的大汉一脚便将那名身居九卿之位的官员踹下了马车,摔了一个头破血流,但官员根本没有感觉到疼痛,沙哑着嗓子,对大将嘶吼着:“老夫要见陛下,老夫要见魏公!!!” 大将手中持着一杆鬼头大刀,狞笑着,揪起官员的发髻,在官员的哀嚎声中,一刀削首,碗大的伤口更是喷洒出一团血雾。 在囚车上官员的家眷相互抱在一起,哭的更加大声,她们知道下一个死的就是她们了。 大将嘴里叼着根小树枝,狞笑着来到了囚车旁,扳着脑袋一个个查看大臣的家眷,挑起一个大臣小妾鲜嫩的下巴,看着哭的梨花带雨的小妾,大将啧啧两声,说道:“长得这么漂亮,可惜了!来人啊!把她给带到某的府上!” “是!” “剩下的全杀了吧!” 大将挥挥手道。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陈留城的各处,而且不免波及到了无辜,但谁在乎呢? 李云罕见的披着一身华丽的盔甲,听着属下的汇报:“禀报殿下,陛下身边的禁卫军全部清理干净,换上了咱们的人,忠于陛下的大臣也基本上清理干净,就差合浦县的钟声了。” “很好!” 李云缓缓抽出手中的宝剑,剑刃划过一丝冷光,让人感到汗毛炸竖。 李孝纯向前对李云道:“殿下,据情报显示,刘德现在正在滦水畔与威州各豪强组建的抗汉联军对峙!” 李云神情专注的望着手中的宝剑,对堂下众人道:“刘德打了不少仗,未曾一败,但就算刘德在厉害,也不可能长途跋涉千里支援钟声,单靠关羽的两万人马与钟声一万连长矛都拿不稳的青壮,如何能抵挡孤的五万精锐?” “哗!” 宝剑猛然挥下,将李云面前的案几斩断! “今日,孤亲自讨伐叛逆,一雪战败之耻!” 宝剑高举! 仰天大喝:“杀!” 殿内众将齐呼:“愿为殿下赴死!” “轰轰!” 荀达向李云建议道:“晋州的防御较为空虚,理应派遣一员大将镇守晋州!” 李云听从了荀达的建议,“命李秦为主将,李竟衍为副将率领兵马两万镇守。” 大军很快便有条不紊的从陈留开拔,李云亲自为帅,留李风镇守陈留,李雷、李邑、李之林、亓澍、孟方为副将,荀达为军师,率军五万进攻合浦县。 ...... 时间很快来到了九月,威州与儋州战事激烈,而在北平城却是难得的安稳,刘德自平定北平以来,经过长时间的治理,北平却比往日还要繁华许多。 科举、武举早已经结束,通过考试的数百名考生也满怀期待的进入翰林院与讲武堂进行为期一到三年的学习。 北平太守房玄龄来到了属于内阁办公的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