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赠物
长捷僧又向萧母问道:“女施主与令郎要去往何处?”萧母愣了下后回到:“我与儿子从长安城准备去晋阳舅舅家去投亲”。长捷僧说道:“刚好我们师徒也准备去晋阳,女施主可否愿意与我们同行?”萧母听后巴不得与这师徒二人同行,看到萧铮身体还没有恢复,萧母便雇了辆牛车,一行四个人坐上牛车,在车把式的吆喝声中缓缓地向晋阳方向走去。 仅仅半日的同行,萧铮便与那小沙弥同行熟络起来,小沙弥今年十七岁,比萧铮小二岁,到底是少年心性,这个叫做祎儿的小沙弥没有一点做僧人的拘谨和刻板,反到是在牛车上与萧铮谈天说天,萧铮发现这个小沙弥知识渊博和自己的年龄极不相称,只是简单的闲聊,十五岁的年龄对佛家经文信手拈来,一些儒学典故信口而出,却又用的恰到好处,萧铮一点都不怀疑这小和尚再过几年肯定是个口吐莲花之人。 也就是萧铮倚仗着学中医生时对的中国古典文学知识基扎实倒和这小和尚到相谈甚欢,萧母也是识文断字之人,看这儿子与这小和尚聊的畅快,在边上并不说话,只是看萧铮的目光更加慈爱起来。但多出了一千多年的见识与看事情的角度岂能都隐藏起来,为了不让别人起疑心或引起惊世骇俗,有些事情的看法也是点到及止,饶是如此,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与观点在长捷僧听来却也是茅塞顿开,看萧铮的眼神更是异彩连连。 路上长捷僧又给萧铮开了几幅调理的汤药,以萧铮后世中药学的眼光来看,虽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放在当世却也是难得的良方了,因此也没有做声只是把药服了下去。 一路之上走走停停,心己平静下来的萧铮也有心情来观察他新来到的这个初唐世界,此时的唐朝还远未到她鼎盛的时期,虽是早春时节,长安城至晋阳的官道两侧仍有片片的荒地没有人耕种,路边一些小的村落只有十几户人家,村子中的房屋大多有被火焚烧的痕迹,隐约可看出战后遗留的创伤,虽然走的是官道,但是相比与后世也就是十几米宽而且路上崎岖不平,路上的行人也多有菜色,相比前隋的战乱,在唐朝国内己结束了几年战乱,没有战争期间的颠沛流离,人们的脸上倒显得安详平静。 十几日之后,晋阳城己近在眼前,萧氏母子与长捷师徒也即将分别,萧母付了车钱之后,拉着萧铮对长捷僧又拜了下去,本来作为现代人的萧铮对磕头极为反感,但转念一想这个僧人救了自己的性命,拜上一下也无妨了,于是跟着萧母也跪了下去。 起身后长捷僧看着萧铮说道:“我之所以和你母子一起同行,也是有一己之私心,也是有些着相了”。萧铮听后一愣,回话到:“大师无妨道来,小子知无不言”。长捷僧思忖了一下后对着萧铮说:“我对面相之术也算是略通一二,我看你面相世所罕见,人世间死而复生之假死的事不是没有,我也见过,可象你这种死而复生之后红光罩体,才气直冲华盖,面相富贵之极却无帝王之姿,行事坐卧却又善恶难辨,故此我才想与你同行,一路之上小僧看你又颇具慧根,如若入我佛门,精修佛法日后必成一代高僧大德……。” 萧铮听了长捷僧的话后就觉的后背直冒凉气,来到这个世界仅十几日就感第一次被人剥光了看到骨子里去了,但也对长捷僧能坦坦荡荡地直接说出自己想法敬佩不已,这个和尚心里有私心不是可能把这些话当众说出的,但也对这个僧人的唠叨的样子感到好笑。萧铮到底是后世过来的人,见过的大场面多了去了,心理素质不是当世的人能比的,定一下神后对长捷僧说道:“世间万物大师能看破几成,有道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有些事看多了看不破就图增烦恼,看不破就不看了反倒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