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手段强硬推农庄(下)
说办纺织厂其实年前只生产了一台棉花脱籽机,四台盘条机,四台纺纱机,六台成线机、一台织布机等。这些东西大多应该称为试验成功品,按样机正式生产只有三台盘条三台纺纱五台成线机。 这些机只能培训工人所用,至于正式生产大概还要有三个月才可以小规模试生产。因为厂房未完工,机械还要大量制造,员工还未培训,厂子的管理制度,管理机构与食堂等等全都要逐一建立、完善。 现在的纺织厂方面过了年沈磊让苏二姐在负责,由几个男仆管理牛驴等,工人是几个原来丫头与女仆。招工方面这时代说是女人不出头露面那是富贵之家人才有的,农村妇女也都在田地干活,不出头露面只是空话。 至于男女授受不亲,纺织厂女工自成一体干活也不犯忌。一开始人们接受不了,只要工钱不少,而且一起干活开心,自己手上也有钱可以理直气壮花,妇女们保守女孩也会来。 事实上也是如此,沈磊推出农庄制及砖窑、石灰窑、开荒队、纺织厂如投下一颗震撼弹。农民们议论纷纷到有结伙抗议或找官府申诉的言论,最后这些言论旋起旋灭是因为农庄与打工的条件不错,他们也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先委屈试试。 言论反对最激烈是农庄,反对最齐声是女人纺织厂打工,甚少有伤风化是最多的一句话。只是不管是不是真心如此认为,这女人报名纺织厂他们自己可作主,至少暂时不报名没什么关系。而这样情形沈磊早料到,一下也收纳不了太多人,正好发棉线让众多在家妇女分绕线团也不错。 因为一开始女工报名不多,又属试生产纺织厂主要产品是棉纱线、纳鞋底线等产品。这类产品沈磊这儿的成本是别人的六成以下,质量比别人好售价只要别人八成多一点,仍然比别人多赚一倍利润算得上是厚利。 而且骑在别人保本线上,让别人很难竞争。这一来丽字牌棉线一到,其它棉线望风披靡。只是产量还低,暂时只在胶州、诸城等附近城镇开始铺货,就这就让沈磊枯竭的现金流有了涓涓细流。 纺织厂艰难起步成功后他现在不必事事亲力亲为,纺织机械研究主要是制造与使用时改良,与纯制造反可由褚阿六负责。纺织方面工人培训、管理,及生产、棉线收发货等可由苏二姐负责。对外销售方面小牛及年后也来了的许三多在跟沈三林学,小起步差错不了。 除纺织厂其它项目沈磊都必须亲自到场才行,即便是石灰窑请了窑工仍然不懂立窑。相比这时代如丘状的窑立窑的好处大了,不仅省燃料而且连续生产烧制均匀,投料出料也轻松许多。 当然这立窑后世看样子简单,可技术没有发展到这一步,这层纸难捅破。后世人为什么聪明,其实就是读书多见多识广,可以举一反三地借鉴,大多数产品就是借鉴出来的。 石灰窑他到场借助一个山坡建筑了立窑,至于砖窑的轮窑他也没有完全建筑在地面,而是选了一块高地挖了个圆形大沟及其它通道,砌起窑洞道、烟道、窑门等。如此利用省工省力保暖性好,还能搭起大棚利用散发的热量晾烘砖坯。 处理好砖窑的事沈磊又奔开荒队,荒地翻土、挖树与石块、平整之类不必顾问,但梯田开荒队的人不懂。这时代的人除非经商、求学、做官、逃难、徭役等不大可能会离家十里,前口子村这里的农民对梯田完全闻所未闻实属正常。 梯田也只是指点一下窍门一点就通的技术,垒砌石墙也可以让泥瓦匠指导。只是农庄这里少沈磊不行,因为田地重新规范化,边角荒地统一整治等简单他不必管。可如何挖塘积水,统一水利沟渠等加靠山溪筑堤拦水等农民们不会懂,沈磊只能带几个大一些孩子边规划边指点,期望他们早日接班。 除此以外水塘养鱼,如何养牛、养猪,积农家肥等他也让各农庄出人听他讲课。春耕时连如何使用双铧犁车及如何播种,密度与方法如何,种植什么品种他都要亲自上课,规定严格。 这一来听课的庄长与各庄代表懵然无语了,小沈老爷好像没有种过地吧,怎么头头是道,虽然与他们的经验不大相符,似乎是蛮有道理。本来众人有心阳奉阴违,但沈磊会视察、看得懂,只得完全按照他说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