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国先富民先富
“君上,请问何为君子?何为小人?”管夷吾先问了齐桓公一个问题。 齐桓公一愣,然后不加思索地回答道:“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草遇风必偃。”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管夷吾点了点头,“君上果然是个正直的人,容臣下再问,君子与小人谁对国家作用大呢?” “当然是……”齐桓公犹豫了一会,说道:“这寡人不知,寡人只知道好坏。” 管夷吾笑着说道:“君上,其实这不难回答,君子是引领国家前进的大方向,而小人则是努力建立国家,为了建立国家无所不用其极。其实二者不没有好坏之分也,只是看君上更偏向于谁。” “就拿现在咱们君臣来说,现在国君您就是君子,引领国家前行,而臣下则是个小人,为了齐国利益最大化,臣下将无所不用其极。望以后君上能够理解臣下的良苦用心。” 齐桓公点了点头,心想,管夷吾是来先跟寡人打生招呼,以防止以后君臣因为政建不和,此人真是厉害啊! 管夷吾接着说道:“君子千篇一律,臣下不必再多言,但这小人却千奇百怪,而小人可分为四类。” “哪四类?”桓公问道。 “士、农、工、商。” “啊?”齐桓公大吃一惊,“这不是四种阶级吗?” 管夷吾一愣,“君上说什么?臣下不是很明白?” “没什么你继续!”齐桓公敷衍过去。 管夷吾接着说道:“国有四民,民有四类,士农工商,天下皆是如此,可为何国与国之间依然会有所差距呢?” “为何呀?”齐桓公问道。 “那是因为各国的士农工商又各不同,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比方说士,这些持干戈以卫社稷的人。齐国有技击军,晋国有新编新军,楚国有舟师,各有强弱,齐军擅长近战冲杀在平原一带可称雄,晋国新军擅长阵战且在山丘称雄,而楚军擅长舟战,南方潮湿多水,楚军倒也是因地制宜。” “至于农者,既地主与自由民与贵族与农奴。这些各国差异也很大,臣下的意思并不是说齐国的贵族比晋国楚国贵族要强或弱,而是指人数以及他们拥有财富土地的数量及质量。天下沃土最肥美之地当属晋国,而我齐国盛产盐铁。君上这是齐国的优势,但一个国家有多少粮食就会有相对应数量的人民,有多少人民就会有多少军队。” “再说工者。这是一个能够展现国家智慧的分类。君上,臣周游列国,总结一下几点。” “天下衣冠皆不如齐,无论是衣服的款式多样,还是制作工艺与质量水平都不如齐。但若论军械制品,天下弓弩皆不如郑晋,齐国的军械制品与晋国相差不是一星半点。舟船制造不如楚,而楚不如吴。” “君上要想强国先需要强这四民,如此齐国便能昌盛。” “等下!相国是不是说漏了一点,这商者该当如何啊?” 管夷吾笑了笑道:“哦!商者皆从于利,天下商贾皆是如此,商者只分会做生意和不会做生意的人,所以没什么好说的。但此项真要是明说起来,要远比其他三项更加复杂,君上待会臣自然会详细说明。” 齐桓公又问道:“相国刚才所说,皆句句在理,可如此一来,岂不是让民众内部出现差异了吗?给民众分阶级会不会产生矛盾呢?” 管夷吾笑着说道:“君上,人的十指尚且有长短,何况是人呢!但只要十指通力合作,依然能够运用自如啊!” 齐桓公点了点头,“那寡人具体应该怎么做?还请相国明示。” “君上稍安勿躁,正所谓欲使民者,必先爱民。君上因当将公私分明,不能让公室抢占民财,不得与民争利。这就牵扯出另外一个问题,到底是国先富还是民先富的问题了。” 齐桓公一惊,“国先?还是民先,相国之意如何?” 管夷吾反问道:“君上以为如何?” 齐桓公说:“寡人更倾向于民先富,因为民先富起来,国家通过税收以养国,这不是很好嘛!” 管夷吾摇了摇头,说道“确实如此,但臣下以为应该国先富,以国先富者而后带动后富者,君上咱们打个比方,一个人收获了五个桃子,这时君上以收税的名义拿走两个,臣下想问,那人作何感想?” 齐桓公说道:“怎么?收税而以这也是应该的呀!那人怎会有想法?难道他还觉得寡人在仗势欺人不成?” 管夷吾笑了笑,“君上,事实确实如此!那人从心底就觉得明明我有五个桃子,可君上您这一来我只剩三个了,时间一久那人不但不会再给君上您桃子,相反他很有可能对君上您不利。” 齐桓公情绪有些激动,大声说道:“怎么会呢!寡人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寡人拿他两个桃子是去供养军队,用来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到头来居然还埋怨寡人?!” 管夷吾捋了捋胡须,说道:“君上,这就是臣下所说的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因此君上,治国先要治民,先富必富国。” “再者,税收是有形的,直接向民众收取税收,必然会招致人民的不满。最好、最理想的办法则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