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歌声嘹亮在线阅读 - 要有本子

要有本子

    过节的日子,我在家里上网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千篇一律的听秦腔中的“老腔”。

    听老腔的缘由就是看过电影《白鹿原》中的那段老腔画面,之后喜欢上的。那段唱腔高亢、悲忼、打动人心。让人热血沸腾的场面未必总是欢快、赞美的节奏。叫喊,绝望的叫喊也会激起人内心里激情涌动。我在贾平凹先生的作品里听说过秦腔的特点,但第一次听、第一次看,第一次被感染,还是看电影《白鹿原》中的这段《将令》之后。我在网上搜了一下秦腔剧目,感觉出自华阴双泉村的老腔的特色与秦腔总体的特色还是有些差别,诸多秦腔都是做了改变了的秦地唱腔,而华阴老腔是原滋原味的“秦地老腔”。许多推广者都注明了这些腔调是“原生态”的腔调,假如经过了艺术加工之后,老腔也许会更好听一些,更好唱了一些,曲调中没了那么多的变化,老腔前面的“华阴”或许就会被去掉,但我喜欢这些粗犷的原生态,不喜欢那些加工过了的、大众化的、失去了特色的秦腔,虽然在大一统的演唱风格之中还是能听到秦风的差异。

    我就学不会这些原生态的华阴老腔,虽然我很喜欢这些腔调、过门。

    网上存储的秦腔曲目也过于单调,根本没有形成规模,听来听去也就是那么几首歌词,也许陕西当地的秦腔曲目就这么多。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唱,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老腔就被周立波主持的选秀节目组挡在了门外,我在网上听老腔也只喜欢听张喜民先生这一组老腔演唱,我喜欢的原因就是张喜民先生的演唱富有激情。但张喜民先生演唱的曲目也过于单一,就是那么几首词,发挥的余地太少了。

    从新闻联播中听说,华阴老腔也被春晚选落,很可惜。总是那么几句唱词,长此已久,这不是路子,我看这些民间的艺术都在面临着创新的要求,要不然就会被同化于众人间,消失于众人间。人民大众的对新鲜文化作品的需求是个很苛刻的杠杆,你无论是多大的腕儿,你的艺术普及了全国各地,谁都能说上几句你流传的话语,而你还在玩那几段杂耍,没有新的创作,你被人们忘记的时刻就会很快到来。如果你想被当作骨灰级人物发掘出来,如果你有兴趣,这也很好。我只说创新,不说挖掘。

    老腔的演唱方式可以保留,就是应该多写些新词,提供给这些艺人演唱。即使是陈忠实先生写的词再好,也不能老唱,不能唱一辈子,应该当做保留曲目教学生,做老师的应该试唱新词。许多艺人是不写词的,只是会唱词,那么为了保留民间艺术文化,就应该有一些文艺工作者出来为这些艺术家写词,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团队,继续自己的生存之路,继续自己的生存价值。以往的艺术团队都是大锅菜,取长补短式的经营方式,我觉得今后的团队经营应该以特色为主组织自己的团队,有写词的,有唱词的,写词的写出来的词未必能够唱出来,这就需要唱词的人与之沟通,反复的演唱,修改,我想效果一定会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