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崇祯十三年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七十章 永福禅林(二)

第三百七十章 永福禅林(二)

    徽州,号称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

    这里除了有驰名遐迩的黄山,还有富可敌国的徽商。

    人们曾经传说,因为徽州地少贫瘠,所以成年男人都外出经商。因为经商,因为仁义,因为团结,所以都很有钱。

    这套骗鬼的理论从明初就到处流传,传了不少年,一直传到朱平槿的前世。徽州又变成温州,翻新出不少的版本。

    可中国的穷地方多得很,成群结队外出打工的男人也不少,为什么那些地方没有产生成气候的商帮呢?

    事实上,大明朝所有成气候的商帮都与朝廷的政策有关。

    闽、浙海商的崛起是因为朝廷禁海,所以海商走私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山西晋商的崛起是因为与蒙古和鞑子边贸走私,同样可获巨额利润。

    徽商的崛起,则与朝廷的另一项政策有关,那就是盐的专卖。

    徽州因为地少,所以经商;因为经商,便把徽州盛产的木材、茶叶和文房四宝运出去,把需要的粮食和盐运进来;因为运盐,在管盐的朝廷官员中形成了人脉圈;因为拥有了人脉,所以他们便依附着权贵们,成为权贵们在所辖经济领域的白手套;因为要与更多的权贵官员打交道,所以他们急于融入官方文化;因为急于融入,所以让自己的孩子们读书;孩子们读了书,考取了举人、进士,成了官员,又可以在官场中形成徽帮,帮助自己家里赚更多的钱。

    通过依附权利,并通过权利寻租钻政策空隙,这就是徽商崛起的逻辑链。

    一眼看穿,非常简单,没有什么神秘的文化。

    全面放开海禁,海商不可能一夜巨富;朝廷严打走私,晋商迟早全军覆灭;全面废除盐业专卖,微商不可能称霸两淮。等大英帝国携洋枪洋炮来到中国。徽商既不能抗衡之,又不能腐蚀之,只好彻底完蛋。多年以后,重新向谢灵运取经,开发旅游业。

    朱平槿两口子在蜀地大干快上,他们也有这样权利依附者。

    朱平槿在雅州大搞走私,不到一年,洪其惠就给他老婆汇报说,雅州商人已经形成一个小小的雅商集团。这个集团坚定地支持蜀王府。

    洪其惠的话说了前半截,没说后半截。

    后半截是什么?那就是他洪家、傅元修家、刘道贞家都是这个雅商集团的领袖。那些曾经反对他们后来又及时转向的士绅也是这个集团的成员。

    老婆给朱平槿吹枕边风,说刘道贞为什么急于拿下芦山县和临关?难道不是芦山县和临关控制了茶马古道的临关路,挡了雅商集团的财路?

    他老婆还说,既然这个雅商集团是朱平槿权利的附属品,那么就没有必要动它。权利既然租出去,总要收一点租金回来。雅州上下全力支持蜀王府,那就是这个集团缴纳的最好租金。如果将来要消弱这个集团,那只需要多开几个边贸口子就行了:比如都江堰的蚕崖关、龙安府的白水关等等。

    朱平槿则反诘他老婆道,收租子最快的办法难道不是打麻将,来一个抄家胡?

    ……

    在明清两代曾经辉煌一时的徽商集团,随着大清帝国的衰败和西方大国的入侵而消亡了。但徽商集团第一次现出虚弱的原形,是在崇祯十五年。

    崇祯朝廷缺饷,对盐商竭泽而渔。徽商拿着大量废纸般的盐引,欲哭无泪。

    雪上加霜的是,外出打工的人挣不回钱来,家里的人又遭了灾。

    受小冰期的影响,从崇祯十二年开始,徽州三年大旱。赤地千里,山木焦黄。当地缺粮食,可以从外地运进来。可这次大灾,不是徽州一个地区的灾难,而是整个江南江北的大灾难。

    苏州,这个与杭州齐名的人文荟萃之地,也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灾荒。除了苏州府,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还有松江府。除此之外,南直隶在江南的几个府,几乎个个难以幸免。

    徽州的主要运输通道是新安江,江水依然,杭州的粮船可以直达屯溪。可浙江的情况虽比南直隶好些,但以一个自顾不暇的浙省,又能向徽州调去多少粮食?就算调去了,也是苏州、松江这些距离较近的地方,绝不会舍近求远。

    徽州这个南京的后花园,顿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连续三年五两以上的粮价,瞬间吸干了徽州三百年积聚的财富。她就像一个曾经阔过的破落户,露出了其底蕴的薄弱。

    ……

    信阳大败之后,张献忠避开左良玉部的主攻方向,向东进入安徽,依托安徽、河南、湖广三省交界处的英、霍山区,即大别山区,与长期在这一地区作战的革左五营时分时合,严重威胁到南直隶的庐州、安庆等府。

    南直隶是大明的第一个首都区,配置了大量卫所,总体军事力量并不弱于湖广。为了剿灭献贼,南直隶能打的官军都上阵了,最近黄得功部、刘良佐部一直在穷追流贼,时有胜负。

    官贼拉锯与江东大灾,是邱子贡掌握的第一手时局材料。他经过反复思考,在船上亲自动手给朱平槿写了封密信。

    江东地区不仅是朝廷税赋的根本,也是南直隶官军的主要供应地。仅苏州和松江两府,粮税正额就高达二百五十万和九十六万石,形成著名的“江南重税区”。如今直浙大旱,朝廷依然不肯减免税赋,就算不至于酿成大乱,南直隶官军的战斗力必然被重挫。所以他对江东地区未来的预判,那就是“江北大乱,江南小乱”。

    虽然对江东的未来悲观,但邱子贡也认为,直浙富庶,骤遇天灾,几年后必然恢复,而且恢复的速度远快于中原,甚至快于四川。因此朱平槿欲得天下,绝不能坐视江南江北各主要城市被流贼或鞑子夺去,成为他们饷军扩军的基地。就算将来蜀军不能长期坚守这些地区,也应与之来回拉锯,反复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