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崇祯十三年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十七章 相见恨晚(一)

第二百三十七章 相见恨晚(一)

    金堂怀口镇外,贺仇寇巧遇生死兄弟杨维栋。通过杨维栋,罗景云代表蜀王府与楚军贾登联部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楚军贾营停止抢掠,年底前将州城以南就食的军队全部撤回州城和州城附近的中江和盐亭两县。潼川其余五县:射洪、遂宁、蓬溪、乐至和安岳,防务全部移交给护商队。在移交前,楚军要出兵协助蜀王府在潼川州圈占无主耕地和荒地,在各县建立王庄。为表楚军诚意,杨维栋将盘踞在乐至、安岳两县的贾营部将潘一鸿的人头卖给了护商队,让护商队用来在潼川州立威。

    护商队付出的对价,则是贾营急需的粮草。在朝廷正式军饷赏银之外,蜀王府按照贾营三千人的兵额,以每人每月三斗粮的标准,即大约每月九百石的标准补助贾营。年底另有一笔犒赏。当然,这些补助依旧以王府助饷官军的名义,通过巡抚衙门行文来正式确认,以免产生政治非议。此外,只要贾营提供协助和支援,护商队在保宁府的斩首功也送给贾营。

    初步合作意向虽然达成,但与所有的政治协议一样,也是有前提条件和限制因素的。首先贾营仍在四川打仗,没有回到楚地;其次贾营要剿匪剿贼,不得扰民,更不得抢劫王庄;再次贾营要自行到蜀王府指定的地方领取粮食,两个月领一次。

    当然,还有个更要紧的条件大家心照不宣:贾营必须与蜀王府保持良好的协同关系,把土地圈占的事情办好了。假如蜀王府不满意,立即停了助饷,你楚军又当如何?难道为此而造反?

    这个初步的合作意向达成后,双方各自送回去报批。没等王府消息回来,贾营那边率先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贾登联与射洪知县李允义从射洪县城向南出发,迎出了百余里地,直到了蓬溪县境内,这才在涪江边一个名叫回马的小镇截住了护商队。

    双方见面,贾登联和射洪知县竟以下官之礼跪拜罗景云和陈有福,并献上了他们带来的射洪名产——十大坛子射酒。贾登联见到久闻大名的护商队,如杨维栋一样立即被护商队的豪华装备惊呆了。

    人人披甲!这在官军中是不可想象的。铠甲的价格比刀枪更贵,官军中有甲的一般是军官和精锐家丁,即便号称装备最好的京营和关宁铁骑也大多如此。

    只是既然人人披甲,为什么护商队不装备长枪和大刀?听说蜀王府有多余战马出售,为什么不多给军队配备呢?

    许多问题让久经战阵的贾登联想不明白。他想问又不好问,想从护商队手里买些皮甲和马匹,又不好意思开口。最后,表达进一步合作意向的任务依然落在了匆匆返回的贾营中军杨维栋头上。

    杨维栋很快带回了罗监军的答复:护商队现在也很缺乏皮甲和马匹。士兵身上的甲胄,那是世子强行从王府左护卫身上扒下来的。贾营要是想买,起码得等上三个月。至于战马,很快就会运回一批藏马,王府可以分出部分卖给贾营,价格可按成都市价九折来算。届时,贾营可以派人亲自到成都府的马市里去挑选。

    暂时买不到甲胄和战马,对贾登联来说并不是什么坏消息。贾营新抓的壮丁,在三个月以内绝对不可能出战。贾登联关心的是能不能买到,价格多少,以及这些信息背后隐藏的意味。

    战马和甲胄都是重要军资。军资可出售,则意味着蜀王府将贾营视为了盟友;马匹可打九折,那甲胄也可少一成。价格少一成,则意味着贾营与蜀王府的关系更近了一成!

    杨维栋带回的消息,让贾登联又惊又喜,立即在心里给杨维栋报了个斩将夺旗的奇功,同时更加坚定了把他留在自己身边。

    杨维栋这老鬼与世子小舅子和王府大将的关系那么铁实,若是放了单飞,那以后王府的好处不是全归了他吗?

    自己这个将主还能分到多少?

    ……

    护商队三营大队在涪江边的回马小镇耽搁了两天。能找到的渡船不多,只能一点点地把部队渡过江去。

    道路破烂,辎重营征集了沿途百姓帮助推车,依然远远落在大队之后。

    贺永年派来的骑兵已经联络上了,运输船队就停在顺庆府以南二十五里的嘉陵江青居渡口。三营从那里上船,沿水势平缓、河道弯曲的嘉陵江中游溯江而上,经过蓬州城,就到了行军终点新政坝。而辎重营需将货物转运到船上,才算完成了任务。他们将立即返回松林山基地,准备下一次任务。

    罗景云和李用敬离开回马镇的时间比陈有福率领的大队还晚了三天。

    其一要等待世子对合作意向的回复,这几天那贾登联已盼得眼睛发肿了;其二要与射洪知县恳谈一番,转达蜀王府对封藩百姓的关爱,讲明护商队北上抗贼的伟大意义,申明护商队铁的军纪,争取粮道上的这位父母官鼎力支持。礼尚往来,收了人家十坛酒,也要回赠王府的礼物,比如烟卷、银钞纪念册等;其三要待邱大管事到来,然后将他介绍给贾登联和射洪知县。在世子委任的潼川州王庄总管到任之前,邱大管事代表王府,先把楚军驻防各县的荒田圈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