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填补灵魂空洞的人在线阅读 - 第十三章 自由女神

第十三章 自由女神

    有了上次长途飞行的难忘考验,从夏威夷飞往华盛顿的行程让我感觉轻松了不少,很老道的提前把治头疼和助眠的药准备好放置在随身的小包里以备不时之需,结果一路顺利,几个小时的飞行没让我感到太过煎熬就到达了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美国首府华盛顿。

    根据导游介绍,华盛顿市的全称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DistrictofColumbia),位于美国东海岸的中部,是1790年美国建国后不久经过国会同意专门作为首都规划建设的城市;是由美国联邦政府直接管辖的特别行政区,这里不属于美国的任何一个州。华盛顿市的大体位置在美国东海岸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交界处,也是历史上美国南北方的分界点附近,其缘由也是当年南北联邦双方相争的结果。最初设定的名称为联邦市(thefederalcity),为了纪念美国的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后来将其赋予现在的名称。华盛顿市在美国只能算一个中等城市,人口大约60万。这里是美国的首都,大多数美国政府机构在此办公,自然也是各国大使馆的云集之地;部分国际性组织也将其总部设在这里;因此城里居住的大部分人口都是政府雇员或者为其服务的人员。

    听着导游的娓娓道来,大轿车徐徐行驶在华盛顿的街道上,整体感觉这里着实的中规中矩,街道两侧林立着一栋栋样式庄重、古朴的灰色建筑,大致都是政府办公大楼还有各国的使馆大楼等等,随处可见固定在立杆之上的美国国旗。突然间一下子找到了自己想象中美国的大体样貌,正是此刻所看到的样子,却由于感到太过庄重而有一丝失落之情,转念一想,这里是美国的首府,理所当然是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历史沉淀感的,游览华盛顿可不是为了看热闹,而正是要好好身在其中的了解、体会美国虽然短暂然却辉煌的历史。

    正在浮想联翩之时,旅行轿车缓缓停在了著名的华盛顿纪念碑附近。

    华盛顿纪念碑是为了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的,全高169米。华盛顿纪念碑约50米以上部分的白色大理石石色略深于下方,是两段相隔22年的建造过程所留下的痕迹。它位于华盛顿的市中心,处在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的轴线上,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其内墙镶嵌着188块由私人、团体及全球各地捐赠的纪念石。

    从远处看去,纪念碑的形态酷似一杆雪白的铅笔,直直的插向天际。走到较近的位置,才真实的感受到它的高大伟岸,周围一圈美国国旗将它围拢在中间,更增添了庄重之感。

    随后我们便去到了平时在电视新闻里出镜率极高的——白宫。

    白宫是美国的总统府,坐落在华盛顿市中心的宾夕法尼亚大街,与高耸的华盛顿纪念碑相望,由于其外墙为白色的砂岩石,因此而得名。白宫的基址是美国的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选定的,始建于1792年,1800年基本完工。它的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爱尔兰人建筑师詹姆斯霍本。但刚建成时它并不叫“白宫”这个名字,“白宫”是1902年由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的。

    接下来,我们跟随导游走到美国国会大厦跟前。美国国会的办公大楼,建在一处高28米的国会山上。1793年由华盛顿亲自为大厦奠基,南北战争爆发后,有人提议停建该大厦,林肯总统却坚持把大圆顶造好。现在,国会大厦的这个圆顶已经成为了电视中美国政治新闻报道的最佳背景,圆顶内部是一个可容纳二三千人的金碧辉煌的大厅。

    之后便是去参观位于华盛顿特区国家广场(NationalMall)西侧,阿灵顿纪念大桥引道前,与国会和华盛顿纪念碑成一直线的林肯纪念堂。经介绍得知,这是一座仿古希腊巴特农神庙式的古典建筑,东西长118英尺,南北宽188英尺,高80英尺,36根古朴的白色大理石圆柱支撑着纪念堂。

    纪念堂于1914年破土动工,完成于1922年。一座大理石的林肯雕像放置在纪念馆正中央,他的手安放于椅子扶手两边,神情肃穆庄重。雕像上方是一句题词──“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林肯纪念馆不仅是对这位已故总统的称颂,同时也是对整个国家人民的称颂。在这里保存着美国最不朽的雕像之一。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和他第二次就职演讲词也刻在大理石墙上。馆内36条圆柱代表林肯总统逝世时美国所划分的36个州。沿着纪念馆的阶梯往上走,绕过林肯雕像背面,就能看到美国国会大厦和华盛顿纪念塔。在池中还隐约透射出华盛顿纪念塔的倒影。

    参观完以上几处地标性建筑之后,我们便开始四处自由活动游览,并约定于一个小时之后在指定的地点集合上车。

    华盛顿确实就是个中规中矩的政治中心,除了感受历史人文之外没有太多可供累述的东西。在这里我想说几句切身体会的题外话。其实我们的旅途进行到彼时彼刻,才刚刚度过不到三分之一的行程,我就已经深切的体会到被许多国人自嘲以及外国友人津津乐道的中国人出国旅游的有趣一幕了:和只在手里拎一个小巧的相机,偶尔停下来拍照留念,多数时间都在安安静静的查看历史痕迹的西方人不同,我们中国人多都是背着沉重专业的摄影装备,所到之处,无一例外都要停下来叽叽喳喳的大呼小叫,摆各种姿势照相,照几张感觉不满意还要不厌其烦的重新选角度重新选景再照,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而导游在一旁的卖力讲解是鲜有人去认真听的,大家似乎对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体会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什么兴趣,反而最关心的永远是要照出最漂亮的照片,然后大批大批的发到自己的社交主页上或者回国拿给亲戚朋友们观看,用作各种炫耀之途。这的的确确是一件很令人无语的积习。

    并且即便是游览暂时告一段落,大家纷纷上车前往下一景点的途中,也是不得安生。车厢里很多人会三五成群的围拢在一起观赏刚刚拍出的几十、上百张照片,几个人聚在一起大声的品头论足,有人对自己某一张照片角度不好而懊恼不已,大声抱怨起给她拍照的人来。弄得站在车厢前面举着话筒讲解下一个景点历史背景以及认真听他讲解的少数人简直无可奈何。

    这就是现在国人出去旅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我觉得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反映出了人们目前处于一种整体心理浮躁期的事实,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和什么是值得永远铭记在心的,满脑子里只有给自己到过哪些地方留下铁一样的“证据”,廖以自我安慰和向别人证明自己活得有够多么异彩纷呈,一切都是为了给别人看,而不是默默的收藏于心。这大概就是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脚步有些快得惊人所带来的些许弊端吧。突然间兜里装满了钱,然而灵魂却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成了一具浮夸的空壳,想来也是有几分可悲的成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