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长桥相迎
变臣正文第六百七十四章长桥相迎长桥,位于永昌dìdū东南方向十五里处,因流经此处的长水之上的石桥而得名。由东、南两个方向进京商旅多由此经过,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南下多在这里分手。长桥两侧岸边多植柳,柳与留谐音,故有折柳相赠谓之挽留的风俗,战国时大文士何仁光写下“年年伤别、长桥风雪”的词句,使“长桥风雪”成为永昌胜景之一。 七月二十八日,官道上像往常一样车水马龙,八辆马车组成的车队夹杂在其中毫不起眼,车队的最前面江安义骑着木炭,身上淡青色的轻衫已经被尘土染成了黄色。 天子有令让他七月底前进京,江安义哪敢耽误,晚到一两天对普通人来说不算什么,对官员来讲便是抗旨不遵了。从李家出来带着李东鸿和李来高两个幕僚,还有李家送的二十二个仆佣,男十女十二,是进京伺候彤儿的。 套了八辆大车,带着这么一大帮子人和杂七杂八的东西,江安义的行程怎么快得起来。黄柱提前走了,无形中多出二十多号人要事先准备住处,江安义让他去通知石头夫妇做好准备,总不能让这些人住客栈吧。 李来高骑着马与江安义并辔行在车队前面,看到眼前热闹的场景,问道:“江兄,这是到了哪里,怎么这么热闹,算算日程应该离京城不远了吧。” 身后的车撩起,李东鸿探头望了望,笑道:“这是到灞桥了吧,再有半个时辰就能进京了。安义,不如在这里歇歇脚,也让大伙看看长桥的景色。” 长桥已经成为热闹的集市,沿着官道两旁摊铺密布,从吃食到用具一应俱全,叫卖声沸反盈天,打把式、耍杂技的圈子时不时爆出轰然叫好声,引得行人驻足,伸长脖子往里张望。长桥是送别之地,最多的当然是酒铺,有一块棚布几条凳子的小店,也有飞檐斗脊的酒楼,依山傍水风景佳处的亭台楼榭满是游人,可怜岸边的垂柳满头的秀被送别的人活生生拔成了秃顶。 江安义四处张望准备找个没人的空地停车,大道上旁边的高楼之上有人高声呼喊:“江兄,安义,安义。” 顺着声音望去,熊以安满面春风地向他招手示意。江安义心中一沉,他从田守楼的信中得知,熊以安此次被晋封为明义男,调任工部员外郎,继续核查工部拨给都水监的费用是否存在私弊,在京城红得紫,他怎么会出现在长桥,而且自己刚到长桥就被他看到。 李来高转着眼珠笑道:“这位爷是谁?该不是专程在这里等江兄吧?” 熊以安急急地下楼,正如李来高所料,他这两天就在这望柳楼上等候江安义。何希桂夫妇先行进京,花大价钱将江安义宅院左右的房屋都买下,三套宅院连在一起,宽绰了许多。亲信黄柱带来消息,说江安义带着两名属僚和黄家二十二人前来,冬儿以高出市价千两的价格再购进相连的两条宅院,加上前次出手,四套宅院花费三万二千两银子,在京城引起小小的轰动。 熊执安一直留意着江安义进京的时间,这段时间太子摄政并不如想像中那样顺畅,太子打压几个亲近楚安王的大臣,楚安王立刻反以颜色,通过御史台弹劾了几个太子系.吞噬的官员,天子坐山观虎斗,各打五十板,正好借机清理吏治。左 相孔省处事油滑,两不得罪,右相马遂真却偏向楚安王,朝中大臣大面上偏向太子的居多,但石重杰贤王的呼声却越来越高。 摄政一个多月,不少大臣为了前程给太子送美女送财宝,太子起初还绷着,但挡不住那些大臣的死皮赖脸,又见识了美女风情,太子难免有点得意忘形,常常偷着溜出东宫出外享乐。 熊执安多次规劝,石重伟当面唯唯,过后故态复萌,太子妃身怀六甲,约束不住他,只得在宫中垂泪。熊执安反复思索能向太子进谏的人物,最合适的莫过于韦祐成夫妇和江安义,可是韦祐成去了福州、方州、恒州一带督查吏治去了,而安寿公主带着两个儿子去了雁山庄园避暑,如果惊动安寿公主也就等于惊动了天子和王皇后,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恰好江家在太平坊买宅院的消息传来,熊执仁派人到江府询问,得知江安义返京的日子在二十七号左右,熊执仁让儿子熊以安告了假,带着几名家人专门到长桥迎候江安义。 熊以安对老父的心情很理解,最近他升官晋爵又纳了林华县燕儿、媚儿和乐乐三个姑娘为妾,可谓春风得意,算起来是江安义送他的这场福贵,他知道江安义是太子倚重的人物,将来自己想在朝堂上有所作为,交好于他十分重要,所以城门开放就带着从人出城,等到城门关闭才回家。 得知熊以安的身份后,李东鸿面带喜色,他得罪宁陵郡王世子李明行都不能替他挡祸,跟着江安义入京心中不免恻恻,生恐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届时再被赶回乡可就颜面尽失。还未进城,太子妻兄前来迎候,看这架式还是专程前来,看来江安义在京中影响力极大,以太子在后面撑腰,真用不着害怕宁陵郡王使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