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物候在线阅读 - 92--犹太人和中国人潜意识中的根本对立!

92--犹太人和中国人潜意识中的根本对立!

    ——重读……

    题记:

    吴铭:——我发觉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这是一种典型的叶公好龙!——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

    泳宙:——两个民族,从现在!!!从今天!!!开始革故鼎新,都还来得及……

    成功的教育!!!

    ——教授的是理念……

    ——教授的是生活……

    失败的教育!!!

    ——教授的是1234……

    ——教授的是加减乘除……

    两个民族,

    从教育的目的和手段上来说!

    ——都是极其成功的……

    但从适应自然和社会上来说!

    ——恐怕“都失之偏颇”……

    两个民族各自经历了千年的苦难!

    心底都蕴藉着岩浆般焦灼、悲愤的烈火!

    ——相同的出发点……

    ——不同的推衍结果……

    一个极度地渴望平等!!!

    把平等和契约的精神写入圣经、融入骨血!

    一个变态地膜拜威权!!!

    将等级与奴役的愿想贯穿在伦理、报复在现世!

    无论如何!!!

    两个民族在“现阶段”!

    都已经不适合引领世界……

    因为两个民族都丧失了!

    最最宝贵的——“包容兼平和”……

    2018.7.18凌晨1时许

    注:

    1.两个民族各自经历了千年的苦难!——公元135年,犹太人作为一个整体,被最后被赶出家园!!!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中国人再也没能雄居东方、傲视同侪,反而时时刻刻都有被侵略、被奴役的忧惧!!!

    2.相同的出发点……不同的推衍结果……——两个民族,都想重拾各自历史上的辉煌!!!但一个认为一切的基础,是“民族平等”!!!一个认为一切的基础,是“把威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3.如此,在家中“实行交换”;在家中“强调听话”,也就是水到渠成了!!!!!而金钱或读书,都是手段和表象!!!!!

    4.都已经不适合引领世界……——一个遏制了“奉献”……一个遏制了“创新”……都有优缺点!!!但,要引领世界,有没有优点还在其次;关键是不能有不可挽回的缺点!!!!!

    5.两个民族,从现在!!!从今天!!!开始革故鼎新,都还来得及……

    附原文:

    我在以色列做母亲

    文|吴铭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

    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里生下了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里的语言,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

    。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

    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兑换人民币2块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1谢克尔等于100雅戈洛。我的春卷小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

    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mama: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一天,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没事的,mama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mama,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meimei吧……”

    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meimei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象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

    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前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他们成为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