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内陆倾覆的海船
上回书说道:溥勋问老奶奶到:“老人家,您为什么会在这里。” 那老太太好像早就料到他会这么问似的,笑了笑,淡淡的说道:“我在这里等人,老伴儿出海做生意去了,几十年了,还没回来,我在这里等他,会回来的”” 溥勋很惊讶,听起来,像是疯言疯语,但看那老人家的表情,却如此的认真和平淡。 她在这里等了几十年,但说起来好像只是等着早晨下地干活的丈夫回家吃晚饭一样的平常。 通过接下来的聊天溥勋知道了,老奶奶的老伴儿带着儿子出海下南洋做生意。却再也没回来,附近的村里人都时不时的接济与她,因为以往都受过老奶奶家的照顾。 后来,老人家便提出照看这无人愿意来的义庄,天天与这些客死他乡,没有亲人认领的死尸在一起,但她的心中从来没有过恐惧,有的只是怜悯和慈悲! 溥勋很是感慨,心头涌起了对老奶奶的由衷的崇敬,接着问道:“老人家,您家先生是哪年出海的?期间,有没有捎信回来!” “甲午年,下南洋,出的海。”老人家说起来没有伤感也没有顾虑,就像在拉着家常,这个沉重的话题说起来,竟然能毫无压抑的感受。 “甲午年,您说的是中日海战那年?”珍妮弗惊讶的问道!“不会是从威海卫出的海吧!” 云子听得一愣,有些下意识的紧张,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她虽然早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纯粹的中国人,却怕自己的血缘在这个时候搭话会引起不必要的尴尬。 雅儿小声儿问溥勋:“先生,她老伴儿不会是北洋水师的将军吧!” 溥勋皱着眉头,没搭茬,但老太太却说话了,她显然听清了雅儿的话。微微一笑,从炕上拿出了一双鞋垫,把针在花白的头发上磨了磨,一边纳着鞋底子,一边说道:“不是,他是从泉州出的海!不是威海卫!” 那是一双男人的鞋底子,很大,溥勋注意到,在炕头上整整齐齐的码着足足有几百双!应该是她为自己的老伴儿和两个儿子做的,从数量看,几十年从未间断过! 溥勋一惊,这老太太至少有七八十岁的样子,竟然耳朵不聋不背,并且辨识力非凡。而且做起活来,干脆利落,眼神儿很好! “甲午年!到现在足有四十多年了,您当年?”巧英儿脱口而出,说了一半儿,觉得不妥,又咽了回去。 老太太却没在意,接着说道:“我当年四十五岁,老伴儿把两个儿子都带走了。” 溥勋越发的觉得老太太不简单,两个儿子和老伴儿全部出海失踪,她还能如此淡定,而这种淡定和沉稳是伪装不得的。 “会回来的,没准儿,明天就回来了!”老奶奶自言自语道,又像是在跟溥勋和四位姑娘诉说。 溥勋突然明白了,这是信仰的力量,她之所以没有悲伤,是因为她心中一直有希望。一直没有去想象那个可怕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