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酒
“酒”字,深远流长,传说是杜康受仙人老翁托梦,于酉时用粮食做料,辅助以水,三滴人血注魂。经过九天发酵,而衍生出的便是“酒”,酒的品种多,地域广,人群杂。走在大街小巷,便可感受到别有一番的“酒景色”。 “酒境”也并非等同于“酒精”,在古代,独览寂亭,为文人诗友把酒言欢,共叙天地情,乃酒境。只是随着科技社会的进步,利益人冷的寂寥。“酒境”被“酒精”已代替,“酒精”以其畸形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充满着许多的危险,而大多数人迎面而来的是对酒的惧怕,对生活的小心翼翼。唯有少数“贤人”,泰然处之。 “酒情”也不等同于“人情”,若把酒仅仅当做社会需要,那么生活身体的拮据,肆意挥霍,那么伤心也伤情。文人墨客的抒写的酒诗,是留下几千年的酒情。酒文化与人生心态融合依归,最初它不带入温饱、没有饥渴的本能反应。是人主动品尝的一种欲望,而这衍生出“痴醉,颠醉,微醉,意醉”的姿态,与“豁达”“忘性”“际明”“伦乐”的情怀,是不同的人在同一酒杯的不同体现。可谓是“一千个人喝一千种酒”的百态。 酒杯淡人生,所传达出来的不是消极,堕落的无力,而更多的表达人情冷暖的释怀与自我解脱,枉世独立的一种追求。酒宜兴即好,不宜贪杯透支。 “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若初一口酒,没醒似醉,那就再来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