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教你脱贫
宋太平甚是认同沈如月所言,赞同的不住点头,拿起手机快速搜索着什么,时间不长,宋太平用手机的面对面文件传输功能,向沈如月和叶悠然的手机发送了一份文档。 宋太平客观的分析道:“在经过了2097年半年多的爆发、监管、以及攻城略池之后,网络直播平台的疲态开始显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少中小直播平台逐渐倒掉。而留下来的几大直播平台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有人开始高谈阔论:直播行业的寒冬将至,面临重新洗牌。 截止到今年2097年的上个月,东国国内各类网络直播平台数量已超过200家,其中2096年当年有超过100家网络直播平台新创立,300多家网络直播平台或是被东国监管部门查封,或是经营不善,只剩一个公司空壳;同期,有两家直播平台的成功上市,才让资本市场的目光正式开始转向直播,超过30家平台宣布完成不同金额的风险投资,累计融资额突破50亿元。 随着各方资本开始陆续进入直播领域,几大直播平台迅速崛起,分足鼎立,一个新的垂直行业被快速催熟。直播行业的发展还开始呈现专业化、垂直化的趋势。目前,已经诞生了七大类型:秀场直播、游戏直播、体育直播、电商直播、财经直播、社交直播、户外直播。 这些平台的业务高度垂直化,但随着大直播平台在泛娱乐领域的扩张,他们之间的分类变得不那么明确。毕竟直播领域的蛋糕,每一个平台都想分一杯羹。但随着同质化严重和涉及黄色、代打、数据造假、拖欠主播薪水等问题的曝光,关于网络直播行业存在泡沫的声音也一直不断。 国家文化局发布通知要求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必须持有,并对机构和个人主播设置了准入门槛,一方面是证书要求,另一方面是直播内容规范。而整个行业中,拥有试听许可证的直播平台寥寥无几。大多数直播平台均未在网站底部公示视听许可证,没有持证的直播平台如果想要继续运营,只有两种方法:借壳买牌照或者吸引国资入股,目前牌照的市价已经高达2000万。 同时诸多直播平台同质化,让秀场直播的模式也开始逐渐褪色。随着直播软件在美颜、抠像等技术上的提升,主播的颜值不再成为用户选择直播平台的唯一标准。几乎可以预见,在未来各领域内容的精细化直播将更受用户青睐。而那些缺乏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内容的直播平台势必会倒下。 2097年资本对直播平台的投资高潮已经过去,许多直播平台仍然处于获投初期阶段,和资本充足的大平台相比,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同时,随着政策监管日益趋于严格,中小直播平台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目前的直播领域,新的变现模式尚待开发,盈利也遥遥无期,行业格局的逐步形成,种种现状,让投资人们都在问同一个问题:直播还能赚钱吗? 当一个新兴的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一定会让人感到有衰落的趋势,但是这种衰落其实是并不是垂直向下的,一定是一种曲线向上的过程。 目前来看,直播市场还处于初级的阶段,潜力仍然巨大,新的直播模式仍然需要直播平台的开发;当竞争进入新的阶段之后,优质成熟型的直播平台的业务和资本优势将会推动其本身业务持续扩张,整个行业也将进入细分市场和差异化战略的下一阶段。其实不止直播,任何行业都是这样的发展趋势。就如媒体所说的那样:一旦静下心来研究一下行业历史和内在逻辑,就会发现真正的泡沫不是直播,也不是各种风口,而是所有的浮躁和盲从。” 沈如月听着宋太平对直播行业的分析,不住的赞同点头;叶悠然虽然对宋太平讲的部分内容听得比较迷糊,不妨碍她理解宋太平所表达的大致意思就是直播行业处于一个转折点,也就信手打开宋太平发过来的文件,以为是关于直播行业发展方向的指导策划,但一看标题就有些傻眼,居然是宝宝基金募集书,再看下面的撰写人是李佳琪,叶悠然的面色通红,面上表情有些不自然了。 沈如月发现叶悠然的异常,扫了一眼叶悠然手中手机屏幕,目光也焦聚在李佳琪三个字上,伸手就在宋太平腰间,用指尖掐着,进行180°旋转。 屠雷、林啸他们捂着嘴,嬉笑着,没有人上前阻拦,叶悠然看到宋太平麾下的四大金刚对沈如月的差别待遇,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向宋太平耳朵位置伸手过去了。 宋太平连忙出手拦下叶悠然的玉手,沈如月没练过武,力气有限,拧几下也伤不到自己的,而叶悠然就不一样的,她的手虽不是大力金刚指的力度,但是运上内劲生撕下耳朵还是可以的,宋太平哪里敢冒着这个成一只耳的风险呢,也看出这两位美女是醋缸子翻了,正在火头上的。 宋太平苦笑着解释:“两位jiejie,别太激动,事情不是你们想的那样,这位东国股神李佳琪所掌管的那个基金的获利,两位jiejie都有所耳闻,不用我介绍了吧,既然叶悠然jiejie打算找理财项目来脱贫,那么这个宝宝基金就不错的,艾玛国的那支千股已经到了图尽匕现的时候,完成真爱永久珠宝公司的控股、退市,李佳琪股神会把宝宝基金经营的更好,作为第二份儿投名状,让宝宝软件公司的金融事业部发出耀眼光芒,继续汇聚金融领域的牛人。” 叶悠然和沈如月的面色缓和了一些,看向手机上打开的宝宝基金募集书: 我们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在入市之前几乎都没有进行过严肃的投资者教育,他们听到的最耳熟能详的两句话就是“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样的风险提示实在是苍白之极,管理层、投顾、市场分析师从来没有向我们的投资者详细说明市场的风险有多大?市场的风险来自于哪里?没有任何关于我们市场的风险统计数据,哪怕是借用海外成熟市场的风险统计数据,都没有! 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巨大风险,如何才能规避,如何谨慎应对,都没有向我们的投资者详细说明。于是,我们投资者个个怀揣着发财梦,一股脑儿投入到这风险巨大的市场中来,被风险绞rou机绞杀地体无完肤,尸横遍野。 所以,作为一个有责任心、有良知的股票分析师不应该一味地、盲目地怂恿投资者进行投资行为,这和把一个不会开车的人推进驾驶室发动车辆一样,无异于自杀。在现实中往往是无知者无惧,他们不懂得害怕,不知道风险,最后常常酿成个人和家庭的巨大财务危机。 比如2094-2095年的那波杠杆上的牛市,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半年间指数腰斩,国家队两次救市都没有效果,直至今日都难以恢复元气,就是由于我们在一个很不成熟的市场,投资者普遍缺乏风险意识的情形下,还盲目地加了杠杆,甚至有不少从业人员不断地怂恿投资者运用杠杆融资,造成市场最后融资两次断头,多少中产阶级和小康家庭被消灭?难道我们真的对此无动于衷吗? 投资者最需要的“术”是什么? 每一个证券行业从业人员都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投资者教育的工作,这不仅是投资者的需要,也是良性发展的证券市场的需要。在和现实中的投资者接触中,我们发现投资者对市场的认知基本处于一个很初级的水平,他们的投资热情高涨,风险意识薄弱,基本都属于“韭菜”型。 格兰威尔八大法则分为买进法则和卖出法则,各有四条。 买进法则: 1、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转为上升,而股价从平均线的下方突破平均线时,为买进信号。 2、股价虽跌破上升的平均线,但不久又掉头向上,并运行于平均线上方,此时可加码买进。 3、股价下跌未破平均线,并重现升势,此时平均线继续在上升,仍为买进信号。 4、股价跌破平均线,并远离平均线时,很有可能产生一轮强劲反弹,这也是买进信号,但要记住,弹升后仍将继续下挫,因而不可恋战,这是因为大势已经转弱,久战势必套牢。 卖出法则: 5、平均线走势从上升逐渐走平转为下跌,而股价从平均线的上方往下跌破平均线时,是卖出信号。 6、股价虽反弹突破平均线,但不久又跌到平均线之下,而此时平均线仍在下跌时,这也是卖出信号。 7、股价跌落于平均线之下,然后向平均线弹升,但未突破平均线即受阻回落,仍是卖出信号。 8、股价极速上涨远离上升的平均线时,投资风险激增,随时会出现回落,这又是一个卖出信号。 这是我们宝宝基金会给投资者讲解的“格兰维尔八大法则”,听过我们讲解的投资者无不感叹为什么以前没有人给他们讲这些?为什么我们财经直播从不讲这些?如果早有人讲,他就不会蒙受这么大的亏损。而这个法则早在70多年前国外就有了,是股市投资的基础,而国外的投资者也几乎人人都知道,是我们的分析师、媒体们不知道?不屑讲?还是不肯讲?这么基础的常识,我们市场的投资者竟然大部分都没听说过,可想而知他们处于一个怎样残酷的市场环境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投资者最需要的“道”是什么? 作为一个分析师,我们可以讲“k线理论”、“均线理论”、“量价理论”、“波浪理论”、“形态和时空”,这些属于“术”的范畴。我们在论“术”的同时,更应该讲“道”,如何让我们的投资者正确的认识市场,运用有效的方法规避市场风险,理性的面对盈利和亏损,这些都是股市的生存之“道”。 我认为以下四条是优秀投资者的必备的特质,是真正的优势资源,也是我一直致力于培养投资者的专业特质。 第一个特质是,在他人恐慌时果断买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乐观时卖掉股票的能力。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当这天到来的时候,市场彻底崩溃,几乎没人有胆量再买入股票。而在市场几乎每天都在上扬,你不会允许自己卖掉股票,因为你担心会落后于他人。 第二个特质是,从过去所犯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分析能力。 这点对于人们来说是难以做到的,让伟大投资者脱颖而出的正是这种从自己过去错误中学习以避免重犯的强烈渴望。大多数人都会忽略他们曾做过的愚蠢决定,继续向前冲。我想用来形容他们的词就是“压抑”。但是如果你忽略往日的错误而不是全面分析它,毫无疑问你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还会犯相似的错。事实上,即便你确实去分析了,重复犯错也是很难避免的。 第三个特质是,基于常识的与生俱来的风险嗅觉。 大部分人都知道艾玛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故事,一个由六七十位博士组成的团队,拥有最精妙的风险分析模型,却没能发现事后看来显见的问题:他们承担了过高的风险。他们从不停下来问自己一句:“嗨,虽然电脑认为这样可行,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行得通呢?”这种能力在人类中的常见度也许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高。我相信最优秀的风险控制系统就是常识,但是人们却仍会习惯听从电脑的意见,让自己安然睡去。他们忽视了常识,我看到这个错误在投资界一再上演。 最后但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少见的一项特质:在投资过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却丝毫不改投资思路的能力。 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当股票开始下跌,人们很难坚持承受损失而不抛出股票。市场整体下降时,人们很难决定买进更多股票以使成本摊薄,甚至很难决定将钱再投入股票中。人们不喜欢承受暂时性的痛苦,即便从长远来看会有更好的收益。很少有投资家能应对高回报率所必须经历的短期波动。他们将短期波动等同于风险。这是极不理性的。风险意味着你若押错了宝,就得赔钱。而相对短时期内的上下波动并不等于损失,因此也不是风险,除非你在市场跌到谷底时陷入恐慌,被损失吓得大乱阵脚。但是多数人不会以这种方式看问题,他们的大脑不容许他们这么想。恐慌本能会入侵,然后切断正常思考的能力。 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先富带动后富。但是,有一件事必须清楚,后富的这群人要想跟上节奏,先得把问题看清楚。 这个世界上,富人只会更富,而穷人却越来越穷。 根据金融研究院,当前全球前10%的人掌握了全球89.1%的财富。如果看2080年金融研究院发布的第一份财富报告,我们可以发现金字塔顶层的财富总值还不高,大约为69.2万亿美元。但是,在其后这六年里,这一财富值翻了一番。 东国富人增长很快,你财富增长慢了就算掉队。 金融研究院报告称,2070年以来全球超高净值个人的数量增加了216%,而东国增加了100倍。从2088年至2094年,东国亿万富豪人数由1万人增加至7万人,其可投资资产规模也由1万亿增长至10万亿。 2095年和2096年,中国房地产价格飙升,通过加杠杆达到这个级别的人群和相应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只会更多。 除去劳动力挣钱能力的差距,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穷人和富人对待“钱”的态度不一样。 有人说,穷人的“钱”,很大程度上只能算是“购物券”,因为穷人没有别的选择,基本的衣食住行开销已经应付不暇,即使少量余存可以作为储蓄,也会被通胀所淹没。 而富人的“钱”,实际结构是各种各样的资产。他们买珠宝买别墅买游艇并不是消费,而是把一种形式的资产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资产,真正吃饭购物等消费性支出在其中的占比相当小,所以资产增值的速度完全可以覆盖掉消费,所以会造成“一直在花钱但是钱却越花越多”的感觉。 现实很残酷吧。东国居民储蓄率高达30%,排名腾龙星第一,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咱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通胀水平也很高,储蓄完全就是补贴有能力高负债的那群人。 更残酷的真相是,这些储蓄中,很大一部分是富人贡献的。数据显示,东国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储蓄率是70%,在总储蓄中占比50.6%。而在美国,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储蓄率是37.2%。换句话说,东国的储蓄都是有钱人在存款,穷人有很高的消费意愿,但是入不敷出。 但是,储蓄也只是富人们资产配置的一小部分,其它资产的增值完全可以覆盖这部分的损失。可以简单的把艾玛国居民资产占比当做东国富人资产占比。东国普通家庭房地产占比太高,现金加存款比重几乎是富人的两倍。 有一点好处是,在经历了房价暴涨,房价高起之后,东国人似乎对储蓄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有一个朴素的认知,即这些年没有房贷,只有存款的人亏大了。 的确,中国房地产这个“灰犀牛”已经隐约动了起来。灰犀牛是什么?概率是10%以上甚至40%-50%,事先有很明显的预兆,时点有时可以精确地定位,但是市场当中很奇怪的是很多参与者不愿意或者不能把这个后果预料到。 2086年,艾玛国次贷危机开始的时间。这一年,艾玛国住房抵押贷款余额首次超过了艾玛国家庭房地产总市值。值得注意的是,2096年东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也开始超越家庭房地产市值,这不是一个善意的信号。艾玛国家庭平均房贷支出与收入比从2080年之后快速上升,2080年时该指标为65%,但2086年时已经是99%,无限接近房价的压力极限。当家庭的全部收入只能用于房贷支出时,崩盘是早晚的事情。2087年艾玛国家庭平均房贷收入比达到了101%,突破极限后旋即爆发危机。 从这个维度看,东国的灰犀牛隐约动起来了。因此,有储蓄的居民继续加杠杆投资房地产,确实需要谨慎考虑一下了。 由于条件限制,即使有钱,东国大多数家庭也不可能像艾玛国人那样进行资产配置。不过,这些年,东国居民财富非常也出现了一个趋势,即存款虽然有所增加,理财产品增速更大。 富人死于信托,穷人死于理财。 任何一笔投资都有风险,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需要擦亮眼睛,识别风险。在众多理财产品中,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理财方式,超1亿人投资首选。那些国资系背景,精英团队管理,安全性极强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受到了社会大众的青睐。 比如宝宝软件公司持股比例达100%的平台宝宝基金,金融监管审批证件齐全,安全合规,收益率高达年化30%,10万存一年,稳赚3万,是银行活期的60倍!推荐宝宝基金,更是基于以下优势: 宝宝软件公司独资背景、实力雄厚。 产品灵活、收益稳定。 新手体验标准基金期限30天预期年化收益30% 余额宝随时赎回期限6个月预期年化收益18% 余额宝随时赎回期限1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25% 资产优质、风控严格。 资金银行存管、理财无忧。 宝宝基金与东国国家银行正式达成资金存管协议,由银行管理资金,平台不碰投资者一分钱,从根源上保障用户资金安全。所有债务方连带责任本息担保,受法律保护。平台由东国金融监管局进行监管,为投资者提供项目和资金的双重保障。 第一重福利:新手专享! 新手注册送500元,实名认证再送500元现金红包! 新用户首次投资即可享受年化30%的“新手体验标”! 第二重福利:疯狂返现! 1、活动期间投资30天标,即可返投资金额的0.1%现金红包,可立即投资或提现。 2、活动期间投资6个月标,即可返投资金额的1%现金红包,可立即投资或提现。 3、活动期间投资1年标,即可按投资金额的2%现金红包,可立即投资或提现。 4、活动期间,投资18个月理财产品,即可按投资金额的4.5%红包返现! 第三重福利:投资送豪礼! 1、单笔年化投资大于10万元,得500元宝宝商城代金卡; 2、单笔年化投资大于50万元,得3000元宝宝商城代金卡; 3、单笔年化投资大于100万元,得8000元宝宝商城代金卡; 4、单笔年化投资大于500万元,得50000元宝宝商城代金卡; 沈如月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用力一拍宋太平的肩头,笑嘻嘻的说道:“宋太平学弟,你送来的这位股神是位牛人啊,这份基金招募书让我动心的!但是怎么说,我也是宝宝软件公司的总裁,这位李总监,这么大的举动都不向我汇报,眼里还有我这个总裁吗?还真把自己当做宋太平学弟的金融助理了,太无视我这位总裁了!宋太平学弟说说,你们到底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关系呢?” 宋太平的冷汗哗哗的流下来了,强做镇定,没有显露出慌张,果断的抛出了用于转移话题的资本运作解析: 甲君给了我一张5000万存单,我找到乙君,他拿这个存单到比尔国做抵押,贷出5000万。比尔国的贷款利率比东国低。我拿着这5000万到米兰国去找丙君,在米兰国买下一个酒庄,还在米兰国申请到两个的移民资格。买了酒庄以后,我把酒庄抵押给米兰国银行贷出5000万,贷款利率比比尔国还低。 我拿这5000万买成红酒和橄榄油运回国内,交给甲君去卖。赚了3000万,5000万变成了8000万,拿出其中5000万从比尔国拿回了存单,又去米兰国银行赎回了酒庄。到最后,你给甲君赚到了3000万的利润,一个酒庄,外加两个移民的机会。 这类赚钱方法,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了一根“杠杆”,在物理学上“杠杆”的作用是利用“力臂”将“力量”放大,从而可以翘起更大质量物体。经济上多了这一根杠杆,其活动空间和灵活性都大大增强,这也叫“资本思维”。 “资本”仅仅是指钱吗?不是,资本是对资源的“支配权”,通过资源支配带来更多的支配权叫“资本运作”,通过“资本运作”优化和配置社会财富,实现社会效率的最大化就是“资本运作”的社会价值。 因为资本有趋利性和增值性,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会促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朝着效率、效益最大化的方向上行。社会资源将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国家和地区、最有效率的产业、最有效率的企业、最有效率的项目、最有效率的个人。资本的逐利促进资源的优化,资源的优化顺势产生新的资本,并且不断产生新的机会,如此一边循环一边膨胀。 比如,在物理学上,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素异型体,它们都属于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但是物理性质大不相同,价值也天壤之别,就是因为他们的组成结构不同而已。 所以资本思维的精髓是结构重组。即对资源的分子进行时空和结构上的调整,从而产生由“石墨”到“金刚石”的增值效果。宏观方面的资本运作是对全社会的资源重组,比如中国的国企重组,将大大改变中国经济的结构,提升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而当一个社会经济依靠“资本运作”来运转时,就步入了“资本经济”时代。 从经济层面讲,可以将社会上的人们分为三类: 资源者。他们是资源的最直接拥有者,依靠出卖自己的资源生存,比如农民靠耕地、工人靠体力、医生靠技能、作家靠写作,还有老师、律师等等。 配置者。资源是谁的不重要,关键要有资源配置权。这类人依靠配置资源挣钱,从事资源的投入到整合到运营到产出工作,以企业家为主,创业者也属于此类。 资本家/投资人。他们离资源最远,但是所有资源却统统归他们掌控,他们只躲在幕后玩cao作游戏。风险投资者就属于此类人,资本家无国界,他们可以控制全球资源流向;可以通过金融体系支配大量别人的资产。 所以,资源名义上都是资源者的,实际上都是资本家的。看一个人能量多大,关键是他能配置多少资源。按照这三种不同性质的角色扮演,今后的我们如何获得财富?无非只有三条渠道:出售资源、配置资源、掌握资本。 “资源者”通过出售自己资源生存,也就是资源者的技能,即:时间加体力,这也是社会上分布最多的人群。 一般普通人只能找一家企业工作,出售自己本身换来财富。然而普通人的时间、体力都是相差无几的,他们能够出售的资源都是差不多的,于是为了让自己的资源卖上好价钱,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练水平。 这时一个普遍的做法就是读书,这就是为什么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为什么天京大学的毕业生一般会比没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 但是现在文凭带来的技能差距差别越来越小,一个普通的一本学生与二本学生已经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反而不如专业技能学的好的人附加价值高,这是因为前者数量多,后者数量少,而且后者更加注重实践,供需关系决定了资源的价格,因此读书无用论早就开始流行。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要么通过读书获得更高、更稀罕的的技能价值;要么通过爱思考、会做人、大量实践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另外,对于“资源者”来说,还有天生稀罕资源,比如外貌。长的好看的普通人,可以在日常的婚配、工作、生活中获得很多额外的财富;如果长的好看再加上运气好就可以进入演艺圈,成为明星之后自己的资源就成了稀缺资源,资源的价格远远高于一般人! 但是外貌在一般情况下难以改变“资源者”的本质处境,只能略微提升,而且外貌这种资源不一定是越漂亮越好。所有的普通工人、白领、职业经理人、各大明星,都属于“资源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其获得财富是有限的。 他们有时辛苦了一辈子,但是遇到家人生一场大病几乎就会崩溃,有的为了供养孩子、病人需要打三份工,这是非常心酸的。职业经理人赚的再多也是有数的、过气的明星过的不如普通人等。 当然,有的人天生就拥有稀缺资源。比如富二代,生下来就可以继承一批遗产这种稀缺资源。再比如明星的孩子,天生就获得了媒体关注的稀缺资源;再比如某人住在市中心的破院子里,只要拆迁就可以获得一大笔财富;天生获得了位置的稀缺资源,或者你运气非常好,买彩票中了奖,也是享受到了“好运”的稀缺资源。 这类财富,可遇而不可求,只能靠运气。而且这些好运的“资源者”往往不懂如何经营资源,他们的财富不具可持续性,不能增值扩张,甚至往往是被浪费的,明星和富二代寂寞了会沾染不良习好,遗产会坐吃山空,大奖也会挥霍完毕,拆迁款往往用于赌博…… 当然还有最后一条没有说,就是出售风险,如果愿意承担坐牢、死亡的风险,去偷、去抢、去骗,曾经看到一篇新闻,某人通过抢银行获得了数百万巨款,然后潜逃、隐姓埋名,做起了房地产生意,几年后家产过亿,同事也东窗事发。因此如果通过这种渠道赚钱,你获取的财富也会增加,但是承担的风险也会增加,最后还是一场空。 配置者,这种人不是资源的直接拥有者,他们往往通过脑力去设计资源的配置,通过优化资源去赚钱,企业家就属于这一类。 在奴隶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人力”;封建时代的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土地”,而资本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资本”,资本的本质就是资源的配置。 从定义上来讲,企业家是从事资源的组织、管理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企业家的收入跟他配置的效率成正比,上不设限。但同时也要为自己的资源配置承担风险,下限就是破产。 为什么很多人想去创业呢?就是因为他们想从“资源者”升级到“配置者”,就意味着不用再出卖自己的技能,而是开始经营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人身和经济都实现了自由,从而实现人格上的自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者”都适合去创业。他们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眼光、魄力、创新力、机遇和资本。配置者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群体,他们的素质和数量决定了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代表了生产力水平。配置者非常需要创新精神,所谓创新就是他们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 这里我们需要提到东国企业家的更新换代。东国开始建国后的改革开放,那时整个东国百废俱兴,当时的大环境就是最好的机遇,只要大胆出来闯荡的人,即使没有文化、没有见识,都成了企业家,这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 而如今,东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深化,这个时候的东国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此时也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国外发达国家,企业家始终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才可以担任。而接下来的东国,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理想追求,以及对创新的深刻理解,很难再成为社会的“配置者”。因此,东国的企业家正在更新换代,一些年轻的创业者纷纷走近我们视野,很多老的企业家也自愿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 当然,这些素养也都是可以后天创造的。通过后天的努力,“资源者”完全可以转换到“配置者”。不过,获取财富只是他们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对社会的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资本家/投资人,这个社会的财富,看似是属于分散的“资源者”的,实际上却是归“配置者”享用的。但在本质上,更多的是属于资本家的! 资本家的定义是:以资本运作为业的人。工业革命后,掌握了科技与运用的企业家们,能迅速的积累起巨额的财富,他们的企业对一个国家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企业组成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cao纵和控制,于是形成了垄断,而这时的“企业家”开始坐在了幕后cao纵这一切,演变成了“资本家”。 “资本家”跟“企业家”的最大区别是:资本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而是在幕后cao纵企业宏观思路,企业的产品是各类消费品等,而资本家的产品就是各个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的方式,将一个企业的未来把控到自己手中。 艾玛国是自由市场经济,但是为什么叫“资本”主义社会呢?而不叫“自有市场主义”社会呢?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资本”是度量和决定一切的标准。在东国的古代,你富甲一方也没用,官员随时能把你家产抄净,你有钱也要顺从地方官员和封建皇帝的管理。而你只要有了权力,哪怕身无分文,一样生活富庶、吃喝不愁,所以封建时代是官本位。 某公司总裁曾经说过,自己从不做研发,让市场上那些小公司去研发,如果一旦成功,就花钱买过来,如果不卖,就花钱把这个公司的几个核心挖过来。这就是资本主义。 如果你有了1亿元的资本,你可以花一千万雇上这个国家最聪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资本从1亿变成2亿,你躺在床上就赚了九千万。而这一切,只因为你在从事资本运作,你只需要够聪明和有魄力,不需要有力气、不需要花时间、更不需要长得漂亮。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资本家/投资人赚的钱就比配置者多,配置者赚的钱比资源者多。因此,资源者在努力进化到配置者,而配置者在拼命进化到资本家/投资人。 东国天生具有资本的人是极少的,大部分资本家/投资人都是从资源者或者配置者进化过来的,虽然目前这种进化已经越来越难了,但还不是没有希望,因为以后会更加的困难。这就是阶级的固化,阶级间流动的减少。 每个人都在玩命探索的方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原因就只有两点:你的头脑有多聪明?或者你积累的资本有多少? 同时,这也回答了另一个问题:赚钱的方法千百样,为何偏偏选择“打工”这一种? 答案是:你不打工你能干啥?你以为你出来干别的就能赚钱?几年前网上疯传送快递赚的多,我就嗤之以鼻,这种没有门槛的行业是不可能赚多的。你愿意赚1万干这个,我分分钟找一个赚九千就干的,我再找一个赚八千的你信不信。最后,无论你是送快递还是摆摊,无论你是卖rou夹馍还是搞IT,你都会被拉到一个门槛平均收入。因为IT需要学习,赚的多一些;快递比较辛苦,赚的比IT少,可是还是比打扫卫生的多一些,就是这样。 那到底怎么样从资源者进化到资本家/投资人? 第一步,你要进行资本积累,你愿意打工也好,愿意自己做产品也好,先完成资本积累。这一步最重要,也是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和实力的时候了,摆地摊、开网店、做网站、做APP、炒股票、海外代购、开设计工作室、卖rou夹馍、给幼儿园摄影的,等等等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句话,这步就是出卖你的个人资源,就看你卖不卖的上价了,多学习吧,即使不为了文凭;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卖健康。 第二步、善用资本,用资本赚钱。怎么用资本赚钱?问你们个问题你们就明白了。如果你家开了个小饭店,每个月能赚1万,但是需要个厨师。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如果自己当厨师,饭店每月净赚1万;如果雇佣一个厨师,每月花8千,饭店净赚2千。你怎么选择? 答案:雇一个厨师!这样你只要能用每月一千利息的贷款,再盘下一个饭店,那个饭店也能净赚一千了。而你,只需要这样盘下100个饭店,每个月就能净赚10万,而你这时,却在国外旅游,成了资本家/投资人。 很多人一直在打工,他们没有成为资本家/投资人,很好理解。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做买卖的,也有很多人还是没有钱,就是因为,他们自己做厨师,自己的meimei做服务员,自己的老妈管收银,仅此而已。 所以,以后问自己怎么成为资本家/投资人,就是一句话:“不要自己炒菜,雇一个厨师”。如果能用资本去赚1块钱,也比用出售自己的体力赚100块钱更符合金融思维。 另外,聪明和资本,如果你只具有其中一点,记得,要找能够互补的人去合作,他们也在等着你! 再另外,即使是具有同样特点的人,其财富也是有差别的。同样出卖自己劳动力或者具有同样资本的人,其付出的脑力、体力不一样,所获得的收益也是不同的。就是说,两个一模一样的打工仔或者超级富二代,一个努力思考、肯付出辛苦,另一个成天打游戏睡觉,前一类还是要比后一类财富来的多的。但是聪明刻苦的打工仔总与打游戏睡觉的超级富二代比,就是给自己的人生添堵而已。 富人:是想到某些事儿,目标定下了,并为之开始筹措资源。因为这样的思维,没什么可以拦住他们做事,没钱可以借,没人可以请,不懂可以外包,限制可以规避,敌人可以和好,对手可以买通。所谓,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同时,再强调一点,如果你是个普通人,或者自认是个普通人,但是又有上进心,不如务实一点,脚踏实地的往前走。 曾经有个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儿子已经5岁,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务、带孩子。但她拥有人事部二级口译证书,每个月都有天南海北的会议翻译任务,还兼任这家口译中心的导师。 打开她的宝宝天天见空间,已经更新了500多页,有2000多个帖子,全部都是每天她自己做口译练习的文章,平均每天两篇长的一篇短的。她坚持做这件事已经快一年了,非专业出身的她因为爱好英语而一直努力。 她说,一年前,她曾经看到一份调查报告,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成为专家,需要不间断地练习10000个小时。当时她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练习5个小时,每年365天的话,那么需要7年的时间,一个人才能掌握这项技能。 她说:“幸运的是,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么技能,我只需要立马投入干起来就行了,我没有5个小时的时间,我每天只能学习3个小时,现在已经快一年了,我觉得自己差不多已经掌握了这个技能吧。” 那是因为,你没有投入精力和热情来练习一项技能。每天上班只是看报纸、上网、应付各种琐碎任务,每天做饭只是为了让家庭正常运转,并不用专业的眼光看待这件事。 不要再哀叹大学毕业之后专业就丢了。如果从初中开始算起,12年的学校教育,就算每天学习一门技能2小时,一年300天,你也只有7200小时,还有2800小时的缺口;就算你毕业后每天坚持练习1小时,你需要10年。 为什么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只要他们毕业后专业对口,还是做的那点事,那么他们就等于1天8小时都在练习。这2800小时,只需要1年多就填补了。可我们很多人,工作的内容并不是在练习技能,大部分是应对琐碎的人和事,实际上,是在荒废人生。 也许你会说,我是平凡人,我不想成为什么家,只想安安分分过日子。那只是你的错觉,时间在流逝,你每天重复重复再重复的那些行为,就是在塑造你,你不想成为什么人,可是你注定会成为什么人。 每天5个小时,如果你是用来看泡沫剧、玩手机、凑饭局,那么7年后,你会变成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你最擅长的就是如数家珍地说起别人的成功和失败,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说的东西。 花1分钟想一想,曾经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每天去做这件事。7年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可以靠这件事出去混饭吃了。 哪怕你喜欢逛街呢,你规定自己每天逛街3小时试试?可能一开始你觉得很高兴,每天如此,你会发现无聊。再坚持下去,你就开始琢磨了,我逛街还能发现点什么?还能搞出点什么花样?坚持下去,7年之后,你可能会成为时尚达人、形象设计专家、街拍摄影师、服装买手…… 宋太平还打算继续讲解脱贫的精神方面的相关思想教育文献,被沈如月和叶悠然一起叫停,不得不说,东国的这些老首长们对后代防微杜渐的思想教育工作很到位,以致于刘芸那样武疯子一样可以倒背如流,象叶倾城那样喜好沾花惹草,招惹是非的主儿,是经常被叶飞虎老爷子当着一家子人的面子执行家法的。自然,就不需要宋太平再进行讲解了,叶悠然带着龙魂行动队护送宋太平回天京大学,沈如月也乘坐她的披萨大帝钻石版商务车回家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