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唐冢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投石问路

第一百三十六章 投石问路

    时间稍稍倒退一些,当看到程若水的车驾停在那处只来过一次却已非常熟悉的大门前时,虢国夫人那颗敏感又脆弱的心便再也承受不了了。

    “掉头!”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虢国夫人的嘶吼声让车夫忍不住浑身一颤。

    “夫人,是……是回府吗?”

    “回什么府!”虢国夫人吼道:“去京兆府!”

    “好,好的!”车夫才不敢有为什么又要回头的想法,他看得出来,这个时候的夫人已经失去了理智。

    失去了理智的虢国夫人转眼就忘了杨玉环刚才在宫里和她说过的话。

    带着朝圣一般的热情、渴望,虢国夫人一路尾随程若水的车驾,到头来却现自己满心憧憬的东西竟又被那些该死的小畜生占据了。

    程若水脸上的愤怒瞒不住虢国夫人,那明显是关系极为亲密的双方才会有的训斥。

    自己需要膜拜、需要仰视的存在竟又和那些该死的小畜生相交莫逆,自己渴望而不可得的东西竟又让这帮小畜生捷足先登了!

    受到了无比羞辱的虢国夫人必须给这帮小畜生一个教训!

    催促着车夫,几乎用最快的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一路朝京兆府冲去。

    击鼓鸣冤相传源于西汉,民女苏小娥被刘邦的侄子当街调戏,然后刚烈的苏小娥扇了皇侄一巴掌,权贵受辱,遂大怒,要让随从将小娥打死。

    紧接着,非常符合大众逻辑的出现了一位见义勇为的好汉,好汉在争执过程中反手将皇侄刺死,爪牙们为了脱责求生将一切罪责推到了好汉身上。

    好汉随即被抓,死了侄子的刘邦大怒,下令将好汉问斩,聪明的苏小娥为了救恩公,拿着锣鼓在宫门前敲打,以致让刘邦听见。

    召见之后问明案情,好汉得救,聪明的苏小娥不仅得到了圣明皇帝的称赞,还开创了一条普通百姓陈诉冤情的通道。

    多么美好的一个故事!

    带着中国古典特色,既宣扬了劳动人民智慧又传递了封建社会核心价值,典型到可以直接放进中小学教科书的案例。

    至于到底是什么样的锣、什么样的鼓出的声音能从宫门口清楚传到远达数千米之外的刘邦寝宫……

    以及,宫门前禁地竟允许一个名女敲锣打鼓而守门的禁卫竟无动于衷……

    诸如此类煞风景的疑惑则必然要被淳朴的百姓用口水淹死。

    虢国夫人有没听过这个故事不得而知,但京兆府门口确确实实有着一面巨大的鼓。

    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击鼓鸣冤这样的新鲜事,当衣着华丽的虢国夫人走到鼓架前,拿起那根比她的手臂还要粗的木棍时,无论是她还是旁边看守的衙役,脸上都难免愕然。

    一只手拿不动,虢国夫人便用上了两只手,好不容易将棍子举起来的她差点被带着摔了一跤,踉跄一步方才站稳的虢国夫人在衙役们担忧的目光中,奋力将棍子击打在大鼓上。

    用上了全身力气的她像是要将心中的愤怒全部宣泄出来,眼前的大鼓分明就是那帮该死的小畜生!

    “砰”的一声,大鼓嗡鸣,虢国夫人却再也抓不住手中的木棍,巨大的震动让她整个身子仿佛都在颤抖。

    “啊!”

    响起一声尖叫。

    守门的衙役实在看不下去了,虢国夫人一身贵气,明显不是常人,要让人在自己面前被大鼓震伤……

    虽然说出去是个不错的笑料,足够左邻右舍在茶余饭后传扬大半年的。

    但眼下,极有可能面临的却是府尹大人的怒火。

    “这位……这位夫人,有什么事需要小的效劳吗?”守门的衙役腆着脸凑了上来。

    “你们这破鼓怎么回事?”虢国夫人尖叫道:“这是要人命吗?”

    “夫……夫人,您这是……这是要鸣冤吗?”衙役赔着小心问道。

    “废话!不鸣冤,我敲它干嘛?”虢国夫人感觉双手还在不停颤抖,连忙缩回了袖中。

    “这个……其实……”衙役赔着笑:“其实您要是有状子,直接交给小的就好!”

    “状子?”虢国夫人一愣:“什么状子?”

    “没有状子也行的!”另一个衙役连忙说道:“夫人您有事,小的这就去通知府尹大人!”

    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

    守门的衙役当然不可能有这么善解人意,若换了寻常百姓,没有打点,连大鼓都不可能让你靠近!

    只是虢国夫人的马车虽旧,但能用得起马车本就不是寻常百姓,再加上一身上好蜀锦,那可价比等重的黄金啊!

    衙门口的人向来只识衣裳不识人,虢国夫人在许辰那里觉得自家一无是处,但在这些人眼中分明又是高攀不上的贵人了。

    “那你们不早说!”衣袖中的双手又开始颤抖了,大致是因为生气。

    “这……您也没问啊!”衙役尴尬一笑。

    “闭嘴!”虢国夫人斥道:“赶紧去告诉你们大人,本夫人有冤要诉!”

    “敢问夫人名号?”衙役忙问。

    “本夫人乃是圣上御封的虢国夫人!”虢国夫人傲然道。

    “原来是国夫人大驾,夫人稍等,小的这就去为您通传!”一个衙役连忙跑进门去,另一个则忙将虢国夫人引进门房稍候。

    京兆府尹萧炅此时正在公房忙碌,年节时治安案件频,拖了半个月,件件都要处理,虽有属官分拣,但萧炅还是做到了逐一过目。

    “大人,这是礼部送来的文书,科考在即,关于贡院的守卫,礼部希望京兆府能多派些人手过去。”

    刚处理完一堆案卷,一名属官又将一份文书递了过来。

    萧炅飞快看过,微微皱眉:“三百人?往年要不了这么多吧?”

    “礼部那边说是今年科考禁军方面派的守卫会少许多,需要咱们京兆府加派些人手。”

    “……”萧炅略微低眉,心中却已活络开了。

    这一次的科考事关陈希烈的复兴大计,公正、严明这些虚话暂且不谈,关键在于事先联络好的势力必须照顾到位。

    往年科考,贡院内的守卫多为禁军和京兆府两方协同,一般京兆府的衙役负责外围,禁军的士兵负责在贡院里面巡逻。

    但这一次,生了太子那一档子事,将门的不作为势必已经惹怒了皇帝。

    科举可不是无足轻重的东西,虽说就算中了进士,没有机缘一辈子也别想补上实缺,但这些都只针对寒门学子,恰恰正是因为豪门子弟一旦过了科举这道坎,利用家族势力很容易就能得到实权位置,这才造就了寒门学子上下不得的窘境。

    科举被朝廷列为正式的入仕通道,世家大族也早过了激烈抵制的年代,转而变为利用族中子弟抢占进士份额,进而照样达到控制朝堂权力的目的。

    每一次的科举,说是为国选材,其实就是一场豪门瓜分官位配额的盛宴。

    但豪门子弟虽有更好的读书条件,可却不一定都有读书的资质,相反在基数更大的寒门子弟中,读书的种子远远多于豪门子弟,若是正常竞争,哪里可能达到瓜分权力的目的?

    为此,自打科举成为定例以来,作弊和反作弊的招数便一直展至今。

    将门也不都是一家子武人,没有文官势力的将门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

    每年被安排过来值守的将门便自然而然成了掌控关卡的分配者,是要拿大头的!

    但今年这情形,将门那边估计没可能拿到值守的位置,守卫的禁军到底是哪一家直到现在还没有风声透出来。

    但无论怎样,既然京兆府增加了守卫人数,今年的庄家就应该轮到他萧炅了!

    这份文书所传达的意思,萧炅不知道是陈希烈信守了此前的承诺,还是皇帝亲自下的命令,但总而言之,算得上一件好事。

    “行!”萧炅抬头,对那属官说道:“务必挑选一些可靠的人手过去。”

    “下官明白!”

    这边刚来一件好事,转眼,另一件大好事又朝着萧炅飞奔而来。

    “大人!”守门的衙役一路飞奔而来:“虢国夫人正于门外等候,说是有冤情要诉!”

    “虢国夫人?”萧炅微愣。

    对于杨玉环的三姐妹,朝堂上少有不知道的,而对萧炅这一级别的大佬而言,杨家的这三姐妹怕是已经成了皇帝的禁脔。

    谁让李隆基连自家的儿媳妇都敢要,再收几个有夫之妇有算得了什么?怕是连她们自己的丈夫都默认甚至期待这样的事生。

    对于杨家人,萧炅一向本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不是根基浅薄、骤然高升的陈希烈,根本用不着利用杨家人,也更不可能像低级官吏那样去巴结这几个皇帝面前的红人。

    萧家同样是大族,他甚至要比完全投靠李林甫的王鉷还要自由。

    若说朝堂上的文官势力,李林甫自然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一心只干一朝、和李隆基有着良好情谊、在勋贵之间有着不少底蕴的徐番次之,再下来便要数萧炅、王鉷这一档了。

    原本杨慎矜比他们还要高一档,是最有可能成为第三极的一方,奈何牵扯进了杨家叛乱,早已烟消云散。

    至于所谓的相陈希烈,在太子一事前或许还有些实力,到如今便只是个空壳了。

    为此,对于突然到访的虢国夫人,萧炅难免疑惑。

    至于所谓的有冤要诉,便只当玩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