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平淡为官在线阅读 - 894

894

    刑部与三司,本是整个宋朝最为繁忙的单位,但如今随着工部的加速,立刻使得三个部门都开始加速,而其他的部门则依旧保持在十分缓慢的速度,官僚体制的习俗不是靠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够修正的,这三个部门之所以如今能够这么有效率,完全是因为如今社会上缺少各种各样的人才所导致的,人才的缺少使得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做更多的事情,尤其是这些维护社会秩序的人。

    就好比法院,若是放在现代,一个法官最多同时审理三个案子,但在这个时代,三个案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法官数量的稀少,而法治意识的崛起导致许多人都纷纷要到法院来上诉,所以每一个法官都会同时审理超过二十件以上的案子,这绝对不是开玩笑,而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所以过劳死在如今的宋朝十分普遍,这还是在朝廷已经尽力让百姓们私下和解之后了,不然每天排队在法院门口等待申诉的人,足以绕着法院跑两圈都绰绰有余的,除此之外,医生也同样是如此,看看现代就知道了,欧美的医生一天最多就接待十五个病患,而中国的医生,一天接待一百个才算是正常的水平,至于做手术,一天三场不带歇息的也是常有之事,这都是因为中国的医生数量太少的缘故,而人却太多了,导致每一名医生都在超负荷运转,他们必须要不停地工作才能够满足老百姓的需要,过劳死,或者因为不规律作息而导致满身是病的人简直是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所遇到的问题。

    而面对这些问题,朝廷却束手无策,毕竟培养人才是需要花费时间的,要想让他们的工作效率降下来,无疑需要更多的人才去分担他们手中的工作,而这就需要时间,一个医生最起码需要五年时间的专业学习,然后在医院里面实习超过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真正开始做手术,等自己主刀做手术,恐怕又需要三年到五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一名医生等他能够真正主刀的时候,往往已经三十五岁左右了。

    这中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培养,法官也同样是如此,一名法学生从进入大学到硕士毕业,大概需要八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就需要考法律系统的证书,再然后进入一家法院开始从实习生做起,大概需要五年到八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开始独立审理一件案子,这中间需要花费大约十六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培养出一位专业的法官。

    时间无疑是如今宋朝最缺少的东西,事物在爆发性的增长,而维持社会稳定的人才却始终处于缺少的状态,也难怪整个社会到处都是一片乱像,在这种状况下,政府没有失控,这真的已经是一件谢天谢地的事情了。

    要知道在工业化时代的欧洲,失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法国的大革命,英国的玫瑰战争,俄罗斯的革命,都是因为工业社会与农业政府之间的矛盾过于深刻,最终导致国家分崩离析,一个新的政府上台,在这中间,国家要经历多少的苦难,这些中国人也都知之甚多,而宋朝到如今,没有爆发过一场革命,也没有任何一场起义,只是有一些群众运动,这绝对称得上是良好的治理。

    而为此需要付出的,就是工作人员们的健康,在宋朝,医疗体系是由朝廷买单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医生的权益被严重剥削,他们必须不停的给病人看病,以保证大多数人能够接受治疗,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医生超负荷工作,导致他们的身份都十分危险,法官也是如此,警察自然也是如此。

    为了加速政府的专业性建设,以及人才的后续跟进,徐清在五年前宣布大学扩招计划,将原本全国不过才六万大学生的数量一下子扩招到四十万左右,也就是一年可以毕业四十万左右的大学生,他们拥有专业的技能,同时也接受了最为标准的教育,但是这么做时间毕竟太短,在一些行业上,或许能够有所补充,但在法官和医生这些专业性极强的领域上,大部分还并没有显现出什么效果,整个国家的行业依旧是忙的团团转。

    不过这也并不是一点意义都没有,起码对于徐宁所领导的工部来说,大学扩招就有一个很大的意义,就是他能够将许多工作承包给这些由大学生们开设的公司,而不用再自己忙来忙去了。

    在以前工程师数量稀少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工程都是由工部自己建设的,因为工程师每年毕业不过才一万多人,这些人则要被上万家企业共同竞争,是属于十分稀缺的人才,而许多没有工程师的团队,自然无法建造出符合工部要求的建筑,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工部便只能自行建造,这不仅仅是工部本来就自己建造一切朝廷所需要的公共建筑,更关键的是,社会上人才的缺乏,导致工部必须要这么做。

    这也使得工部的工作变得十分繁忙,而如今,大学扩招,一年毕业的工科生数量大概在二十五万左右,这么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改变,而具体在工部上,就是出现了大量可以供工部选择的企业来承担工部的工作,许多工作可以外包出去,且可以进行监察。

    因为有许多工程师开始创办审查公司,以保证建筑物的建设标准符合规定,若是没有足够的工程师人群,是不会有人去做这一行的,而正是因为工科生的数量增加,才使得这一行业得以出现并且快速发展,而徐宁便借助了这股力量,保证了工部建筑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大学扩招还使得宋朝的各项交通计划得以更加快速的推进,原本宋朝一年大概只能修建四百公里左右的铁路,这还是在平原上,若是在山地里,一年能够修建三十公里左右的铁路就顶了天,之所以会如此,不是因为工人数量不够,而是因为缺乏足够多的工程师,他们只能够缓慢的推进自己的工作进度,而如今,有了大批工程师的加入,大家一起努力,如今宋朝每年修建的铁路数量在一千公里左右,其中有将近两百公里是在山区进行修建,这对于宋朝的铁路网络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许多地方原本需要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通火车,而如今时间被缩短了将近一半左右的时间,这对于宋朝物品的流动,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着巨大好处的,而同时这么多人才的涌入,自然也会出现一批精英人才,他们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不少发明和专利,使得修建铁路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

    这一点在公路修造上也同样是如此,利用高架桥来缩短落差较为巨大地段的距离,这种做法在此之前是没有的,而这些工程师们则创造出了高架桥这种方便的建筑结构,使得一些地势不平坦的地区也能够连入到整个国家的公路网络中去,不得不说这对于工部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就连水利工程也是一样,原本宋朝之前的朝代,解决水利问题,往往就是依靠那几个治水家族,由他们来专门进行治理,其他人是很难参与进去的,而现在,治水问题可以由这些工程师们来解决,他们也想出了许多的办法,在如何防洪,防涝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在大学扩招的过程中,自然也会出现一些学品不好的人,但数量毕竟是在极少数,毕竟宋朝一年出生的孩子大概在一百八十万人左右,最终能够进入大学的人不过只有二十七万人而已,可以说是佼佼者,之所以四十万大学生的名额,最终只有二十七万人可以进入,是因为其他十三万的名额,是给殖民地人以及外国留学生的。

    宋朝是世界霸主,自然也需要在全世界扶植自己的代理人,这些地方上的权贵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宋朝来接受教育,等于是变相接受了宋朝的思想和价值观,同时在宋朝生活的这一段时间,不可避免的会接触许许多多的宋朝人,看到宋朝的繁荣发达,心里自然会对于宋朝有一份归属感,而这也让宋朝的殖民或者是与这些国家的交往会更加的融洽。

    因此有一些名额是专门留给这些人的,除此之外则是海外的宋人,如今在海外打拼的宋人数量大约在一千四百万左右,相当于本土的七分之一的人口,他们之中也有相当多的人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本土来接受教育,这些人大多是当地有权有势者,宋朝自然需要跟他们保持联系,让他们始终记得自己是宋朝人,这样一来,十三万个位置自然也就瓜分一空了。

    一百八十万人争夺这二十七万的名额,相当于每六个人才能有一个人上大学,比例可以说是十分低的,在这种状态下,能够上大学的,几乎都是万里挑一的人,绝对算得上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虽然会有那种考上大学之后就怠惰的人,但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是有理想有能力的,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十分的刻苦,同时在进入社会之后,往往也会做出很大的贡献,那些懒惰的人,不学无术的人,只是极少数极少数而已,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即便是士族家的小孩儿,能够上大学的也基本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出现败类的情况当然有,但绝对不会多,毕竟士族的家庭教育十分严苛,同时他们生长的环境与普通人又不同,是一个十分严苛,且礼仪繁多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之下,这些士族家的子弟,几乎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被严格要求,必须要表现出一名士大夫该有的气节和状态,因此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不差,不学无术的人可谓十分稀少。

    毕竟大学的圈子很小,一个士族若是不学无术,立刻便会被传扬开来,然后成为笑谈,甚至当地的报纸都会争相报道,士族对于名声最为在乎,所以每一个家庭在培养孩子这一方面,都会下最大的力气,除了极个别混的,大部分人都是十分的认真,至于其他外国留学生,就更是如此了,他们来到宋朝学习先进知识,是为了回去报销自己的家族,或者是自己的国家,许多人能够来到宋朝,其高昂的学费甚至是由国家付的,自然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更加的刻苦用心,不然他们又哪里对得起自己的国家和亲人呢?

    能够被自己的国家送出来的人,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来到中国,恨不得每天都当两天来花,他们的状态就是没有社交几乎每天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实验室,甚至连自己的宿舍都很少回去,这样的人又可能懒散呢。

    唯一比较懒散的人群,大概就是殖民地来的留学生了,这些人大多都是当地权贵的子孙,在当地本就是土霸王,来到宋朝读书,依靠的是家里的权势和财富,许多人只是希望来宋朝玩而已,见见世面,根本就没有学习先进知识的意思,所以这一批人中,不学无术的比例相对来说要高得多。

    这也容易理解,作为殖民地,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宋朝维持当地的稳定,使得宋朝可以持续不断的从这些地方得到财富,因此对于他们能够有多高的科技水平,宋朝本来就不怎么期待,而对于当地的权贵们来说,读书也不会有什么用,他们唯一的工作就是帮助宋朝维持和平,至于其他的工作,根本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他们也不把自己当做这片土地,曾经国家的主人,只一心一意为宋朝服务而已,所以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也就不会把重点放在读书中,而是在权谋上。

    如何让自己的家族世世代代掌握买办这个位置,享受荣华富贵,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去宋朝,只是见世面,或者是让他们多认识一些宋朝的达官贵人,以此来确保自己家族的未来能够长盛不衰而已。

    当然,真正来读书的人也不是没有,这些人不甘于只当一个买办,而是希望建设属于自己国家的工业体系,这样的人自然也有,且是占大多数,但在这群人中,无疑殖民地来的人,相对来说,不学无术的人要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