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戡乱
可平静的终究只有租界而已,而在殖民地中,租界的比例是十分低的,大概只占殖民地本土不到百分之一左右的领土,虽然这块地方大概能诞生一个国家超过百分之十的财政收入,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百分之一百的海关税,可是对于人口来说,却并没有什么优势,广大的殖民地区,那些古老的部落,王国中,依旧有大量的人在举起反旗,还有一些不愿意听从宋朝统治的贵族们在背后煽风点火,这不得不让宋朝继续加大对于殖民地区的军事投入。 可是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叛乱,尤其是在时间不断推演之后,许多地方涨价的已经不仅仅是粮食了,而是包括食盐、粗布等日用品的价格也在飙涨,这里面当然有各地军阀在其中作祟的原因,当然粮食的价格上升,导致其他物品的价格接连上升也很符合市场规律,毕竟卖食盐的人如果想要吃得起饭,同时还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然会提高食盐的价格,以此来支撑自己奢侈的生活,市场经济,便是一环套一环,当其中一环出了问题之后,便会引起巨大的问题,所以现在殖民地区的问题已然不是粮食问题那么简单了,而是综合了讨厌宋朝的贵族和讨厌宋朝的百姓以及想要借机强大自己的军阀还有投机商们等各色人等的一场饕餮盛宴。 舞台便是这整个宋朝殖民地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对这样的情势,原有的军队自然不可能继续承担相应的工作,而宋朝人自己的军队是绝对不能再扩招了,朝廷只能迫于无奈,扩大招募当地土著,以获得更多的兵源参加战斗。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宋朝的一个士兵实在是太贵了,生前便需要大量的财富去堆积他的作战经验,若是不幸战死或者是变成了残疾,也需要朝廷来照顾他的孩子和家庭,这样的支出平均算下来一个宋朝士兵的花费大概相当于二十个附庸兵的花费,这样的差距实在是非常的明显。 这还只是一个基层士兵的差距,若是算到武官上面,那宋朝一个武官的价钱大概要二十个本地武官才能付得起,尤其是牺牲之后的费用,那对于英雄的家属来说绝对非常的丰厚,而本地的附庸军则不同,想比起宋朝士兵来说,他们的价格十分的低廉,并且因为宋朝征兵要求十分的严格,一般来说,凡是要加入宋朝军队成为一名正式的士兵,必须要有下等贵族以上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进入宋朝军队之中,成为一个普通士兵。 当然,这里的下等贵族并不是指真正的贵族,而是说一般地主的孩子,或者说是商人的孩子也算在内,毕竟这些国家大部分都非常的小,有些甚至没有中国的一个市来的大,在这种国家之中,一个中国的地主也已经能算作是一个勋爵或者是男爵了,不过尽管是地主商人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条件也绝对称得上是富裕家庭出生的孩子了,在这种状况下,他们的身体素质自然是非常优秀的,所以附庸军的战斗力并不弱,而在价钱上却要便宜的多,招募他们,自然要比招募宋朝自己人要来的划算。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若是单单只是需要多花钱的话,徐清依然还是希望宋朝人能够来当兵,毕竟附庸军再怎么好使,若是他们的数量太多的话,那么控制起来就会出现十分严重的问题,而宋朝自己的军队则更加容易控制,同时把最先进的武器给他们使用,徐清也不用担心他们会把这些武器拿去做研究,然后给自己本国的武装所使用,可使用这些本地的附庸军的话,徐清就需要担心这个问题,虽然他们很便宜,可终究不是自己人。 他们来当兵也只是为了借着在宋朝军队之中当兵来让自己的家族在自己的家乡更为稳固而已,颇有一种来军队当人质的感觉,虽然这种感觉并不严重,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确实是如此的,在这种隔阂之下,谁都不放心谁,徐清自然也不放心他们。 可是很无奈的是,面对宋朝军队那越来越高的死亡人口,参军这件事开始变得危险起来,而赔付的价格看起来很高,可是在很多中产阶级看来,用这笔钱便想要买自己孩子的命显然是一件十分不划算的事情,而对于那些底层百姓来说,虽然现在过得辛苦,可只要努力,还是能够活下去的,当兵虽然能够赚取丰厚的工资,可是有命赚不一定有命享用啊,又没到迫不得已的地步,又为什么要去当兵的? 在这种思绪的影响下,宋朝人当兵的比例下降无疑是非常快的,毕竟此时不是太平盛世,招兵入伍便是要你上前线打仗的,面对死亡,只要还能活下去的人,始终不愿意上战场的,至于爱国精神,这种概念大部分现在还停留在知识分子和顶层人士脑子里,底层老百姓对于爱国的概念是十分轻微的,毕竟现在的底层百姓与上层人士的矛盾实在是非常的深,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让许多底层百姓更多的把热情放在了国内的公民运动上,而不是国家的战争之上,想要招募他们,无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而附庸军则不同,对于他们来说,加入军队之中,是光宗耀祖的行为也不为过,而加入宋朝的军队,那简直可以称为是至高的荣耀,这就有点像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获得美国国籍的那一批人,当时获得了多少国人的羡艳,仿佛进入美国就进入理想国了一般,此时的殖民地百姓对于宋朝也是如此状态,谁都想获得宋朝百姓的身份,谁都希望去宋朝本土留学,这个时候若是给他们参军的机会,自然会让许多人进入到宋朝的军队中来,这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所以最后在权衡利弊之后,朝廷还是选择了扩大招募附庸军的决定,将原有的全球四十万左右的附庸军增扩到七十五万左右,其选拔标准也从原本的下等贵族扩张到富农、作坊主、部落酋长家族、以及城市市民之中,同时扩大附庸军军官的比例,原本在附庸军中为了保证宋朝的绝对领导,军官比例是十分低下的,大概每一千人中,军官的人数在三十个人左右,而与之相比宋朝军队每一千人的规模,军官人数在一百人左右,差距无疑是十分悬殊的。 三分之一的差距,让附庸军的战斗力自然不如宋军来的强大,在组织结构上也相对比较松散,这里面当然也有财政因素的考虑,军官相比起军人来说,所需要花费的钱自然要大得多,并且他们一般都是殖民地中等以上的贵族,为了交好他们,自然也需要给他们一些工资以外的利益作为笼络,所以招募的人员自然是非常少的,同时这些军官中还安排有大量的宋朝军官,以此来加强对附庸军的控制,现在这些军官数量也将得到极大的开放,由原本的一千人五十人左右,甚至还开放了将军级别让这些殖民地中的高等贵族来担任,在这种条件下,五十七处殖民地立刻获得了大量的兵源,同时依靠这些军官名额,宋朝又拉拢了一批正在摇摆中的贵族,一时之间殖民地上的战情总算开始向着宋朝有利的方向走去,战争的天平终于开始倾斜了。 在这个过程中,宋朝也不停的调整着自己的政策,在对殖民地本土人士上,采取了更为宽容的政策,原本只有大富豪和王公贵族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宋朝的学府学习新的文化,现在经过徐清等人的商议,最后决定将外国留学生的名额从原本每年三千人开放到一万人的规模,同时在这一万人中还将有四百人接受宋朝的补贴,招收穷困生进入宋朝接受教育,接近三倍的成长,无疑会让更多的人进入到宋朝的大学中享受宋朝的文明,而招收贫困生的办法,也会给一部分人一个咸鱼翻身的机会。 虽然这个机会十分的微小,只有四百个名额,可这总好过原本根本无路可走的尴尬境地,这样一来,绝对会缓解一部分人对宋朝的强大敌视,除此之外朝廷还把原本只给本地国王、高等贵族的勋爵赐给在战争中有功与朝廷的附庸军,甚至连宋朝的国籍也能够给他们,让他们正式成为宋朝的国民,在租界中享有宋朝国民的地位,彻底脱离自己落后的国家,享受宋朝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成为一名宋朝的贵族,而不是自己国家中一个不起眼的王族公孙。 而对于那些愿意效忠于宋朝的王族、公族,宋朝自然也不会吝啬于赏赐,除了将原有的爵位进行提升之外,还大量促成他们和王室宗亲的公主、郡主、县主们进行联姻,同时也希望皇室宗亲们娶这些王室公族们的女儿为妻,以此来提升两地的联结,同时还在各地建立儒家学院,让当地学习儒家文化,以抵消当地传统宗教对于当地人的影响,这几步棋的作用虽然现在看力量不大,可是从长时间看来,则能够更加快当地人汉化的速度,同时宋朝还奖励当里人用汉姓,取汉名来加快汉化的速度,在这几重方面之下,就会有一些贵族或者是酋长开始重新回到宋朝的阵线之中,利用他们与反叛军进行作战就要比宋朝单打独斗要好得多,在殖民地上的战争在做完这一切准备之后,便正式开始了。 此时距离叛军爆发已经有一年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看起来好似很漫长可其实并不漫长,甚至称得上是神速了,毕竟要在全球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广度上调集军队,对这些关键位置进行部署,所需要的时间是非常长的,而宋朝也不能在同时调动全部的船只来进行运输,总共就那么一点船,要在全球完成重新部署,同时新招募的军队还要在进行训练,而且还要给这些人灌输皇权至上的观念,这一重重的准备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各殖民地王室、部落、公族之间的谈判也需要十分的详尽,用这么一点时间便做完了这一切,无疑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 而当这一切都部署完毕之后,平叛行动正式在狄青的带领下开始,首先受到攻击的便是靠近现在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阿富汗等地的九块殖民地,这些地方与辽国相互接壤,武装力量因为辽国的援助最为强大,同时辽国还依靠阿富汗之间的通路将武器秘密运送到印度去,资助那里的反抗组织,现在的印度已然是宋朝最大的海外粮仓和茶叶、香料产地,印度一乱,宋朝的粮价便要飞涨,所以稳定这里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而这里的战斗也十分的激烈。 宋朝为了应对这九块殖民地,总计安排了大约四十万左右的军队,其中附庸军二十五万,正规军十五万,全部装备后装枪,同时还装备有一千挺多管枪以及一万四千门小炮,六百们大炮,而九处殖民地军队攻击八十万左右,横距在总长约四百公里左右的战线上,军队数量绝对在宋朝之上,只不过这些军队之间互相不为统属,没有一个完整的指挥系统,并且武器也是稂莠不齐,有的装备着辽国先进的武器,有些还是自己国家生产的最初级的燧发枪。 狄青面对这样的敌人,在经过仔细的思考之中,最终选择一点突破,中心开花的方式来部署这次战争,将这九处殖民地中位于中央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作为自己的第一个目标,在这里,叛乱军已然占领了这里的宋朝的租界拉瓦尔品第,这是整个旁遮普最大的一座城市,拥有二十五万左右的人口,其中汉人大约两万人左右,剩余的二十三万人都是本地人,在叛乱军控制了这里之后,便建立了新的王朝,同时对这里的汉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不过因为拉瓦尔品第紧靠印度河,所以在叛乱军攻克城池之前,绝大多数汉人已经乘船东行到了印度境内的殖民地中,只有极少数人留了下来并遭到了杀害,是整个叛乱军中,最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