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
行军军队沿指定路线进行的有组织的移动。是军队机动的基本方法。 目的在于集结或转移兵力,争取主动,形成有利态势。按任务分有正常行军和战备行军,按方式分有徒步行军、摩托化行军和两者结合的混合行军,按行军强度分有常行军和强行军。常行军,徒步日行程为30~40公里,时速4~5公里;摩托化日行程为150~250公里,时速夜间15~20公里,昼间20~30公里。强行军以加快行军速度和延长行军时间的方法实施。古代军队的行 军有徒步、骑马、坐车等方式。随着战场向平原、旷野扩展,行程不断增加, 出现了长途行军,有时兼程急进。骑兵发展后,骑兵行军以骑马为主。14世纪后,行军纵队开始按连、营、团建制编成,组织实施大部队、多兵种的行军,成了指挥员、司令部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摩托化行动出现,对行军的道路保障、技术保障以及警戒、伪装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军队以摩托化行军为主,机动能力大力提高。 行军时目标暴露,隐蔽困难,对道路的依赖性较大。通常根据任务、敌情、地形、道路和天候等情况组织实施,其基本原则是:(1)组织侦察。查 明敌情、道路和地形情况,选择并确定行军路线,确定行军部署,制定行军计划。 (2)正确编组行军队形。按便于战斗和指挥、便于行进和展开的要求,编成一至数个行军纵队,各纵队确定担任前卫、本队、后卫、侧卫的部队, 必要时还可派出选遣支队。 (3)预定处置方案。制定行军时对各种情况的处预案,建立顺畅的通信联络,保持充分的战斗准备。(4)严密组织各种保 障。组织好对空防御、技术保障、后勤保障和警备调整勤务。加强警戒、伪装和对敌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5)明确规定行军注意事项。规定行军日程、速度、出发线和调整地区,以及行军安全、保密和隐蔽措施。现代条件下的行军,是在敌人袭击威胁、道路桥梁可能遭破坏或受沾染的情况下实施的,还可能发生遭遇战斗。实施时,按照敌情和任务编成行军纵队行进,保持充分的战斗准备,建立可靠的通信联络,严格遵守规定的序列、速度、距离、安全和隐蔽措施。适时组织大休息和小休息。组织收容队和技术保障队,收容人员,抢修车辆。当行军互相交叉时,要根据情况、任务急缓程度,及时调整。在未来战争中,由于高技术兵器的大量使用,行军企图、路线不 易隐蔽,指挥通信容易中断,道路、桥梁易遭破坏,行军编队将向多路、多徒步行军步行实施的行军。是步兵的行军方式之一。其特点:对道路 的依赖性小,受天候季节影响不大,能在各种地形和天候条件下行动,便于隐蔽企图。但行进速度较慢,体力消耗较大。组织实施徒步行军,要周密计划,加强对道路和地形的侦察,正确选定行军路线。合理编组行军队形,使其符合战斗行动企图,便于隐蔽迅速行进,便于展开进入战斗,要求编成行军纵队,确定担任前卫、本队、后卫、侧卫,规定通信联络信号和组织各种防护。严密组织保障,特别是对空、对核、化武器的防护,适时派出设营人员,安排好宿营和休息;通常连续行军3~4天安排一个休息日,部队进入休息地域后,要疏散配置,加强对空防御和警戒,组织部队休整,补充给养,并组织好继续行军的准备。行军中每2~3小时休息一次,时间由分队指挥员掌握,休息时,人员靠道路两旁,车辆靠道路右侧,并注意检查车辆和装备。 日行军过半,安排一次大休息,部队离开道路,进入指定地域,派出警戒,组织人员用餐和休息,并组织好互助和收容。 摩托化行军亦称乘车行军。乘坐运输汽车或战斗车辆实施的行军。是 摩托化部队主要的行军方式。摩托化行军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起初只有乘坐运输汽车的行军,随着战斗车辆装备到军队,摩托化部队增多,使摩托化行军逐渐成为主要的行军方式。其特点:车辆行进速度快,行程远,对道路的依赖性较大,常受天候、地形条件制约。车辆多,型号不一,组织指挥复杂,各种保障特别是技术保障任务艰巨。组织摩托化行军,根据上级意图、敌情道路、天候和车辆情况进行。其要求:(1)加强对敌情和道路情况的侦察,精确计算时间,针对道路情况,制定行军计划,下达行军命令。 (2)合理编组行军队形,区分行军路线,每条路线上按前卫、本队、后卫顺序编组,队形编成要符合作战行动企图,要便于车辆行进,便于展开成战斗队形。 (3)严密组织调整勤务,建立顺畅的通信联络,规定行进序列、速度、各纵队、各分队、各车间距离,出发和到达地点,行进中安全、隐蔽措施等。 (4)周密组织各项保障,特别要组织好技术保障,加强对空、对地面警戒,保障顺利行进,行进时,指挥员要严格掌握行进路线和速度,准时通过出发 点和调整区,边行进边了解掌握敌情和道路情况,并注意检修车辆和作好收容工作。到休息地要加强警戒和对空防御,并抓紧时间修理或保养车辆,必要时给车辆补充油料。 混合行军亦称综合行军。徒步与乘车相结合的行军。通常在车辆不足 和道路不便于实施摩托化行军时采用。以徒步和乘车两种方式交替进行;或在同一时间内一部分步行,一部分乘车。组织实施混合行军,要周密计划,合理编组行军队形,区分行军路线,明确转换行军方式的时间、地点和指挥关系,尔后行动的方向和任务。严密组织对空防御、对核、化武器的防护,加强侦察、警戒伪装等措施,搞好通信联络和工程、技术、后勤保障,适时派出调整勤务和做好收容工作。行进时,指挥员严格掌握行进速度,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并注意做好车辆的检修和保养。 正常行军亦称常行军。按正常的日行程和时速实施的行军。通常在任务不很紧急,敌情顾虑不大时采用。有时指执行战斗任务以外的日常行军。 徒步日行程30~40公里,时速4~5公里,乘车日行程150~250公里,时速夜间15~20公里,昼间20~30公里。组织实施正常行军,要侦察道路和地形,制定行军计划,编组行军队形,严密组织对空防御和警戒等各项保障,规定行军日程、速度、大休息地点和通信联络,并组织好调整勤务和收容工作。 战备行军准备进入战斗的行军。按进入战备的等级,分为紧急战备行军和战备行军。通常在任务紧急,敌情顾虑较大时实施。有时在敌空炮火力 威胁下进行。组织战备行军,要求迅速、准确、周密,不失时机。要充分利用各种情报,快速制定行军计划;按照临战和战备等级的要求,周密编组行军队形;严密组织对空防御、侦察、警戒和伪装;搞好运动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并做好调整勤务和收容工作。 强行军加快速度加大日行程的行军。在遂行奔袭、追击、迂回等任务或摆脱敌人时采用。日行军时间在12小时以上,必要时可昼夜兼程。徒步日 行程可达50公里以上,时速不小于5公里;乘车日行程可达300公里以上,时速夜间大于25公里,昼间大于35公里。组织强行军要争时间抢速度,简化组织指挥程序,可边行进边完成组织工作,不组织大休息,尽量减少休息次数和时间,严密组织各种保障,果断处置各种情况,随时准备进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