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布衣弄国在线阅读 - 第七章 在兵言兵(5)

第七章 在兵言兵(5)

    石星这些日子一直在构思一道奏疏,内容是关于如何强兵经武,绞尽脑汁,想得焦头烂额,终不敢下笔。当日在户部,一切都是围着一个钱字转,提出的对策无外乎一个“省”字。可兵部的事情,远远不是省钱能办好的。就算粮饷充足,也未必能办好。<

    国朝立国之初,养兵并不费钱。卫所制寓兵于农,军人通过屯田自给自足,朝廷每月只需支付少额银钱作饷。时过境迁,卫所制日益崩坏,又经土木之变,京营衰败,朝廷要维持可战之兵就不得不越来越依赖募兵制。所募之兵无须从事生产,专注于战事,战力远胜卫军。募兵制自有其优越之处,但弊端同样明显。纯粹为钱财而战的军人鲜有为国捐躯、杀身成仁的觉悟,一旦欠饷或恩赏不足,轻则喧哗,重则兵变。国朝初年极力规避的前宋之旧弊正在一步一步地复苏。<

    兵戎大事,除了钱粮,还有人的问题。这比户部的烂摊子更难应付。<

    石星闭门造车多日,却是一筹莫展。他决定拉下脸皮去找王基好好商议,争取尽快拿出个草稿来。可是,当他二十一日来到兵部衙门,刚要去找王基,却从属吏口中得知吏部刚刚送来函文,要调王基去户部任左侍郎,改由吏部右侍郎陈有年接许守谦的位子。同一批被调动的还有吏部和礼部。李长春补正为礼部尚书,又从南京吏部调来右侍郎罗万化接手赵志皋空出的吏部左侍郎。<

    “什么!?”石星面色一沉。走了尸位素餐的许守谦他无所谓,但王基是久历戍务的干才,是自己在兵部倚为臂膀的副手。把这么一个边才平白无故调去户部,仍是侍郎,并未升迁,这所为何来?<

    石星摆摆手,让属吏离去。他在值房里来回踱了几圈,轻轻一跺脚,跑去一廊之隔的厢房找王基。<

    王基尚未离衙,哪有前脚一接调令后脚立马就走的道理?他正跟几位僚属说话,赶在交接前将几桩悬而未决的要紧部务交代清楚。这花费了他将近两刻的时间,大热天的一清早就劳神劳力,费了好些口舌,饶是王基春秋正盛,亦感到疲乏。他揉了揉太阳xue,闭目养神。<

    “启亨。”石星见僚属陆续离去,又等了一会,确定再无人在里面,这才抬脚推门而入。<

    “嗯?”王基睁眼,见是石星,慌忙起身行礼:“本兵。”<

    石星微微颔首。王基离开公案,走到小厅,与他分尊卑落座。屁股刚一挨椅子,石星就开了口:“启亨,你我共事才一个月,就要送你走了。许老致仕,你又要走,我这个兵部尚书可就成了光杆子的老帅了。”<

    一半自嘲、一半诉苦,王基听得发笑,应道:“不是派了陈有年来嘛!?”<

    “陈有年我知道,是个能员。只是,兵部的事我这个尚书尚未熟稔于胸,你们两位老人又要走,派个吏部的人来,又能派什么用场呢?”<

    “本兵勿忧,陈有年做过江西巡抚,也是一方大员,且多有政绩,兵部侍郎一职绝对可以胜任。”<

    “江西巡抚?”石星笑了:“江西在大明腹地,跟你呆过的大同边镇岂可同日而语?我就纳闷了,兵部就缺你这样的边才,吏部却要把你调去户部,当管账先生,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本兵有所不知,我中进士后头一份差事就是在户部做主事。”<

    “这我知道。你在通州管过马场,还在太仓干过,可你的仕途多半在地方上,你在山西、湖广、浙江都做过封疆大吏。三四年前,还在大同当巡抚。陈有年虽有贤名,论军务,经历可远远不及你王启亨。”<

    “本兵谬赞。”王基见石星枪里夹棒地臧否陈有年,感觉不妥,连忙岔开话题:“本兵前来,怕是有什么要紧事吧?”<

    石星前来就是为了奏疏一事,适才说得气急,一时忘了形,听王基提醒,方才想起正题。<

    “是有桩要紧事,还得着落在启亨兄的身上。”<

    “属下愿闻其详。”王基心中忐忑。早不说晚不说,偏要赶在自己要走时来说,能称得上要紧事的,岂是朝夕之功可至?<

    “到任兵部已经一个月,我寻思着也该上道奏疏向圣上阐明我的主张。眼下国朝正值多事之秋,圣上却非守成之君,兵部应当有所作为。”<

    “这事啊。”王基释然。原来只是上道折子,对石星这样的新手自然会觉得很重要很棘手,但对王基这样的边才就是小事一桩。<

    “敢问本兵是什么主张?”<

    “整军、强兵、经武!”<

    “好!”王基略加思索,朗声道来:“说句掉头的话,大明军力暗弱,根子还在兵制。卫所日久糜烂,不堪一用,朝野皆有共识,只是不便明言。募兵虽说已成大势,但朝廷从未正视过。募兵少了,不足以戍边;募兵多了,又嫌费钱。再加上国朝历来重文轻武,武人拼死拼活,为国卖命,在文官面前只能卑躬屈膝,大气都不敢哈一口。民间对习武之人或许心存畏惧,却全无敬服,故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俚语。好人家的孩子不到走投无路,都不会从军入伍。如此这般,长此以往,本兵觉得大明的官军会是些什么样的货色?又能是些什么样的货色?”<

    “可是,卫所制乃太祖高皇帝钦定,岂容更改?至于重文轻武之风,也是沿袭前宋旧习。哪怕是朝廷,也没办法左右世人对武人的看法。”<

    “祖宗之法不可变,所以本兵要想整军强兵经武,只能从武人的忠君节义之心入手。”<

    “哦?怎么说?”<

    “我在大同呆了两年,从总兵到小卒,这帮军汉的心思我再熟稔不过。他们心中有三怕。”<

    “三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