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张家湾上送行舟
过了两天,一直在打包收拾的左家人终于启程回乡了。 奶娘负责打理小仪贞房中的各项事务,各种值钱的物件和衣服都分类装好,有些略旧或不大会值钱的便送了给留在本地的那些仆人家里,只将那些仪贞心爱的和值钱的留下,即使这样还是装了满满四五个大箱子,奶娘吩咐了小丫环们各司其职,把这些箱子看好了装到马车上,自己给小仪贞穿戴好了,抱着小仪贞来到了正院桓夫人处。 桓清见闺女内里是淡粉的小褂裤,脖子上挂着细细的亮银项圈,外罩了连帽的大红斗蓬,衬着雪白的小脸,瞧着十分精神,好象年画中的讨喜胖娃娃一般。 桓清瞧着点点头,因是行路,那些值钱打眼的东西早就吩咐过了都要收起,只戴几样素气些的便好。 桓清自己也是尽量装扮得朴素,左维明已经是一大早便去了二门外,察看出门各种事项安排得是否妥当。那边小永正也由奶娘牵着过来,一般的都是衣着不显华丽。 带着两个孩子走去二门,望着日后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住的屋舍庭院,桓清心下有些感慨。 “那时你爹爹得了状元,咱们全家便都搬来了京里,这宅院还是前张相爷曾住过的呢。” 永正抬起头问道,“可是那位首创一条鞭法的张丞相?” 小仪贞在奶娘怀里抖了一下,心想姐在这里住了两年了,都不知道这房子居然是张居正住过的呀,哎呀,这都是货真价实的古迹啊,搁在后世,那又是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不得起个名叫大明相府,设几个门卡收观光门票啊!说不定到了旅游旺季还会挤成人山人海哩。 自家得多有钱才能买得起丞相住过的府邸呀。 嘿嘿,明朝她记得的人真心不多,能记得一条鞭法还是中学历史没忘完的成果。仪贞把头探出斗蓬,东扭西看的,果然平日里见惯的景物,此时瞧来别有一番意味。 桓清却不象小仪贞想的这么乐观,当初进京,左维明看中了这处宅院,地段好,价格又低,自己却是有些心下不喜的,不为别的,就因为那位张相爷,当初权倾一时,死后却落得个抄家的下场,张家好些子孙都受了牵累,无辜送命的也有不少。因此这宅院在京城人眼中,也算得个不祥之地了。 不过这老左却是个牛心左性的,偏是不怕邪,还好住在此地四五年,孩子也生养了两个,家宅也都平安,倒没什么不好的。如今要走,还真有些留恋哩。 桓清虽然已经没有那些忌讳,却也不愿多说张丞相这三个字,只是摸了摸永正的头,轻轻应了一声。 桓清带着孩子们到了二门外,四辆马车早已经准备停当,左维明见妻儿过来,便细心地一一将她们送上马车,却是最后再亲自去老夫人院中请老夫人动身。 老夫人坐到了居中一辆最舒服的车上,桂香也跟着坐了上去,当然是以服侍为名。实则她就是光在一边动嘴,指挥旁的丫头们服侍才是。 马车驶出了大门,早已经等在那儿的大管家左书领着一众家丁将马车行李护送着,出了京城,行至一里处,只见那送行亭中已经设了送行酒,好些左家亲朋好友都来相送,维明上前一一话别。 等到了京城五十里处的张家湾,此处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码头,南下北上的粮船、货船、客船,都到此地换车换船,可称得上是中国北方水陆交通的枢纽所在。 可小仪贞这个历史勉强及格又不爱看历史剧的小宅女哪里知道这许多,只是从马车帘里朝外偷看,见外头十分热闹繁华,听着有各地乡音,偶然还瞧见了几个金发碧眼的洋老外。 若按着左家那规矩,闺中妇人是不能随意朝外窥视的,不过桓清一向觉得左家太过道学气,这些规矩也只是当着维明面时才遵守,如今见小女儿这般举动,也不去阻止,只是留神着莫让女儿把帘子掀开得大了,反被外人窥视。 “仪贞乖乖,一会你爹爹过来,可莫要让他瞧见你掀帘子。” 现下就要分别,各奔前路,桓清心下也有几分伤感,想着这一去,还不知何年才能再见呢。 左维明来到老夫人马车前,跟老夫人行大礼告别,老夫人叮咛了几句,见儿子竟是孤身上任,身边就带了几房家人,连个伺候的丫头都没有,虽知这是儿子刻意而为,也难免心酸。 桂香拿眼死死瞧着大爷,心想大爷忒般无情,自己几次三番地表白一片真心,却总是惨遭打击,大爷啊大爷,奴家反正这辈子就认定你了,总有一天,你会看见奴家的好处的! 左维明心头一阵恶寒,抬头忽见桂香这般模样,不由得冷冷地瞥了她一眼。吓得桂香忙钻进了车厢深处。 左维明跟老母亲话了别,又来到夫人马车前,夫妻两个相互叮嘱了些话,其实这些话在家中亦是说过了好些回,但如今方是真正分别之际,说出来情意又自不同。 左维明见桓清面上沉重,美眸蕴泪,也是心中恻然,却是笑道,“夫人这般悬心,可是害怕为夫在杭州给你添个闺中姐妹。夫人大可放心,世间如夫人这般称我心意的人也只得一个哩。” 桓清听得好气又好笑,呸了一声,“大人只管去添,莫挡了为妻的贤名才是。”嘴上虽是那般说着,心下却是隐隐地欢喜。 小仪贞也冲着左维明挥手,奶声奶气道:“爹爹一路保重,…嘿嘿,到了杭州莫忘记将那里的好吃的好玩的都给仪贞寄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可惜姐没有跟着帅老爹一起去赴任啊。 众人听得一窘,左维明笑着摸摸小仪贞的头,又叮嘱了永正几句,这才作别而去,登舟起程。 单说左家家眷这一行人,老的老,小的小,再不就是弱质女流,只有老管家左书领着三十来个家将和二十几名男仆将马车护卫着,向湖北襄阳行去。 左书年纪也有四五十,世代都是左家的家仆,忠心耿耿,一路上跑前跑后的十分周到细致,每到投店时,便要先派人将预先察看一番,再命人打扫收拾干净了才请主人安歇。 这般行路,虽慢些倒也稳当,这一日,行出河北地界,赶路半日,在一处草亭停了,请众位主子下来略歇歇脚。 丫环们在草亭里的石阶上铺了厚厚绣垫,桓清搀扶着老夫人到亭中坐下,小仪贞和小永正一左一右跟着,丫环们备了热茶和点心果子等物。 众人举目眺望,但见周围苍松环立,翠柏成行,野菊烂漫。西边横卧一道大山,蜿蜒起伏,东面是低谷,谷内森林郁郁葱葱,金黄殷红墨绿异彩纷呈。林间空地草甸如茵,山花鲜艳,时不时还有些小动物出没,更显得野趣横生。 老夫人苏氏对桓清笑道,“儿媳,瞧这里风光倒好,若不是还要赶路,老婆子倒想在此游玩一番哩。” 桓清笑着点头称是,“母亲放心,这一路上,尽有那风景绝佳的所在,若是赶上上半日路过时,儿媳便陪着母亲多瞧瞧风光。” 小永正却是瞧见了亭外有只小松鼠,忙扯了仪贞一齐观看。 那小松鼠也不怕人,在草地上一跳一跳的,仪贞将手心里的点心捌碎了扔过去,小松鼠睁着两只黑豆小眼瞧了瞧二人,捡来一嗅,忙几口吃了。 几个蹦跳就离得两个孩童更近了,还发出吱吱声音,象是在讨吃的。 永正瞧得高兴,将手上一整块点心都扔了过去。 仪贞,“…” 看着小松鼠费力地拖着一大块点心往草丛中移动,永正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老夫人和桓清瞧着也都笑了。 却听此时左近传来声响,却是个老汉挑着一担东西悠然而来。 那老汉年纪约有七八十,佝着腰,驼着背,挑着的是两个圆桶,扁担上挂着个旧布招子,上面写着茶水两个大字。 看方向正是要往草亭这边来的。左书带着家将拦下,盘问道:“老汉是干什么的?前面我家主人正在歇脚,莫要过去了。” 老汉见着左书等人衣着不似常人,看阵势也是官家贵人,忙点头行礼,呐呐道,“小老儿是这附近村中的,每日过午便来此卖些茶水。刚才眼花没有注意到贵人在亭中,恕罪恕罪!” 左书道,“老丈莫怕,我们只歇一会,待我们走后,你再到亭中卖茶水不迟。” 老汉把担子放好,唯唯称是,却将自己挑着的一个桶打开盖子,让左书瞧着,试探地问了声,“这位大爷可要尝尝桂花糖水?只要三文一碗。” 左书见那桶中水澄黄中透着桂花的香气,虽是心动了下,还是摇了摇头。 却听一个女声道,“老汉,我买一碗!” 左书回头一看,正是桂香,笑嘻嘻地从草亭边上直走过来,手里摸出三文钱,交于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