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百胜将与天目将
宋徽宗一看是童贯,自己的心腹之人,也是他倚仗的大将军,当下身子微欠,问道:“童爱卿有何事?” “启奏我主万岁,那梁山贼寇日渐猖獗,攻州破县,杀害朝廷命官,大闹除夕灯会,全然不将朝廷放在眼里,不将万岁放在眼里,臣恳请陛下下至派遣精兵强将出兵剿灭梁山贼寇。”童贯义正言辞的说道。 宋徽宗一听眉头就是一皱,说道:“梁山贼寇?朕想起来了,这帮贼寇确实是太嚣张了,都闹到朕眼皮子底下来了,罪无可恕,既然童爱卿提出来的,不知爱卿可有什么人选,出征梁山?” “回禀我主万岁,微臣保举一人,有此人出征定能一战而定,大破梁山贼寇。”童贯高声说道。 “哦?是何人有如此能耐,能得到当朝太尉的举荐?朕倒有些好奇了?”宋徽宗笑着说道。 “此人乃是本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汝宁郡都统制呼延灼,并以其惯用兵器“双鞭”闻名,有万夫不当之勇,有此人为帅定可剿灭梁山贼寇。”童贯说道。 “即是铁鞭王的嫡系子孙,那定是错不了的,那好便宣呼延灼进京面圣,朕要亲自看一看爱卿说的猛将。”梁山的事情解决了,宋徽宗的心情也是大好,便下旨道。 说完之后便宣布退朝,一众侍卫太监互送着出了大殿,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之后也都各自回去了。 却说呼延灼在汝宁州统军司坐衙,听得门人报道:“有圣旨,特来宣取将军赴京,有委用的事。”呼延灼急忙与本州官员出郭迎接,等到得统军司,特使早就等候多时,见到呼延灼后便直接打开圣旨宣读,开读已罢,呼延灼设宴管待使臣这便不提。 当夜,呼延灼不敢耽搁,火急收拾了头盔衣甲,鞍马器械,带引三四十从人,一同使命,离了汝宁州,星夜赴京,一路无话。 三日后的早朝,文武百官排班布列以定,童贯便出言引荐呼延灼,宋徽宗一听呼延灼在殿外等候,连忙命人宣呼延灼上殿。 过不多时,众人便看见一位身穿铠甲的将军走了进来,来至大殿中央,撩袍跪倒在地,口称万岁。 宋徽宗身子微欠,手扶在龙书案上,看着下面的呼延灼,面如三秋古月,三缕长髯胸前飘洒,两对rou包子眼,大宽鼻子一字嘴,满嘴银牙闪光放亮,冲天角铁幞头,锁金黄罗抹额,七星打钉皂罗袍,乌油对嵌铠甲,骑一匹御赐踢雪乌骓,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重十三斤,真似呼延赞。 宋徽宗是越看越喜欢,如此良将破那梁山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当庭就赐踢雪乌骓一匹。那马,浑身墨锭似黑,四蹄雪练价白,因此名为“踢雪乌骓。”那马,日行千里。奉圣旨赐与呼延灼骑坐。呼延灼谢恩已罢,随童贯的太尉府,商议起军剿捕梁山泊一事。呼延灼道:“禀明恩相:小人觑探梁山泊,兵多将广,马劣枪长,不可轻敌小觑。乞保二将为先锋?” 童贯问道:“将军举荐哪两位为先锋?” “小人举保陈州团练使,姓韩,名滔,原是东京人氏;曾应过武举出身;使一条枣木槊;人呼为百胜将军;此人可为正先锋。又有一人,乃是颍州团练使,姓彭,名屺,亦是东京人氏;乃累代将门之子;使一口三尖两刃刀,武艺出众;人呼为“百目将军”;此人可为副先锋。”呼延灼躬身答道。 童贯官拜太尉,乃是全国军事的最高长官,虽然是个jian臣坑害忠良,可是一身的能耐还是有的,曾经率领西军抵抗西夏也是战功卓著,这百胜将韩滔,天目将彭玘都是军中的骁将,自然是知道。 “若是韩彭二将为先锋,何愁梁山贼寇不灭,哈哈哈。”童贯听后大喜,说道。 当日童贯就在太尉府押了两道牒文,著枢密院差人星夜往陈、颍二州调取韩滔、彭圯火速赴京。不旬日间,迳来太尉府参见了太尉童贯并呼延灼。次日,童贯带领众人都往御教场中cao演武艺;看军了当,来太尉府会同枢密院计议军机重事。 来到太尉府,众人分主次落座,童贯问道:“你等三路总有多少人马在此?” 呼延灼躬身答道:“三路军马计有五千;连步军数将及一万。” 童贯也是知兵事之人,听后点了点头,又说道:“你三人亲自回州拣选精锐马军五千,步军两万,约会起程,收剿梁山泊。” 呼延灼禀道:“此三路马步军兵都是训练精熟之士,人强马壮,不必殿帅忧虑,但恐衣甲未全,只怕误了日期,取罪不便,乞恩相宽限。” 童贯点了点头,说道:‘既是如此说时,你三人可就京师甲仗库内,不拘数目,任意选拣衣甲盔刀,关领前去。务要军马整齐好与对敌。出师之日,我自差官来点视。 呼延灼领了钧旨,带人往甲仗库关支,选得铁甲五千副,熟皮马甲一万副,铜铁头盔两万顶,长枪一万根,滚刀一万把,弓箭不计其数,火炮铁炮五百余架,都装载上车。临辞之日,童贯又拨与战马五千匹。三个将军,各赏了金银缎匹,三军尽关了粮赏。呼延灼和韩滔,彭圮都与了必胜军状,辞别了童贯并枢密院等官。 三人上马,都投汝宁州来。於路无话,到得本州,呼延灼便谴韩滔,彭圯各往陈,颍二州起军,前来汝宁会合。不到半月之上,三路兵马都已安足。呼延灼便把京师关到衣甲盔刀,旗枪鞍马,并打造连环铁铠,军器等物,分三军已了,伺候出军。当日童贯差拨枢密院的两员军官前来点视。 犒赏三军已罢,呼延灼摆布三路兵马出城;前军开路百胜将韩滔,中军主将双鞭呼延灼,後军催督天目将彭圯。马步三军人等,浩浩荡荡,杀奔梁山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