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膏粱锦绣在线阅读 - 第六十五章 香凝

第六十五章 香凝

    所谓知女莫若母,香凝还真如薛mama说的,手脚是勤快,就是人糊涂。比如让她去浣衣房取洗好的衣物,她每回都得跑两趟,不是忘取了被褥,就是随身带的东西忘在那里了。但只要一进了厨房,这股迷糊劲就没了。所有的食材、调料,都打点得有条不紊,也从没见忘记放过盐啊,糖之类的。不过,一般李氏夫人都会唤黛瑶过去一同用餐。院里的小厨房,也就是香凝拿来做些小点心之用。

    香凝与绿枝真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温家的家生子,都性格娇憨,都擅长厨艺。每每看到香凝,黛瑶便有种自己仍在天阁府的感觉。秦桑和碧丝也很喜欢逗她玩,平日这一方院子里的笑料,几乎全是“拜她所赐”。

    莲心则比较沉默,一闲下来便抱个小兜篓,找个角落坐着缝缝补补的,说是给外面家中的弟妹赶制几件冬衣。时已入冬,这几天气温下降得非常快,黛瑶的屋子里终日烧着炭,倒是暖和,外面贫苦农家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黛瑶让莲心先将后面几个月的薪水份例先领了,送回家也好过个丰足的年。但莲心坚决不肯,称不能坏了规矩。黛瑶也不坚持,只让秦桑取了多余的布匹给她。不想她却是拿那布料给黛瑶做了件春秋穿的斗篷,只用余下的边角料拼拼凑凑给最小的meimei做了件小外套。

    黛瑶心里暗叹,自己挑的这两个倒都是手脚勤快的忠厚人,在府里多年升不了一等丫环却也是各有各的原因。一个是性格迷糊,经常被人下绊子挤了去,另一个却是过于忠厚,一板一眼的,不具备向上爬的机灵因素。不过于黛瑶而言,倒还算是称心。秦桑老成圆滑,碧丝则过于机灵跳脱,再加两个忠厚老实、却有一技之长的,倒是挺完满的。

    黛瑶在温家的日子,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书画画,或者去花园里溜个弯。小半个月下来,倒是白胖了一圈。每回去李夫人那请安时,都会问起珍妃是否有传消息出来。一直得到否定的回答,黛瑶便当宫里是风波浪静,太子也打消了念头,大家都“拖”字当头,万事大吉了。

    岱瑄的妻子王氏,也就是黛瑶的大嫂,时常会带着一岁多的女儿过来找黛瑶聊天。王氏闺名一个嫣字,是宁阳王的外孙女儿。她父亲王镇是吏部尚书,正是温岱瑄的顶头上司。温岱瑄连中三元,直接进的吏部。王镇看中他的人才品性以及温家的家世,便直接为女儿上门提亲了。温世铭一合计,吏部是个油水部门。王镇在任上已经有十几年了,他的老王爷岳丈也还在世,大约过了几年,就该升迁了。若得他提拔,待他升迁之后腾出来的位置,说不定就到温岱瑄的头上了。于是,两家便顺顺当当地结亲了。

    王嫣过来找黛瑶,多半还是说女儿温淑玉的事情。因为按温家的规矩,女儿最多养到六岁,就得送往天阁府去教养。她若是实在舍不得,倒也可以跟去天阁府,但是温岱瑄又在朝中任职,总不能让他一个京官申请外放吧?所以,虽然女儿还小,但想到过个几年就得送走,便是两头为难。

    黛瑶便将天阁府的情况说与她听,说那边与这边是一样的,不要担心小玉儿过去会受委屈。倘若真的放心不下,也可偶尔地过去瞧瞧她。从京城去杭城,走水路快的话也就几天的路程,一年去个两三趟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虽然黛瑶承认那船坐着真折腾人。

    王嫣也知道这是温家家规,并不会因自己而改变,她也只是找黛瑶随便说说而已。温家女儿都送回天阁府养,所以这边府里的女眷就只有李夫人和她。她与李夫人是婆媳,关系即便再好,也终不是亲母女,很多话都不好说。所以,往常在府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难得黛瑶来了,隔三岔五地就过来找黛瑶聊家常。

    小侄女淑玉十五个月,正是学说话的时候。小姑娘聪明得很,简单的词语,跟她说两遍,她就会照着说了。所以每每她一来,碧丝与香凝两个便围着她转。每教会她说一个词,她们便比当母亲的还要高兴。

    渐近年关,开始年礼往来了。准备往天阁府送年礼的时候,李夫人来问黛瑶有没有东西要往那边送的。黛瑶是未出阁的姑娘,按常理是用不着准备什么东西的,但因为客居京城,所以给远在家乡的父母兄妹捎点京城的小礼物回去还是应当的。黛瑶便取了些绣品和小玩意儿给李夫人,托她一起捎回去。忖着黛琳快成亲了,接下来这段日子怕是没机会再往家里送东西了,便也趁这个时候把送她的结婚礼物也给送回去了。

    等这些东西都送了出去,也就没有需要黛瑶忙的事情了。府里的事情有李夫人张罗,有王嫣搭手,她这院里也就只有洒扫,除旧迎新的活。有秦桑张罗了,她也落得个清闲。正安安心心地准备过个悠闲的年,傅夫人带着傅庭萱上门来拜访了。打过照面后,李夫人便让黛瑶带着傅庭萱到花园逛逛。

    离了两位主母的视线,傅庭萱便叽叽喳喳地说开了:“……听说你出宫了,我早就想过来找你了,但是我第一次来么,要有娘亲领着比较好。但是近来娘亲又很忙,好不容易有时间,我便央着她过来了。”

    傅庭萱给黛瑶带了礼物,是一对造型别致的金钗,说是在金楼看到的,觉得好看,便买了两副一模一样的回来,一人一副。黛瑶知道她是要感谢秋日会上的帮她补救,便笑着收了。继而傅庭萱又说起黛瑶之前托她之事:“……你问的国子监晋学之事,我也问了爹爹了。国子监的学子,基本上都是四大书院过来的。另外有一部分是京中的小科考取士,就是一般而言的小科,一年一度,只要有学籍就可参加,不过难度有点高。”

    “因为不仅四大书院没有获得进京资格的学士们会来,全国大大小小的书院的学子只要过了乡试的,也都可以参加。小科刚开的时候,人特别多,迫不得已,前年才加了一条限制,小科每人只能参加一次。学子持有户籍所在地官府所出的文牒才能参加,各府衙把好关,一旦发现有重复发放文牒的情况,当事官员要被问罪的。”

    黛瑶点点头,这些规则她大抵上也从别的途径了解了一些。“除此之外,应该还有些名额留给京中高官子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