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舌尖上的唐朝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运河

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运河

    “贤弟,江南道就劳烦贤弟费心了。”李好在长安呆了不过一年,就要再次离开这边。事实上他更想呆在琉球那边,只是李恪不给。

    李好对于李恪来说,用处太大了。他很多东西都需要参考下李好的意见,现在他刚登基,很多事情都需要李好的帮助,怎么可能让李好辞官去琉球呆着?

    而这次江南道的问题比较大,李恪现在能想到用的人就是李好,只能把李好派出去那边看着,但是时间也不会太长。

    江南道在唐朝算不上什么,如果在后世来看,这片地方恰好就是长江经济带。现在因为潭州洪州有李恪原本打下的基础,这些地方的经济比江浙这边繁荣多了。

    加上这边世家不少,以及最近大唐朝的动乱,让江浙这边的情况变的越发恶劣起来。而李好在朝廷的大规划中就提过,要发展沿海经济,还要大力发展江南经济,所以这边就需要李好来坐阵。

    唐朝的道并不是行政机构,这是监察机构。李好上任的是江南道巡察使,权力很大,跟随他一起去江南道的除了他的学生,还有刘仁轨。

    刘仁轨在大唐现在也算是名臣了,荆州在他的治理下经济发展迅速,民生富足,给他加了一笔很高的分数。随后他又被调往其他地方任刺史,现在官职越发高了。不过这家伙也在文官的路上越走越远,东北半岛那边的事情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了。

    “这江南道要如何治理才行?这边的情况比其他地方要复杂不少。”刘仁轨跟李好是一路去往江南道,李恪现在对他们两人的期望很高。而刘仁轨对于李好的能力来说,一样很佩服。

    江南道这边有曾经的王都,更有曾经中原南下避难的各个贵族。而且这边不少官员就是出自这些世家,这次因为官员贪腐,让这边的百姓出现暴动也是这些世家惹出来的祸。

    “先看看吧,我们在长安那边知道的消息终究是差了点,有些东西还是得实际了解一番才清楚。我准备从这两个地方下手,到时就还的希望兄长多多配合了。”李好指着地图上面的一片地方说道。

    这次下江南,他的身边跟着的是高阳和小武,还有如烟主仆两人,其他女人都留在长安。江南这边看起来繁荣,但是现在暗像重生。如果不是因为李好的原因,这边这样继续下去,恐怕就会出现暴乱,这是李好不允许的情况。

    一行人从长安出发,然后直往洛阳而去。到了洛阳后才换走水路,直往江南而去。这条路线还是李好第一次走,他们走的是隋开凿的大运河通道。

    清晨的洛阳城外,一条宽敞的运河从这座繁华的古代国际化大城市边缓缓流过,河面上飘着一层薄纱般的轻雾,朦朦胧胧。漫步在空气清新、绿树成阴的运河两岸,伴随着小鸟清脆的歌声,仿佛置身于幻境之中。

    河面上波光粼粼,银光闪闪。远看大运河,犹如一条绮丽多姿的星光大道,又像一条蜿蜒曲折的碧玉带,风光无限。河上来来往往的客船正在告诉河边的人民,这个国家的繁荣和这条河的繁忙。

    “可惜啊!”李好在船上看到这一切,忍不住感叹了一下。可惜当初把一个国家搞破产修这条河的老杨同志看不到这条河的繁忙了,还让他背上了一个千古骂名,但谁又真正的了解这条河给这个国家带来千年的好处呢?

    “确实可惜!隋帝如果稍稍慢点步伐,跟我们现在一样一步一步来。这开凿大运河不仅不会成为他的劣迹,还会成为千古名扬的美事。”刘仁轨听后就知道李好在想什么,然后跟着感叹了一番。

    老杨是太急迫了点,他要是慢慢分段来,然后再从国外抓多点俘虏来开挖的话也就不会落得那样一个悲剧的下场了。看看大唐修水泥路,和治理长江水域防洪工程就能知道。

    隋朝修运河的设想分几个步骤:先从洛阳西苑到淮河南岸的山阳,开通了一条叫“通济渠”的运河,即从洛阳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引黄河水入淮河。再从山阳到江都,疏通并凿深、加宽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的一条叫“邗沟”的运河,即将淮河和长江连接了起来。

    这样一来,从洛阳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十分便利了。此后,又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开通一条叫“永济渠”的运河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接着,从江都对面的京口到余杭,开通一条叫“江南河”的运河。这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这个工程量实际上并不大,很多地方还是原本已经构筑好的河道。而大唐的水泥马路工程,现在基本把大唐的主要城市和边疆都覆盖上了,这个工程量并不比大运河少。

    但是这个工程完成后,在大唐连水花都没掀起一些。除了这个工程,长江流域的防洪工程一样不小,不仅多了不少良田出来,还从根本上解决了这边水患的问题。

    因为科技的原因,也因为大唐抓了不少俘虏。那些人修建这些东西,死了就死了,不会在大唐内部引起任何不满出来。何况这些人本来就是跟大唐最对的人,利用他们的最后一点价值,这不正是最好的结果么。

    同水泥马路和水利工程一样,大运河通航以后给国家带来极大的便利。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它还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代王朝对运河不断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这条河沟通了大唐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因为这个时候走陆路太辛苦了,在古代,陆路长途迁移,只能靠骑马、坐牛车和步行,要翻山涉水,行动十分艰难和缓慢。

    但是人类早就有认识,水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辎重,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许多。不过,大唐地势西高东低,河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南北则不行。

    隋炀帝决定挖凿南北大运河,把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变成一个大水系,这已经成了一盘布局天下的大活棋。有了大运河,他可以把整个中国国土真正地完整地纳入自己的王权范围,宛如揣在自己的怀中,牢牢地属于自己。

    在过去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位帝王这么做过,这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所以从整个华夏历史来看李好觉得老杨同志开挖大运河其实是功大于过的,只不过后来接替他的王朝把他黑的太厉害了,让人家遗臭万年啊。

    跟李好的水泥马路的效果一样,而且大运河的开通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纯属拔地而起,这不得了。

    大城,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运输的,有搞搬运的,有收税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仓储的,有搞货物集散的,有做卖买的,有旅店,有饭店,有美人街,有唱戏娱乐的,还有学校一类的机构。

    总之,这些地方因为大运河的原因,越聚越多,名气也越传越。终成气候,在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大运河就是城市的“催生婆”,催生了大量的城市出来,他们依靠这条河而生活,而且多子多福。

    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长安—洛阳、燕京这样三大世界都市。扬州是大运河的,长安是中点,燕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东方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华夏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且远。

    而且通过大运河还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带到了南方,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

    大运河还为丝绸之路接上了手脚,一方面把地中海周边和中亚的文化和中国内陆的文化链接了起来,辐射开来。另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链接了起来,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成、巩固和壮大。

    此两者的文化大交流因隋代大运河的挖凿而在后代大放异彩,结出具有深远影响的丰硕成果。现在,这一切还得加上那些修好的水泥马路,以及海运的大力发展,这些都在加速大唐文明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