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生于望族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二十三章 此消彼长

第三百二十三章 此消彼长

    柳东行往东宫谢过恩后,便没再提起对太子的忌惮了。文怡隐隐察觉到他似乎改变了以往的看法,心下暗喜,便有意无意地探听他的口风。

    柳东行却是立刻就察觉到妻子的用意,拉着她的手笑道:“有话要问,直说就是,这般拐弯抹角的做什么?”顿了顿,“兴许我从前真的把太子想得太坏了,其实眼下太子妃已经怀有孕,只要生出皇太孙,太子后继有人,太子妃的份量也会更重。东阳侯府也好,沪国公府也好,太子都会更亲近几分。想来沪国公府并无谋逆之举,一直以来,也极少干预朝政,哪怕是太子妃进宫前叫人算计了,也不曾凭着自家威望的权势bī)皇家做什么事,可说是再忠诚不过了。即便在军中再受人尊崇,又有什么要紧呢?太子正好可以借他家的名号,拉拢军中诸将,这对下是极有利的。虽说郑太尉也是位高权重,但论威望,却是远远不及杜阮两家。”

    文怡暗暗松了口气,笑道:“你能这么想实在是太好了,我也是这个意思。前儿进宫时,我曾经悄悄儿给太子妃边的亲信婢女传过话,请她提醒太子妃小心,她们会知道该怎么做的。事实上,东阳侯府一向极安分,沪国公府也不惹事,有这么知机又本分的岳家,实在是太子的幸事。相比之下,郑家反而气焰嚣张多了。六jiejie就曾跟我提过,郑家无论是贵妃娘娘也好,郑小姐也好,都曾暗算过不少人呢,为了太子妃的位子,甚至连太子的脸面都不顾了,哪里及得上杜阮两家省心?太子但凡是个明白人,都不会做出平白无故自断臂膀的蠢事的。他不过是担心国公府名望过重,有损君威而已,只要太子妃聪明,自会让他明白这个道理。”

    柳东行笑了笑:“其实你也不能怪我会多想。要知道,如今朝中诸将,能在北疆抵御蛮族入侵的,全都是沪国公府一脉的武将,若是没有了这些人,蛮族定会大军入侵,到时候太子自个儿也难坐稳江山的。因此我原本完全没想过,太子会忌惮阮家。但如今太子却瞧中了我,或许还有其他军中新秀,并且有意提拔我们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大将,那就难免要叫人疑心了。莫不是他在栽培铲除了沪国公府一脉之后有能力驻守北疆的大将?直到昨儿在东宫与太子一番长谈,我才明白了下的用意,只是为朝廷多蓄将才罢了,不过……”

    他犹豫了一下,文怡好奇地问:“不过什么?”

    柳东行皱了皱眉:“不过……若说太子下对沪国公府完成没有忌惮之心,恐怕未必。提拔新人,也可能有遏制老人的意思。跟军中其他新秀相比,我是武举出,恒安世家子弟,父母亲族中无人与武将有关系,虽然当初能考武举,是得了傅游击的助力,但傅游击不过是一度在淮西驻守过三年罢了。在那三年里,北疆并无大战,只有十来次小战事,当时驻守北望城的将领还是萧师那时留下的旧人。傅游击离开后,小阮将军才接任淮西守备,因此他上沪国公府的味道并不浓厚。至于说他引介我认得的几位将军,虽有四五位都是沪国公府调教出来的,却还有两三位是出自其他将门,甚至还有一位是郑家的旧部属。因此,与其他军中新秀相比,我跟沪国公府还真说不上有什么关系,即便是对老国公与小阮将军心怀敬意,也不过是与众人一般罢了。太子下会找上我,兴许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吧?”

    文怡听了,抿了抿唇:“即便如此,也不代表太子下就一定会对沪国公府不利吧?只要国公府没有不臣之举,继续象现在这样,朝廷有令,便去打仗,朝廷无令,便安分在家,太子也没有理由去教训他们呀?只看东阳侯与老沪国公的行事,便知道两家都是聪明人,断不会授人以柄的。”

    柳东行微微一笑:“所以我才放下心来。原本,我就信得过杜阮两家,只是怕太子多心,如今知道太子即便多心,也不会多此一举,别的我也就顾不得了。说实话,只要杜阮两家平安无事,沪国公一脉诸将也平安无事,谁能升官,谁能长长久久坐在高位上,谁要回家种田,我都是不在乎的。至少,太子下选择了提拔军中有真本事的新人,而不是选择抬举亲娘舅家。光是冲这一点,我就服他。其实这样也好,郑太尉固然是我们眼中的外戚,但当杜家出了太子妃之后,东阳侯府与沪国公府,也算是外戚了。无论是不是忠臣,外戚权柄过大,威望过高,确实不是好事。”

    文怡听得欣喜:“既如此,你就不必再担心了,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的本分。此去康南,可不是去享福的,你还有重责大任在呢”

    柳东行笑着握了握文怡的手:“我知道,所以京里的事,我以后就不管了。”

    心下大石终于放下了,柳东行开始把心思都放到祭祖一事上来。柳家因族长长年在京城,又不比顾家长房,还有子嗣留在乡间料理族务,因此为了每年祭祀方便,就在京城学士府里建了一所小小的祠堂,供奉柳家先祖。当初柳东行分家出来时,就曾经开过一次祠堂,但不过是草草了事,这一回祭祖,却是前所未有的隆重其事。

    柳家开祠堂为柳东行一系正名的消息,也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内外,世人虽早有耳闻柳学士有一亲侄,彼此不和,也曾听说柳学士生母姚氏虽是皇后娘家族女,在柳家却并非元配嫡妻,但对柳东行的份,始终是不清不楚的。即便有传言说柳东行之父才是柳家嫡长子,柳复乃是庶出,别人也都半信半疑,毕竟姚家在京城久负盛名,平白无故,怎会将嫡女嫁给一个普通进士为妾呢?

    但如今圣上下旨,公然褒奖柳东行的祖母柳容氏,况又不一样了。圣旨上可是白纸黑字写明了容氏的份,乃是柳老太爷的元配正室,上至公婆,下至子孙,都是何名何姓,字字句句写得一清二楚,无人可以质疑。加上柳容氏受褒奖的缘由,也在旨意中说得清清楚楚,她在明知要守寡的况下,仍旧为了报答柳家恩义而嫁入柳家,在夫婿另娶新人、赴任在外时,又一直本本分分地侍奉婆母、教养子嗣、照应族人,广受乡邻好评。容氏的一生,并无可挑剔的地方,相比之下,姚氏太夫人的贤名却要逊色许多,即使是在她娘家所在的京城,别人夸起她来也不过是泛泛而谈,若不是有个位高权重的儿子,她便再无突出之处。

    两相比较,加上圣旨上又提到了柳容氏去世的年份,京城里差不多的人家,只要是年纪稍大一些、记得旧事的,很容易就能发现姚氏所谓的正室份有猫腻,再一看柳复的年纪,事实如何,大家都心里有数了。不过柳复到底是在朝为官多年的,能力才学众人都看在眼里,已经不会拿他的出来说事了,也就是几个与他不和的官员,会笑话几句“庶子”,却也不敢嘲讽太过。柳复是庶出,但生母却是姚家女,若贬得太低了,未免落了皇后与姚家的脸面。

    但这件事的曝光,实际上已经落了皇后与姚家的脸面。有传言说,皇后姚氏在中宫曾大发雷霆,并向皇帝质问降旨之事,结果被太子一番正义凛然公正无私的话堵了回去,只能暗暗生闷气,偏偏近又出了别的变故——她特地精挑细选送往东宫争宠的宫人不但被送回,还得了个不知廉耻勾引宗室子弟的罪名。她本来还以为是太子栽赃,结果一查问,那宫人还真有这个意思,并且曾经向亲近的宫人提起过,这下皇后姚氏便是有再大的气,也只能怪自己有眼无珠了。她一气之下,打了这宫人二十板,撵出宫去,却又立时把她许给了前康王世子朱景深为侧室。

    朱景深本来就不得圣宠,原先还有个世子名头时,便已备受轻视了,但也有些稍稍没落的公侯之家看在他是个亲王世子、有可能继承王位的面上,有意将女儿嫁过去。而自从他连这世子名头都丢了以后,公侯之家就再也看不上他了,换成一些中等官宦人家,或是没落公卿的后人,瞧上他那镇国将军的宗室爵位、每年一千石的禄米,以及那响亮的王族名头,有意与他结亲的,为此没少向皇后那边递话。然而这一切都在皇后赐婚的懿旨下达后成为泡影。

    宗室子弟多了去了,京城里,但凡是先帝的皇孙或是侄孙,全都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的名头,数来也有几十个,朱景深素来名声不佳,年纪又小,还不懂事,把女儿嫁给他,能有多少好处?如今尚未娶妻,便先有了个侧室,还是皇后亲赐,谁家拉得下这个脸把女儿嫁过去?加上这夏氏为了能嫁给朱景深,连女儿家的脸面都不要了,可见是个厉害的,谁家的女儿做了朱景深的正室,岂不只有受气的份了?

    刹时间,朱景深的份再度一落千丈,因有皇后的旨意,夏氏很快就坐着一顶小轿进了他府中,却不见府第门前挂红灯笼,接着又有传言说,朱景深带人往京郊打猎去了,随着前康王世子四处扰民、作威作福的流言传来,宫里又再次下旨训斥。

    就在这一番纷纷扰扰中,柳家平静无事地进行了祭祖仪式。

    本来说好了是要挑选一个上等吉,郑重行事的,但柳容氏受封的圣旨下达后,柳复便知道自己的大好盘算落了空,又在朝上受了点气,加上脸面受损,便再也没有了原先的精神,索将事交给了妻子和儿媳。

    柳顾氏与文娴对柳东行正名一事更加不愿,只是碍着物议勉强cāo)持着,结果祭祠前一天,文怡把自备的供品香烛都送了过来,倒把她们准备的东西都比下去了,顶着四周仆役们的目光,婆媳俩都涨红了脸。

    柳顾氏冷笑:“活象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家如今有钱似的,我们顾家长房的女儿,可没做过这种暴发户的事”

    文娴偷偷打量婆婆兼姑母一眼,闷不吭声,回了房却向侍琴抱怨:“都是婆婆自作主张,如今出了丑,却连累得别人也小看了我。九meimei的家人回去一禀报,她一定要笑话我了”

    侍琴却有些心不在焉:“姑您理会这些小事做什么?凭别人怎么说,姑爷的名分都不会变的。丢脸的是姑太太,与您什么相干?您只要跟在姑太太后,万事都由她出头就是了。倒是咱们院里的事,您要上上心才好,妙露那个丫头天天都跟在姑爷边侍候,甚至连咱们从家里带来的阿碧,也开始凑上去讨好姑爷了,您就不担心么?”

    文娴沉下了脸:“妙露倒罢了,那个阿碧是怎么回事?她可是我的陪嫁以前她是祖母屋里的人,忽然做出这种事,莫非是祖母的意思?”她心里实在委屈,她再不得宠,也是顾家的女儿,如今娘家人不帮她固宠,却让陪嫁丫头来添麻烦,这也太过分了

    侍琴叹道:“我的好姑,不管是谁的意思,您总归是正房大*。小丫头想造反,您要是饶了她,别人会怎么想?”

    文娴脸色更沉了:“不用你说,我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文怡与东行哪里知道学士府内的种种?到了子,他们依礼穿戴一新,依礼而来,依礼行事,祭拜结束后,便依礼告辞离开。

    柳复却叫住了柳东行:“且不忙走,行哥儿,二叔有正事要与你商议,此事关系到我柳家兴亡,你就不要再推托了”

    文怡在旁微微皱了眉,转头去看丈夫,柳东行微微一笑:“二叔说得是,有些事,确实需要了结了。”

    文怡闻言不由得一怔,柳东行来之前可没说过这种话,他这是……要干什么?。.。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