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乱世女医在线阅读 - 第七章 林孝拜师

第七章 林孝拜师

    洛谦规规矩矩的当起教谕来,只是洛谦性子活泼,与一般教谕大不相同。

    洛谦口才了得,与一般的说书先生相差无几。人家教书是先背书,老师在讲,理解文章靠自己。洛谦却是日日上课即开讲,一日只讲一时辰,背书之事由自己。

    偏偏这样的教法,凡是书里的文章,经过他一讲,便立刻变通透了,也好记许多。这也是,之乎者也多难记,若是犹如说话般的大白话,自然好记许多。

    又有那《科举简要》一书,拯救了多少迷茫的孩子,让他们知道了奋斗的方向。

    洛谦上班,只上午将一个时辰四书经义,下午评一个时辰策论。然后就回家了。

    这一日,有一幽州学子找到庄子上来。庄子本就偏僻,无人来访,忽然有人登门拜访,况且帖子上的名字很是陌生,洛谦很是疑惑。

    登门拜访的这个人名叫林孝,家住幽州。幽州紧邻契丹,民风比青州更为彪悍。幽州一地尚武,并不重文。自景龙18年,幽州豪门李氏二房第三子李玉龙亡故,幽州教谕就没有做得长的。18年到26年,朝廷派了5位教谕前来幽州,有三位不堪契丹sao扰,害怕称病了。一个倒霉鬼被契丹人杀害了;另一个倒霉鬼直接没能到幽州--接到任命直接吓死了。

    幽州没了教谕,自然文风不兴。全靠死记硬背,能不能理解,是不是理解错了,谁知道呢!

    林孝一家也不是诗书传家地,他家是幽州最大的镖局--威武镖局的二公子。林家世代习武,无奈地位不显,总想出人头地。总算出了个林孝,起码看着书不瞌睡,背起书来也算是快。虽然策论什么的一点不会,谁让人家记性好,也能考上举人。

    林孝知道自己也就止步举人了,可家里人不放弃希望啊!看着一家大小期盼的眼神,林孝只好逃了,美其名曰:游学去也!

    也是林孝的运气,林孝有个姑妈嫁到青州,青州和幽州紧邻着,林孝就先到姑妈家避一避来着。

    这个姑妈家住州学附近,开了一家茶馆。林孝日日听到学子们议论新来的教谕,说是:“明经科探花,进士科状元,写了一本书,专讲科举的。”就觉得自己的科举之路有了新希望。

    只是洛谦每天只讲上午一个时辰,下午一个时辰,放学就回家。林孝又不是州学学子。于是,一路走一路问,访到洛谦家里来了。

    这个林孝也不是空手来的,幽州产马,幽州马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幽州马作为贡马、战马用,往往一马难求。

    林孝这匹马本是自用的,名为奔雷。奔雷毛色以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奔雷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山路乘驮如履平原。日行八百里,夜行六百里。

    林孝一时也淘换不到什么好物件,心知自己想要参加下次科考,时日不多,要想及时拜师,却也没什么那得出手。家传玉佩是老娘让他拿着凭中意的媳妇的,要是送人了,老娘敢叫他把人家的闺女娶回去,那小娘子还未满周岁呢!想来想去,君子六艺,御也是其一,送马,应该还算合理吧!

    洛谦端坐在中堂的太师椅上,思量着这林孝的来意。就见小厮伺墨带了一个公子过来。

    这位公子身长八尺(景龙朝一尺合今23厘米,八尺为184),腰阔膀圆,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扭金丝环,上穿鱼肚白罗衫,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四缝宽鞋。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一身正气浩然。虽然读书人打扮,却不太像个读书人,倒像哪家武官。

    林孝也在暗暗打探,厅堂不大,靠中间挨墙放一张长方形的方桌,桌子两边放两把椅子也有叫太师椅子的,两边各配一张桌子并两把椅子。正中间的墙上挂一副中堂画,画的是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中堂画两边是条幅,上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厅堂当中坐着一个年轻的公子,身量适中,面若冠玉,唇若涂脂,头上一个青玉簪儿挽了头发,一袭青衫系了一条五彩的绦儿,脚上趿拉着一双家常布鞋,翘着二郎腿一手托腮,一手在桌上轻轻敲着。

    见林孝来了,洛谦放下腿,理了理身上那袭青衫,起身迎了上去,双手抱拳做了个揖,道:“贵客上门,不曾远迎,恕罪恕罪!”

    林孝回礼道:“本是学生扰了先生清净。还请先生见谅。”

    又道:“学生本是幽州学子,先生也知道,幽州教谕常年缺失,学生游学至此,听闻先生授业有方,还望先生指点一二,在下感激不尽。学生身无长物,只得一匹骏马,名曰奔雷,有日行八百,夜行六百之力。还望先生笑纳。”

    洛谦听得林孝所求,并不是难事。虽然自己不是好马之辈,也不妨碍欣赏不是。当下就应了林孝,许了每日申时洛谦讲完学之后,林孝可到洛家学上半个时辰,洛谦留了作业,第二日评点。

    林孝感激再三。只是林孝与策论之事一窍不通。这人太实在了,有啥说啥,君不知忠言逆耳哇!

    林孝也知道自己的弊端所在,便哀求洛谦,把一日一篇的策论变成一日两篇。就这样,还是长进稀微。

    不得已,听说林孝博闻强记,洛谦只能把林孝的策论改了个方式。这个方式和八股文颇为相似。

    发端二句,或三四句,谓之破题。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谓之承题。然后提出夫子(原注:“曾子、子思、孟子皆然。”)为何发此言,谓之原起。篇末敷演圣人言毕,自摅所见,或数十字,或百余字,谓之大结。

    用白话文说,就是:先写两句,这个题目在原文中是什么意思,然后接着写这句话引申的意义,在说那些圣贤们为什么这么说,最后说两句自己的看法。

    只是洛谦让林孝最后写大结的时候,连自己的看法也不写,写上几十百把字陛下之言就是了。这是在钻科举的空子--哪个考官敢说圣人之言不对,陛下之言不对么??

    林孝怎么知道陛下之言?洛谦找了景龙元年至今的所有邸报,林孝回家发奋去。林孝在洛家学了半年四书经义,带着邸报和洛氏写作秘诀,回幽州老家苦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