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探案小组(一)
这次的小范围讨论,对蓉城市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昨天才做出的决定,还沒正式下发文件,如果省委要干预,现在还來得及。 时闻道的内心非常支持陈青云的做法,但他不得不考虑班子成员的态度。 省委的班子成员,除杨慈航、安歆等人支持陈青云的做法个,郝军、李由等人却颇有微辞,反对最激烈的,只有张扬一人,所有今天的讨论,时闻道将范围限定在他们几人。 如果陈青云的做法,能让张扬闭嘴,时闻道铁定会坚决支持陈青云。 正因为如此,时闻道与杨慈航两人作壁上观,任陈青云与张扬两人发挥。 张扬不假思索的一句话,给了陈青云机会。 “对于领导职数过多,蓉城市委认为有三大弊端。”陈青云抓住机会反击:“其一是领导职数多过,是干部队伍臃肿的主要原因之是。仅蓉城市三级机构的部门副职,达到三千多人,队伍庞大得吓人。” 时闻道及时地跟了一句:“确实是太多。” 陈青云继续说:“其二,副职太多,造成了机关办事效率低下。” 从公文包取出一张签满字的表格递给时闻道,陈青云解释道:“这是市环保局的建设项目审批表,管理处、法规处与监察支队分别签署意见,然后送呈三个分管领导审批,一圈下來,通常沒十多天走不完程序。” 接下來,陈青云又取出两张表格,分别递给杨慈航与张扬:“这是发改委的收文流转与发文流转,大家看看,一个简单的文件传达或发出,需要多少人签字。” 时闻道将表格放到一边,脸上沒流露半点情绪:“好吧,说说你的第三点。” 陈青云的点情绪化了:“条件较好的单位,不管是正职与副职,几乎是每人配备一辆专车。就算沒有专车,凡是班子成员出去办事,后勤部门能不给他派车吗,” “沒错,领导职数越多,费用开支就会成倍增加。我们的各级财政之所以成为吃饭财政,领导职数过多,确实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杨慈航也忍不住发表意见。 张扬知道时闻道与杨慈航已经被陈青云说服,或者说,陈青云的理由,让他们放心大胆地给予支持。可张扬仍然不死心,不想让陈青云轻易过关。 “如果一个单位只剩下两个或三个领导,那么集体负责制该怎么体现。” 尽管已经占了上风,陈青云仍然不敢轻视张扬。 “集体负责制,并非限定由班子成员负责。”陈青云淡淡地说:“行政方面的办公会议、党务方面的党委会或支部会,都可以吸纳二级机构或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参加,我们的组织原则,不会因为少了几个领导职数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讨论如此重大的问題,陈青云始终平静似水,甚至比张扬还沉得住气。高雅的气质、风度,不但时闻道与杨慈航非常佩服,就连陈青云的对手张扬,同样暗自叹服。 如果不是敌对面多好,这种气度的年轻高官,真是可遇不可求,张扬有内心,萌生了一个荒唐的念头:将张罗送到陈青云身边锤打几年。 陈青云还很弱小的时候,张扬便重锤出击,要将陈青云扼杀在摇篮中。可陈青云简直是打不死的小强,越遭打压,成长得越快。到了今天,陈青云已经跑到张扬的前面,张扬再也不可能打压陈青云,只能想办法拖住陈青云的后腿。 当年的张扬,已经是正厅级干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张扬由正厅升到副部,陈青云而由刚参加工作的小公务员,不但级别与自己相同,排名还在自己前面,张扬如何不生气。 张扬还想绝地反击,时闻道说话了,虽然是小范围的讨论,但今天的讨论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潮。这样严肃的事情,时闻道当然不允许像菜市场一样,变成讨价还价的交易。 “好啦,今天的讨论就到这,我与青云还有事情要商量。” 张扬很不甘心,但时闻道已经送客,只能垂头丧气地跟在杨慈航身后离开时闻道的办公室。 “青云,蓉城的信用评估,什么时候启动,” 陈青云以为时闻道会询问领导职数的事情,沒想到时闻道却跳出了陈青云的思维圈子。 对时闻道,陈青云至今拿不准他是哪个阵营。按说到了时闻道这样的层面,肯定不是单枪匹马闯过來的。但时闻道对陈青云的支持,却比邓钊、旷春明等人还大,态度更坚决。 进入政界十多年,这是陈青云唯一不能确认的事情。他最担心的,是某个阵营在向自己示好而不自知,承情太大,到时候不知道怎么还人家的情。 基于这个考虑,陈青云并不亲近时闻道,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时闻道的尊重。时闻道显然看出了这点,仍然不改初衷,令陈青云更加纳闷。 今天的讨论,时闻道的情感,明显倾向陈青云,但他沒有明确表示。两人单独相处时,陈青云以为时闻道会针对领导职数的问題,与自己进行一番探讨、勉励或肯定。 沒想到时闻道根本不理领导职数的事情,好像这个问題就那么顺理成章。 对蓉城的信用体系建设,难道时闻道比自己还着急。念头闪过,陈青云的脑海里出现两道身影,同时涌上一丝明悟。 “书记放心,长则半年,短则两三个月,蓉城的信用评估就会全面启动。” 时闻道沒想到,在这电光火石之间,陈青云的脑海里已经转了无数的念头。 “对建设项目的信用调查,是建设信用体系的第一个,信用黑名单的讨论,是第二步棋,接下來就是向市民公布信用评估方案,全面启动信用体系建设。” 陈青云非常感激时闻道的支持,第一次全盘透露自己的计划、以及对时局的判断。 “蓉城不像安平,如果cao之过急,也许会全盘崩溃。信用黑名单的讨论,已经取得绝大部分市民的认同,但现在还不到火候,我在等,等一个绝佳的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