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北宋仕途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十章 建城

第二百三十章 建城

    沈欢说的大事。就是之前他与欧阳发提到过的办大学一事。这个大学。将是古代新式的综合性大学。学习的方向。与平常不同。算得上是沈欢在这个时代留下的思想印记。因此他极其重视。

    从规划到筹备。他都亲自过问。亲自参与。这个大学。首先要大。他的理想就是每年要收一千学生。几年下来。要装得下三四千之人。那么。上千亩左右大小。才是理想的规模。

    其次就是要新潮。从质量到外观。都要与众不同。从第一批海船出海到现在。连续几个月。他都在费心酝酿。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以殚精竭虑来形容也不为过。

    要办得好。就要花钱。沈欢从来都是花大钱办大事的主。这个大学。他甚至可有投入全副身家。不过之前他几乎所有的钱都投到了海贸上。到现在。钱依然没有收回来。加上海上多风险。生怕一个意外。什么都没了。也就不敢有什么大动作。

    现在。听到海船安然回来。又规划好下一次出海事宜。这个大学。也该提上日程了。这两三个月。他做了些准备。比如这个选址上。就做好了选择。在海州城南两里外的地方。选了一片山林。以个人的名义。卖了七百多亩的土地。当然。耕地他是不可能要征用的。其实朝廷大官。多有田地。有的家族有千顷土地。多为肥沃的良田。沈欢以前没有做大地主地觉悟。不大热衷土地。已经置地不多。现在买下几百亩山林。不过是小事。外人也不会说什么。何况他又以市面的价格盘下。并没有利用职权占用了海州的土地。

    唯一利用职权的地方就是没费多少手续就买下来了。没有周旋太久。古代官僚的作风。与后世差不多。最善一个拖字诀。什么事。都能拖到天荒地老。最后不了了之。惟有面对有权有势之人。才会体现出难得的效率。

    选好了地。就到规划了。在这片土地上做好蓝图。为此沈欢已经到那片土地走了不下三回。每次都观看了很多角落。还令人画好地图。回来参考。那几百亩土地。说是山林。其实地势也不高。海州多平原。就是山林。也不过是小丘而已。高不过十米。而且少连绵山丘。他那片林地。也是这样。只有几座小山头。其余除了树木。就是平地了。不过因为多树木。少耕作。这才少人去罢了。

    那里不足一里外就是东海县通往海州城的水泥大道了。只要修筑一条水泥过去。就能连通。到海州城就方便多了。何况不远。坐上马车。片刻可到。要做建筑。当然要推平一些山丘。也要砍掉一些树木。

    不过沈欢也不是自然破坏者。对于树木。他油然喜爱。海州城外的那片山林。有些树木有了好些年龄。魁梧粗大。树阴遮了一片。环境悠然。简直就是天然的凉亭嘛。沈欢选了几处。作以保留。再在树阴下建些石头桌椅。就可以供学生门纳凉或者做活动了。可比后世一些新建地大学光秃秃什么都没有要高明多了。

    另外。山头也不必全都推了。稍稍平一平。种下花草。就是一处花园。学子深处其中。简直就是享受。说实在的。对于这样的学习环境。沈欢早就羡慕神往了。以前没有机会。现在由自己规划。当然要按自己心目中地图景来做筹备了。

    他在后世读的是一所二流大学。大概也就占地千亩而已。因为是新建。刚去地时候。树木新载。一比起来。还不够沈欢高。实在说不上什么好环境。又到处在施工。大风一起。到处黄沙。飘满了整个天空。人在其中。估计也得短命两年。几年下来。沈欢实在说不上对那里有什么好感。直到毕业。依然遗憾。因为未上大学之前。可是听说了好些学校环境幽雅有如花园。最后现实与理想相差甚远。这个反差。太令人难以接受。

    现在到自己一展身手。当然不能放过这个计划。海州城外的那片土地。也成了他理想的规划之处。说到规划。外人看了也许要吃惊。因为他舍弃了一般书院的凉亭厢房的建设。而是大规模运用上了海州的特产----水泥。当然。也是现在这个时代的风景线了。

    说得更具体一点。他要在这里建造后世地钢筋水泥的楼房!木头石头的建筑。他见多了。也烦腻了。何况又不安全。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大量的水泥。再不去建造些后世的东西来欣赏。就真对不起自己了----虽然古代的建筑看起来更优雅更有味道一点。可是。真要比起来。他还是选择后世的楼房。第一就是安全。第二就是采光好。现在的楼舍大殿。只要高大一点。就很昏暗。白天阳光不好就要点蜡烛。着实比平顶地水泥楼房要差了。当然。没有玻璃也是一个因素之一。

    说到玻璃。沈欢只能遗憾地叹气了。他给那个研究所列的清单中。玻璃赫然在列。不过他毕竟不是理科生。后世里平常也不关注玻璃的制法。只知道是什么沙子烧制的。写了出来。几年下来。依然没有什么研究进度。烧来烧去。出来的还是平常的琉璃。透明度上差了不知几个等次!

    撇下玻璃。他就开始构思了。第一。现在没有很好的工具支持建造足够高的楼房。再说太高。人不容易令人接受。有时候。太高了。反而违制。是要给朝廷收拾的。因此。规划来规划去。很无奈地只有了三层楼房的图纸而已。大概三丈高。与一般地木楼相同而已。比起某些寺院来。还要不如。

    这是沈欢熟虑后地数据。再说是平顶房。有三层。与后世地教室相同。也足够容纳学生了。作为宿舍。更是能住下所有地学生教师。这些建筑群。沈欢无奈地发现。颇有点像他后世念的那所大学。先是宽平的大门。进去后就是两条水泥大道。直通到最后;大门进去几十米正中央是一栋图书馆;左边是一群教室建筑。图书馆稍后一点的东边。是体育场;对面就是几个小湖。还有一片小树林;旁边是教师住宿的地方。最后边就是学生的宿舍了。

    大体构造就是这样。图书馆。依然保留。现在有了印刷利器。足够供应图书馆的藏书之数;至于体育场。没有办法。先建几个蹴鞠来凑数吧;学生宿舍也很简单。没有女生。只有男生。比较随便----不是沈欢其实女生。而是他实在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女生也收进来。这个时代男女大防还是有的。一旦一些狗男女搞出一些丑事来。后事至多是开除了事。但是在这个时代。一旦出事。作为发起者。就要连带着倒霉了。他在官场。还比较风光。不知有多少人瞅着他出事倒霉。这种政治风险。实在没有必要去承担!

    好吧。目标锁定。蓝图也绘制完毕。该到建设阶段了。虽然没有足够地钱财。不过做些先期的准备。还是可以的。比如说推平这个土地。或者砍些树木。再或者落些地基。

    说到这个地基。沈欢在后世。出身农村。还是有些见识。生怕这个时代地建筑工人没有经验。他还特地先期做了一些试验----看看他家的厕所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茅房茅房。在古代。这个厕所。还真简单。想起来沈欢都不好意思提了。现在有机会了。又为了锻炼人。他招来一批熟练地工匠。按照吩咐。让他们落地基。或者挖粪池。接着建设。拉铁。封顶。于是。现代化的厕所出现在了中国古代。

    作为大宋第一现代厕所。它是比较有特色的。水泥与砖建造。水泥与石灰共用。既明亮。又结实。另外。沈欢让铁匠打造了一些水管与水阀。按照收拾的安装法子。装了自来水。至于上面的水池。不好意思。没有水泵。抽不了水。只能辛苦沈家的下人们一桶桶从井上打上来。跳到水泥建造的楼上水池上。蓄着。要用了。下面就开水阀。可以说。借着厕所地春风。沈家也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不得不佩服沈欢是越来越贪图享受了。这些已经在一个多月前建成了。由下人之口或者客人回去后吹嘘。海州的人都知道了厕所这个新事物。也是第一次认识到水泥还有这等好处。

    于是乎。海州的五六月间。又吹起了一阵春风。春风的主角。就是现代化的厕所!众多商贾富豪大起模仿之心。也请工人到家里建一两所舒服的厕所。厕所就像雨后的春笋。此起彼伏了。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周季地水泥作坊。在一段时间内。又增大量销量。

    间接的影响就是茅房在海州城没有了市场。沈欢顺从民意。拿出财政收入。在海州城的几个偏僻之地。建了几所厕所。众多百姓为了体验富豪的享受。纵使要大小解。都强忍着跑到厕所去。也就是说。以前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几乎绝迹了。使得海州的环境。一下子赶紧了许多。空气也清新了不少。实在是意外之喜呀!

    总之。这番厕所的春风。大家都算收益了。通过锻炼。沈欢手下有了一批熟悉水泥建造楼房的匠人。只要把这些匠人派下去。再带起新人。估计大学的建造。就不必费心了。这个问题。沈欢一再强调质量。他实在是怕了后世那些豆腐渣工程。可不想在这个时代。也受一次怕。

    一个月前。他的大学之地。就开始了热火朝天地施工。海州本来有一千厢兵转过来地工程队。后来从扬州又拉了两千过来。不过有一千转入了盐场做盐民。加起来就还有两千。这些工程队。技艺越来越纯熟了。除了参与海州公共的设施建设外。还受雇帮一些富豪或者百姓做事。收入方面。有一些比以前增加了一倍还不止。算是皆大欢喜吧。

    当然。一个大学建造。也不需两千人。为了赶进度。沈欢也不过是拉来五百人而已。先期作些工作;至于另外地一千五百人。现在也将有任务了。那就是修建从海州到扬州地水泥大道。

    六月中旬。海州的另外十艘海船。开始起航开往了辽国与高丽的路程。接着。周季就赶到杭州等地。去处理他的富豪大业了。

    海州的事务。一下子又都落到了沈欢的头上。六月十五这天。早晨还没热的时候。沈欢捧起了他的图纸。又一次莅临大学之地。来督察建造工程了。陪同他的是两位熟人。都姓欧阳。

    欧阳发就不必说了。自打听了沈欢地大学之志。不幸给拉上贼船。成为沈欢的打手。什么事都得跟着。特别是这个建造大学之事。都算是义不容辞了。为此。他还把自己的父亲都给卖了。搭上了这条船。

    另外一个就是给欧阳发千请万请给拉过来地鼎鼎大名的欧阳修----此君是在五月中从京城赶到海州地。在那之前。他收到了儿子从海州通过邮政驿站发到京城的几封信件。第一封当然是问候一番。之后就提到了沈欢的大学之志。末了就邀请自己的父亲过来支持。当然。美其名是为了教化。还有就是作为儿子的他事业都在海州了。把老父接来。是为了更好的侍奉。以尽孝道。

    如沈欢所料。欧阳修果然对这个新式的大学很有兴趣。怦然心动。不过他不是一个随便地人。不可能一下子给勾引了。于是回信询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来一回。又是欧阳发的回信了。这次不邀请了。只说接老父过去奉养。至于邀请的事。随信而去的。就是沈欢的一封信。他大起为文之能事。把大学前景说得天花乱坠。愣是把欧阳修忽悠得一愣一愣

    于是。老来无事的欧阳修。在考虑了一番之后。忍不住诱惑。打点家当。辞别来友。由京城出发。一路到海州了。五月中达到。那天沈欢通知全海州之人。率领上下。一同出城迎接。给足了这位大宋文坛领袖面子!

    欧阳修与沈欢密会一场。看了图纸。又一次震惊了。更是对这个将来的大学有了莫大的兴趣。选址地时候。也一同参与。不顾年纪大了。还走了不少路。好在他这些年。身体还不错。精神也好。据说天天打太极。活动身子。又不大忧郁。日子过得倍儿滋润。这才有了年纪越大。精神越好的事情。

    现在还是早上。虽有太阳。还不热烈。在野外之地。一阵晨风过来。还算凉快。工地上早有工人在活动了。有的砍树。笃笃有声;有的铲土。吆喝不已;有的挖壕子。做着落地基之事。工人的干劲很大。这一点。得感谢沈欢的主张。现在是暑天了。中午的日头像个火笼。生怕工人中暑。因此让他们一天只干早上与下午两程。其余时间。大家该干嘛就干嘛。有了休息。工人就欣喜。心情好了。为了感恩。这两程干得当然要尽心。

    沈欢看得甚是欣喜。这番干下去。这个月地基之类的事都准备妥当。直待七月资金到位。就可以开工建设楼房了。到时上千工人一起开工。建三层楼房而已。又没有其他水电设备要做。估计有两个月就可以建成了!

    “永叔先生。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周云飞的船队回来了。估计下月就能提供资金。到时估计只要两个月。这个大学就能建成。届时不过九月。也许还能招进一批学子再过年呢!”沈欢与欧阳父子站在一个小山头上。迎着晨风。看着底下热火朝天地场面。不禁欢喜说道。

    欧阳修还是那个老样子。一脸长须。很是儒雅。一身紫袍。大是高贵。看着现在地场面。再看看手中图纸的规划。他也不禁欣喜了。捋着长须。笑道:“还是子贤大手笔。这番作为。一旦大学建成。有了成效。功绩可留千古!”

    沈欢反问道:“届时永叔先生作为第一个此类大学地第一校长。不亦是青史流芳之事?”为了突出这个大学与平常不同。也不叫山长什么的了。直接称呼“校长”。当然。这一提议。也沈欢主张地。欧阳父子争不过。同意了。

    欧阳修淡笑道:“青史留不留名。老夫已经不在意了。只愿能在有生之年。帮助更多的后进。这个大学。虽然所学与平常教的不同。可正如发儿所言。一旦学成。确实能给他们更多的日常帮助!”

    欧阳修从来就不是腐儒。相反。说到变通。在大学识者里面。他算得上一号人物。因为才学高超。因此更能理解沈欢一些新学科的内涵。比如那些力学。见识多了的他。拿此理论。一一应证平生遇到之事。竟然豁然通透了!也是因为这样。他才报了来海州看看的心思吧。

    以他的学识与地位。就算不做这个校长。也足以青史流芳了。确实没有必要在意。想到这里。沈欢对他的情cao。更佩服了。

    欧阳修指了指手头上地图纸。又道:“子贤。老夫虽然不清楚你为何一力主张造这类的建筑。不过以你的形容。好像也不错。呵呵。这等新造法。老夫都忍不住想看看它建成后地景象了!”

    “这有何难。”沈欢呵呵笑道。“只需三个月。它的全貌。就都要显现了。晚辈敢说。必不让永叔先生失望。也许用来住。失去了几分优雅。不过用来教学。必然合适。其余不说。单是这个采光上。就有利于阅读了!”

    欧阳修也笑道:“按你所说。可以同时容纳几千学子在众多房间里。确实壮观!”

    一旁地欧阳发突然插话道:“子贤。你说九月份就可建成。要招学生入校。可有详细计划了?”

    沈欢道:“说到这个。还真需伯和兄帮忙。伯和兄有报纸在手。正可以在其上刊登消息。详细说明这个学校的宗旨与办学目的。一定要说明。不以科考为目的。来者自愿。失望者莫怪!甚至可以把一些科目详细说明一下。有兴趣者可来报名。通过测试。就能入校。”

    这些三人都不陌生了。早在欧阳修来之前。沈欢就已经制定。这个大学。分为几个院部。首先就是经义院。虽说不以科考为目的。可毕竟是教学的地方。如果不教这些东西。朝廷或者士人都会有意见。因此参照科举明经科的布置。设置了这个经义地学习之地。请一些儒者来教儒家经义。不过。像道家的等物。也在教学之列。算是一个大杂烩。咋一看。还真像后世的国学研究院了。

    其他又分了几科。有物理。有数学。有生物化学。当。其他暂时就不分了。暂时就这般多。说到这里。沈欢最苦。后面这些科目。基本上都要他写教程。找来相关匠人。教与他们学习。再去教育学生。有些说不得甚至要沈欢亲自出马。去做他后世的老本行了。

    欧阳发点头说道:“宣传可以。现在在江南等地还是有些影响力。看者颇众。这个大学。虽然学的不是平常之科。不过胜在门槛低。费用少。应该是个不小的诱惑。何况。家父又在这里做校长。也一并在报上说了。应该更能吸引学子了!”

    后半句一出。欧阳修就苦了。这次来海州。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变了。都要陌生了。事事都不忘宣传。不忘如何达到目的;沈欢倒是欢快地笑了。这个欧阳发。越来越牛了。广告地主意。都打到自己父亲身上来。一代舆论牛人。就要诞生。可喜可贺呀!

    想了想。欧阳发突然问道:“子贤。这个大学。很多事项。你都详细写了出来。为兄与家父观之。有几点想不明白。”

    “哦。哪点?”沈欢问道。

    欧阳发看向欧阳修。发现父亲点头后才道:“比如说这个校规。你规定所有有关工匠技艺的书籍。在图书馆里。都要放在顶层。一般学生。没有具体证明。不需上去进入。这与你建的图书馆的目的不同呀。你说图书馆就是为了方便学子一展眼界。随便阅读。随兴阅读。”

    “还有呢?”沈欢微笑着问道。“是否与这个番院设定有关?”

    “你怎么知道?”欧阳发吃了一惊。

    番院就是给非大宋子民设定的学院。在京城亦有。西北或者西南少数民族地子弟。都入其中学习。期间或者也有高丽等国之人。虽然海州没有多少番人。不过沈欢深信随着大学的发发展。将会成为大宋境地学者都要向往的地方。也许。以后也会有外国之人来取经了。

    设置番院。就是为了安置这些人。毕竟没有理由拒绝人家入学。不过这个“学”嘛。就与众不同了。沈欢在校规上做了硬性的规定。如这些番院之人。单设一院。又设一班。与大宋地学子所学不同。多为诗词经赋。对于技术等学。不单不教。还禁止给他们学!

    图书馆也做了分配。顶层是技术之书。只有大宋子民。以证明才能进入。就是为了防止外国之人来偷学技术地!技术的重要性。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比沈欢更清楚了。外人要学也可以。只需等我等发展了好几个阶段。才给旧地你们!他们来学的。当化洗脑。回去传承中国文化。甚至成为中国地附庸!

    沈欢的险恶用心。当然不能宣诸于众。他只能竭力解释道:“伯和兄。你也知道。有些技术。它的作用极其强大。比如说印刷机器。当然对教育很有好处;可是其他呢。比如说这个火药或者冶炼之树。还有海船。如果外国之人学了去。不论诗词了。单是发展这些。有了强大地海船。他们可以轻易到达大宋。有了刀铁或者火药。就能给我大宋百姓造成杀伤。你说。这等技术。是否该只掌握在我等手上。而不应该给他们学去了呢?他们要学。只需学儒家礼仪经义。就足够了。毕竟他们有些地方。还是野蛮落后没有文明。能从中学到点好处。也是我等教化之功了。不是吗?”

    欧阳发苦笑道:“你都这样说了。为兄还能说不是?”

    欧阳修也叹道:“子贤所思所想。总是与别人不一样。不论这些是否可能。不过这份谨慎。总算是对我大宋的一片忠心。无可厚非。发儿。这事就按子贤说地办吧。老夫做了这个校长。也会严格执行此法。当然。现在看嘛。呵呵。番院估计几年都发展不起来。还有那个图书馆。这等技术之书。也少得可怜。你就是想印。都没得印刷。民间有些技艺。大多子孙相传。秘不示人。难以收集。何况也无人去整理印刷了。”

    沈欢闻言。也只能苦笑。他当然清楚现状。写这些校规。一是为了成为先训。二是为了以后的大学做个榜样!对于外人。能防就防。纵使他们百般闹腾。也要阻止。为此他甚至明文学校的后来管理者。对此不能修改。这个恶人。就由他来做吧。对于后世高丽棒子屡次抢夺中国的文化占为己有之事。他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

    欧阳修又道:“子贤。还有一事。老夫也想不明白。像这个大学。你规定要十五岁以上才能入学。除非有天才。还规定分为四个学年。一级一级升上去。直到毕业。你说一年收一千人。那么四年也就四千人罢了。你何必弄这般大的地方。据说你还想继续把旁边的地也买下来。有这个必要么?老夫想你必定有深意吧?”

    沈欢呵呵傻笑了:“这个么。还不能说。暂时不能说……”

    确实是不能说。其实更多是不好说。不好意思说了。

    本来。他选择来海州。是存了一番雄心壮志的。打算在三五年之内。在海州最一番惊天动地地建设。海州能制海盐。有暴利。几年下来。几百万贯财政不在话下。而且他又与皇帝与约定。只需交一点。其他就可以以为经济之用了。

    他最大的打算就是建城---建设一个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城市。初步的打算是在海州老城外。再建一个海州新城。这个新城。与后世的城市差不多构建了。有发达的水泥大道。有无所不在的花草。有高大的楼房。有发达地交通工具。总之。像极了后世的城市。分商业区。住宅区。还有工业区。每个规划。都参考后世城市的建筑。

    他打算在古代建一个富有现代气息地城市。与石头或者木头建设的不同。钢筋水泥的新城。将会是这个时代的奇迹。它的科学规划。甚至可以作为典范。他也打算把这个新城建为东方的第一城市。靠着海港的便利。成为外国人口中地东方之珠。或者成为天下第一城市!

    总之。愿望是美好地。也有能力建设。他都算好了。以盐地暴利。有三年时间。他就可以建成大半了。但是。现实总是残酷地。他无奈地发现。有能力建。却不一定能建!因为材料的原因。钢筋水泥。除了水泥。还地用钢筋。他没有那么多铁!

    这个时代。铁是官营的。管制比盐要严格得多了。因为铁能制造兵器!再说了。以现在冶炼技术。造出来地铁。也就一般而已。质量上比后世差多了。如果大规模用于造房。不大现实。首先。如果要建一个能容纳数十万人的城市。那得需要多少铁。海州没有那般多。如果购买。得大肆去其他州县做生意。这样的话。肯定要引起轰动。就算结实用于建设。可朝廷会怎么样想呢。朝臣会这样攻击呢?他们会说。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着用来建设。其实是用去造兵器了。

    事实是不是。就不到你说了。总之是个说法。能让朝廷忌讳的说法。那么你也就毁了。沈欢很无奈啊。发现了这点。他大是沮丧。甚至一度没有了动力。他来海州。是抱了极大怨气过来。想要一展宏图。让一些人吃惊后悔。现在。希望要破灭了。没有这个庞大的城市计划。他还能靠什么引起轰动?

    颓废了许久。最后才转变了思想。换了思路----既然不能建造大城。那就建个小号的城吧---大学城计划就这样出炉了。大学城。说实在的。在后世地中国。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大学城。那种学习生活一体化的类似于小城市的大学。在他脑海形成了计划。

    围绕着这个大学。在周围打造一些建设。形成一个整体。这些建筑。有用于商业的。有用于住宅的。还有用于工业生产的。总之。这个小城了。除了学生。还有民众。至于谁有资格入选。就看以后的条件了。只要这个小城发展起来。繁荣发达。其他百姓看有利可图。或者热闹。也都搬到附近。造房或者生产。那么。城越来越大。最终达到一定地规模。也算是沈欢的目标了。

    虽然这个目标不是自己一力制造。时间也长。也许都不知道是他离开多久才能达到数十万人的规模了。可毕竟是一个盼头。只能说。这个计划。由计划转入市场。由人民来选择了。

    几百亩只是大学计划而已。周围一两千亩的土地。才是终极目标。沈欢已经让人去谈这些土地所有权了。虽然还有不少山林。属于海州管理。不过附近也有不少民田或者民居了。要他们卖出土地或者搬走。这个工程也不小。

    慢慢来吧。还有时间。沈欢自把心目中的城市瘦了身之后。虽有点沮丧。不过也有喜悦。那就是松了大半的心情。以前大城计划压在心头。形成一股压力。不成功就是失败。心头有着阴影。现在好了。大城变成小城。工程量小了。足够胜任。心情当然要好一点。

    不过这个计划。只在他心头成型而已。还没有到说出去的地步。因此连欧阳修也要瞒着。

    到了七月初。沈欢终于得到消息。第一批出去的海船。终于安全抵达海州海港了。这是一次完美的航行。至少在沈欢看来。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无数次。

    这甚至可以说第一次意义上地官方组织地海外贸易。历史上。中国古代官方上更多是朝贡海运。现在好了。有了沈欢这个穿越者。他们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突破。相信有了这次地甜头。朝廷再也不会忽视海贸了。一次让海州官府得利七十万贯。说实在的。就算沈欢以来心理准备。依然给冲击得大是震撼。

    海船安然回港。大学城计划也在如火如荼大搞建设。这是沈欢在海州第一年交出的成绩单。这个时候。另外几件令他惊喜之事也随之而来……

    汗。两天更新九千字。惭愧。明天书生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