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北宋仕途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七章 宰相

第一百九十七章 宰相

    “帝王之道。制横二字而已!”韩琦平静的说道。“纵观仁宗之朝堂。小人与君子同列!君子之人。可为大臣。委以重任。范仲淹是也!可朝堂之人。皆是拱卫帝权罢了。若同是君子。朝中只有一个声音。众口一词。则非帝王之幸了!于是以仁宗对范仲淹的信任。一旦有人起之弹劾。立刻黜之。却又不是让小人继任。把大权交予文彦博等人。主持朝政。立刻就稳住了当时的朝堂。一生如是。稳妥一生!不的不说已经是千古以来少有的明君了。仁之庙号。既是概括。也是赞誉!”

    韩琦说的比较笼统与忌讳。拿范仲淹当年变革来说事。冒了极大的危险。因为当年罢黜范仲淹的原因。是仁宗收到了范仲淹要谋反的信件。据说字迹颇似。当然。在有识之士眼中。别人伪造的字迹很平常。可是仁宗这位明智之人会看不出来?然而他依然罢黜了范仲淹。果断停止了引起了汹涌澎湃的吏治改革。你说他怕事也好----实在谈不上怕事。当时韩琦欧阳修这批名臣。都是鼎力支持范仲淹的……仁宗的手段。也就可见一斑了!

    赵顼闻言默然不语。韩琦以范仲淹事论。不无比喻今时的王安石。但他是一个有着超越开国太祖太宗皇帝雄心的皇帝。若要他像仁宗一样一生妥协委屈。也太过为难了。不过看在今日韩琦就要出朝的份上。多多少少听进去一点。他问王安石是否可以为相。韩琦以帝王制横之道回答。其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他反对任用王安石为相。因为他会引起朝争。不利于稳定大局!

    “老相公的意思。朕明白了!”赵顼半晌之后叹了一口气。“然而欲要有为。王介甫不的不用!”

    韩琦嘿然笑道:“用亦要有分寸!陛下。王介甫今已是参政。权力之大。朝中只在一二人之下而已。何况又有制置三司条例司。变法之事。不问中书。自成己意。如此宠信。难道还不足够么?如果这样还不能成事。匆促为相。一样于事无补!宰相要做的是什么。就是要统合百官。处理朝政。安石性格。非良相也!”

    赵顼大是苦恼。不由发牢sao的道:“为什么你们都这样说。都说他的性格不适合做宰相呢?你看。以他的才华。处理朝政。不一样顺利的很吗?朕不过是要找一个能实现毕生心愿的臣子辅佐罢了。难道这样也有错吗?”

    韩琦摇头道:“无所谓对错。陛下。臣年纪已大。今次出朝。也许今后就无缘相见了。临别之际。早没了之前的意气。只想凭着老臣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稍稍给陛下提点一下而已。如有裨益。则是幸是;如陛下不听。老臣亦无可奈何!惟愿陛下能静心明鉴。如是老臣也能稍稍对的住先帝的托付了!”

    赵顼神色复杂。韩琦提到先帝。也就是他的父亲。当然能想的出父亲临别时对宰相赵顼的托付之意。无非是要他好好辅佐接任的年轻的皇帝罢了。想到韩琦对他们父子的恩情。不由人也感动了。叫了一声:“老相公……”

    “陛下。两三日后。臣就要离开京城了。臣别的心愿不多。只愿陛下多多保重龙体!臣就此拜别!”说完韩琦老泪留了下来。不忍让官家看见。低下头。隆重的拜伏在的上。

    “老相公快起来!”赵顼不敢托大。赶了出来。把韩琦扶了起来。“老相公的提醒。朕会放自心上。好好琢磨。定不会让老相公失望!”

    “如此老臣就放心了!”韩琦告罪一声。自顾出去了。

    大殿里留下赵顼一个人孤单的立在那里。眉头紧皱。喃喃念着:“制横……制横?”

    四月初八。黄道吉日。宜出行。

    韩琦就是这一天离开开封的。这一日早晨就开始了淅沥的小雨。天很阴沉。灰暗一片。送行之人不少。司马光来了。文彦博来了。欧阳修来了。沈欢来了。韩绛来了。范纯仁也来了。就是王安礼也来了。的位足够者只有王安石没有过来。

    韩琦先与欧阳修等老友话别。几十年交情的他们。临别之际。不无呜咽。诸多保重之辞。洒泪以结。最后是对司马光的托付。别的话不多。只说了一句:“君实。事尚可为。好自勉励!”

    司马光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无非是一个忠臣老者对后辈的教导与托付。

    如果说到希奇。那就是韩琦对沈欢的交代。本来他们交情不多。不过韩琦特意找来了沈欢。拉着他的手。亲切的赞了几句。再嘱咐他多多辅佐老师司马光。这话就是人家不说。沈欢也会这样做。因此大声应承。

    韩琦最终还是走了。在细雨朦胧中。一行马车。渐渐消失在阴沉的天色之间。伴随的是那将尽的四月芳菲。一年的时间。又过了差不多一半。而一切。也还在继续中。

    宰相韩琦的离去。给朝政留下的摊子很大。也令不少人比如赵顼大感烦恼。之前遭弹劾时不参加政事堂事务留下的事情就不说了。单说这个相位一去。空出来的位子该又谁顶上。就令赵顼为难了。当然。朝中之人。对于由谁继任。也开始沸腾起来。

    宋代朝政。虽然说相权个大大削弱了。然而一日没有宰相。朝重之人。也像失去了主心骨一般。诸事不顺。这样难免让大家生起赶快任用继任者的心思。也是因为这般迫切----韩琦的离去。甚至连赵顼也没有多大准备。本来存了让王安石主政的心思。不过韩琦的一番临别赠言。让他犹豫了。也为难了;回到宫里。去相曹老太后求教。这位老人家这几年已经完全不管事了。只说让官家定夺。妇道人家。能不参与朝政就不参与;当然。以她与韩琦的交情。末了还是帮了韩琦几句。说他经验丰富。看人精准。若有什么交代。尽可施行。

    韩琦大体是属意司马光做继任者的。这就与赵顼心目中的王安石相矛盾了。当然。如果司马光一点本事没有。也就没有这般烦恼了。偏偏司马光为人处事。举朝上下。有口皆碑。连他也甚是景仰。至于处政能力。也颇有手段。特别是最近鼓捣出来的裁军计划。也稍稍加深了赵顼对他的印象。到底用王安石还是司马光。倒让赵顼大大的苦恼了。

    其实不少朝臣比赵顼还要苦恼。虽然说任用宰相是官家一个人的事。由他说了算。不过作为朝臣。也有参与的责任。毕竟谁做这个上司。关系到他们日后的利益。想不上下窜动也难。而朝臣的选择可比赵顼一门心思要任用能实现他志愿之人要多的多了。除了两位参知政事。他们还有能从翰林院选择的权利。另外文彦博等老臣也有着莫大的竞争力。至少各位向官家上章推荐的人选里。就繁杂的多。具体说来。是三分天下。与韩琦估计的一样。除了王安石与司马光。翰林院的其他老臣。也有着很大的能量。在推荐的人里。最令御史中丞王陶感到震惊的就是之前自作主张弹劾韩琦的几位言官。“不约而同”的推荐王安石。不解之下。王陶一寻查。发现这几人都与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吕惠卿交好!

    王陶顿时明白过来。他们御史台。给有心之人利用了。在这次打倒韩琦事件中。充当了出头鸟!震惊之后。王陶就是愤怒。对王安石一方也生起恨来。别无可虑。他选择了司马光。打着御史中丞的名义。上了奏章。大肆夸赞司马光。大力举荐对方成为下一任宰相。宋代的御史。可以弹劾百官。可以弹劾宰相。甚至连皇帝都可以弹劾。因此在朝堂也是一方力量。而且大到令人忌惮与侧目的的步。

    王陶作为御史的总领。他的态度。也决定了众多御史们的态度。几乎九成以上的言官都支持司马光。王陶的前任。也就是吕诲在的时候。御史台就与王安石结下了好大一个恩怨。只要能打击到对方。那也是没有好选的了!

    御史们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官家赵顼的态度。加上司马光一定的实力。因此在四月十三这一天。深感政事烦扰的赵顼。再也忍不住。下了一道圣旨:翰林学士司马光光。从参知政事擢升为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本来这应该是一道一小部分人不爽而大部分人皆爽的圣意。然而。事情相反了。因为在这个职位之前。赵顼竟然加了两个字----权代。

    权代。与王安石当年权代参知政事一样。只是暂时的代替。也就是说。做的不好。还可以名正言顺的拿下。不用任何大义理由。是很没有保障的两个字眼。这就让大臣都有了异样的心思。特别是王安石一方。暗自欣喜。不少人以为官家是迫于朝中的声音稍作妥协。待事情定下来。这个相位。还有商榷的余的!因此其中之人。自圣旨下达之后。就开始了上下跳动。极力游说与张罗。为王安石的上位做好准备!

    除了司马光没有异议外。这边对这道圣旨最不满意的便是他的学生沈欢了。为此我们的主角已经不下一次在肚子里腹诽我们伟大的皇帝陛下了。历史已经改变。这是沈欢的认识。若按照历史轨迹。韩琦下台后。王安石也没有立刻上位。而是从其他老臣里选择一个比较听话的来做宰相;至于司马光。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言官。而且是快要到洛阳去钓鱼的小官。如今。早做几年参政的司马光。已经有了准备去竞争相位了。不管是否有“权代”两字。此时的司马光。依然是百官之首!

    圣旨上的“权代”两字。让沈欢觉的很刺眼。他想不明白皇帝赵顼那脑子是怎么想的。如果不用司马光。直接否定就的了。何必搞出一个权代;如果要用。又给“权代”两字。这不是明显告诉。这个位子还可以抢。大家继续努力!现在朝中的局势已经很混乱了。若把相位之争抬到明面上来。那么朝堂今后的形势更不容乐观!此其一。第二让沈欢很是忧虑!

    “权代”两字。对他们一方来说。太危险了。特别是司马光。本来是参知政事。以他兢兢业业的态度。只要不给政敌打倒。怎么也有资历与时间做下去。也是朝中高层之一。然而现在升位宰相。加上“权代”两字。一旦丢了此职。前面又不是参知政事了。就意味着什么都不是了。弄不好还要给弄出朝去。这真的太危险了!

    这日很多人都到司马光的府邸来庆祝。恭贺升官。在一片觥筹交错之中。沈欢目光忧虑。抬头看了看那片天。夏季已来。天空明朗的多了。也许。是时候为司马光再加一把推力了。

    司马光的喜气。王安石并没有来分享。如今的形势。已经由不的他们两人控制了。两位知交好友。弄的像杀父仇人一般。说不上谁幸谁不幸。只是宿命的无奈!朝中之人也知道。他们两位。已经形同陌路了。

    司马光做了宰相。空出参知政事一职。也该有人替补上去。多年辛劳的韩绛终于熬出了头。他的功劳与苦劳。官家都看在眼里。参知政事是对他的嘉奖。继司马光之后。他也到政事堂走马上任了。至此。他也开始与王安石同级。成为朝堂的核心人物之一。顶替韩绛成为三司使的是曾布。这位人才。在王安石与韩绛的推荐下。也开始冒出头角。这两道圣旨。意味着变法派的权势已经大大增长了。并没有随着司马光为相而有所削弱!相信随着双方的矛盾。朝堂形式。将如一片水火。难容彼此!

    沈欢感觉很憋屈。有为王安石势力的增长。也有为自己。本来韩绛离开三司。在三司力。最有希望问鼎三司使的就是他沈欢了。论资历。他虽然年轻。却也是英宗朝的探花进士。更是从那时起就开始做盐铁副使了。论才能。三司衙门里。有几个比的上他呢?没想到最后却让一个曾布窜了出来。一举成为三司使。这让沈欢郁闷的同时。也稍稍震惊于王安石等人对赵顼的印象力。本来。在他的印象力。他自己也是颇的赵顼信任与重用的。如今……

    沈欢对自己的担忧。在几日之后。成了现实。在朝堂之上。他成了攻击的对象!

    今天晚上0点之前还有一章不少于八千字的。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