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巨浪在线阅读 - 王者风范皇帝级乙型战列舰

王者风范皇帝级乙型战列舰

    英宗号,代宗号,宪宗号,孝宗号,武宗号,世宗号,穆宗号,神宗号,光宗号,熹宗号,思宗号,安宗号。

    ****

    随着《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实效,《伦敦海军条约》大大放宽了对战列舰的限制,并且仅仅只有五年的有效期,当世界大战的阴影再次降临的时候,世界各国抛起了一股新的造舰浪潮。

    海军军备竞赛再次展开。

    皇帝级战列舰的出现,将战列舰领入了“快速时代”。当时,几乎所有海军强国都认识到了快速战列舰的重要性与强大性,并且都陆续展开了各自新式战列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从根本上讲,“快速战列舰”并不是新生事物。

    虽然战列巡洋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让之前投入巨大力气的帝国与英国都倍感失望,但是战列巡洋舰仍然有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在签订《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之后,各海军强国不能继续扩大主力舰的规模,只能将重点放到“次级主力舰”,即拥有八英寸(200毫米)主炮的重巡洋舰上。如此一来,各海军强国都需要一种能够追上重巡洋舰,同时又能轻易击败重巡洋舰的战舰。

    战列巡洋舰是理想的选择,可是其造价太高,且实战中,往往被舰队指挥官当作战列舰使用,使其难以发挥真正的效能。

    重新开发新式战舰也不大可能,按照《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规定,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都是“主力舰”,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而重巡洋舰的排水量几乎都接近一万吨,因此很难在一万吨的标准排水量的限制之下造出能够完全克制重巡洋舰的战舰。

    如此一来,各国只能把目光投向战列舰。

    随着技术,特别是动力技术的进步,建造速度追得上重巡洋舰的战列舰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有了需求,又有技术基础,快速战列舰问世就只是个时间上的问题。

    实际上,早在《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实效前几年,各主要的海军强国就开始了新式战列舰,也就是后来的快速战列舰的研制工作。

    比如,美国海军第一种快速战列舰——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初始设计工作开始于五十五年(23年),也就是在《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签署后两年,美国就秘密开展了相关的设计,以及技术储备工作。

    另外,每一个海军强国都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如同美国几乎同时推进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与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一样,帝国也同时展开了两级快速战列舰的研制工作,而且优先选择了技术成熟,易于建造的型号,以便快速形成战斗力。

    帝国的第二级快速战列舰就是皇帝级乙型(因为皇帝级首舰命名为“太祖”,所有又被称为“太祖”级,皇帝级乙型首舰被命名为“英宗”,所有又被称为“英宗”级)。

    因为同为江南造船厂设计,所以英宗级与太祖级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两级战列舰的主要武备几乎一模一样,动力设备也有很大的通用性,甚至连舰体都非常相似。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英宗级是太祖级的装甲加强型。

    这也正是太祖级战列舰最大的问题,防御薄弱!

    虽然按照以往的标准衡量,太祖级的防护能力超过了长江级,足以应付十四英寸舰炮的威胁。问题是,各主要强国都在开发口径更大的舰炮,比如美国的十六英寸,英国的十五英寸,日本甚至搞出了十八英寸的主炮。在这些新式舰炮面前,太祖级的装甲防护能力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另外,穿甲弹的改进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实际测试表明,太祖级难以有效抵挡十六英寸(400毫米)重型穿甲弹的打击,其避弹区将大幅度缩水。当时,美国已经在加紧研制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弹。也就是说,太祖级的防护性能很快就将落伍。

    在此情况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大排水量,保持原有武备,从而增加装甲重量。

    问题是,增大排水量,必须重新设计舰体,仅仅这一项工作,就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而帝国海军肯定等不了这么久。

    在此情况下,江南造船厂的工程师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

    即在不大幅度改变舰体的情况下,尽量缩短舰体长度,从而缩小主要防护区的面积,在采用同等重量的装甲时,提高装甲厚度。另外,按照太祖级的设计经验,采用倾斜角更大的主装甲带,从而更大幅度的提高装甲防护能力。

    这一设计思想立即被采纳,并且很快得到了海军的认同。

    因为与太祖级采用了基本上相同的动力装置,所以新战舰不能减少舰体的衍梁数量,只能通过缩短衍梁的间隔距离来达到缩短舰长的目的。结果,新战舰的长度比太祖级短了18米,舰艏与舰艉间的隔舱长度缩短了25米(达115米)。另外,用一根烟囱取代了两根烟囱,解决了火炮布置上存在的甲板面积不足的问题。

    当然,缩短舰长带来的问题也很多。

    比如战舰的内部空间减少,从而降低了每名舰员的居住空间。相对而言,这个问题还不算严重,本来战列舰上的居住条件就要比其他战舰好得多,适当降低一点,舰队官兵还能承受。

    最大的问题是,舰长缩短之后,战舰的航行阻力将大大增加。

    另外,加强的防护设计也使战舰的排水量进一步增加,从而降低了速度!

    如此一来,如果完全采用太祖级的动力系统,新战舰的速度肯定达不到30节。根据测算,甚至连27节都达不到!

    27节正是快速战列舰的最低标准!

    万幸的是,就在新式战列舰设计的时候,新式动力设备的研制工作也完成了。准确的说,这是在六十五年型锅炉与六十六年型蒸汽轮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基本尺寸数据没有太大的改变,输出功率提高了15%。

    有了新的动力系统,速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最后测试时,其航速达到了29.5节。

    战舰的设计进度也完全达到了海军的要求。七十一年(39年),得知美国海军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开工建造之后,帝国海军立即申请特别经费,开始了新式战列舰的建造工作,而且一次性订购了四艘。

    七十三年(41年)年底,四艘英宗级战列舰陆续服役。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38500吨,满载排水量:42300吨,最大排水量:46100吨;总长:203米,型宽:33米,吃水:10.5米;定员:1800人。

    锅炉:8台七十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一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61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29.5节,续航力:14500海里/14节。

    主炮:9门六十七年型400毫米/L50型舰炮(3×3),副炮:16门六十七年型150毫米/L52型舰炮(8×2),速射炮:12门五十年型100毫米/L50型舰炮(6×2)。

    主装甲带:310-350毫米,装甲甲板:150-180毫米,露天甲板:40毫米,防弹片甲板:20毫米,炮塔:200-450毫米,炮座:350-450毫米,司令塔:350-450毫米。

    严格的说,英宗级战列舰仍然不是帝国海军梦寐以求的全新战列舰。

    从各项数据看得出来,英宗级“继承”了太祖级的很多特点。另外,紧凑的设计也为英宗级留下了一些隐患,以及性能上的缺陷。

    只是,相对而言,英宗级的各项性能都超过了所针对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重量方面,两者几乎相等,英宗级的标准排水量比南达科他级多出了大概600吨,对战列舰来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

    动力方面,英宗级比南达科他级多出了25%,大概31000轴马力。因为英宗级的线型更加饱满,所以航行阻力偏大,其最高速度只比南达科他级多了2节。续航力方面,英宗级只少了500海里,可以说旗鼓相当。

    火力方面,英宗级的9门400毫米主炮无论在近距离使用标准穿甲弹,还是在远距离使用重型穿甲弹,其穿甲能力都超过了南达科他级的9门MK6型16英寸舰炮。副炮方面,因为南达科他级没有采用大口径副炮,而是用5英寸舰炮扮演了副炮与速射炮的角色,所以英宗级仍然大大领先。

    装甲方面,英宗级的主装甲带与水平装甲的厚度都超过了南达科他级,仅仅只有主炮与司令塔装甲的最大厚度比南达科他级略小了几毫米。而在实战中,这几毫米的厚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南达科他级主装甲带的倾角为19度,而英宗级在经过反复测试后,采用了23度的倾角,其实际防护能力明显比南达科他级优秀!

    另外,当时江南造船厂的工程师还做了一个有趣的测试。

    如果“英宗”号与“南达科他”号在海上遭遇,并且都及时发现了对方,而且都没有抢占到有利位置,并且在雷达引导下进行远距离炮战,且暂不考虑双方雷达性能上的差距。也就是说,在其他各项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者决斗。

    “英宗”号发射的400毫米重型穿甲弹能够在22000米之外砸开“南达科他”号的水平装甲。相反,“南达科他”号发射的16英寸重型穿甲弹只能在27000米外砸开“英宗”号的水平装甲。

    随着距离拉近,双方都将进入“避弹区”。

    到19500米的时候,“英宗”号发射的400毫米重型穿甲弹就能打穿“南达科他”号的主装甲带。相反,“南达科他”号必须将交战距离拉近到16200米的时候,才能用16英寸重型穿甲弹打穿“英宗”号的主装甲带。

    距离再一步拉近,到16500米的时候,“英宗”号就能用400毫米标准穿甲弹打穿“南达科他”号的主装甲带。相反,“南达科他”号需要把距离拉近到12500米,才能用16英寸标准穿甲弹打穿“英宗”号的主装甲带。

    当然,这只是工程师根据掌握的数据做出的大概估算。

    实战中,会出现很多的情况。另外,穿甲弹能否打穿装甲,也有一个比例。很多时候,即便距离拉得很近,穿甲弹也不一定能够打穿战列舰的装甲。如果运气好的话,恐怕在很远的距离上就能在战列舰的身上开几个窟窿了。

    当然,这些对比也能说明问题。

    按照当时的观点,英宗级战列舰对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有着明显优势,但不是压倒性的优势。

    作为一种“过渡”性质的战列舰,英宗级与太祖级一样,在原本就不太好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师与设计人员的努力,将其性能发挥到了极限。

    另外,作为快速战列舰,英宗级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最艰难的岁月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成为了帝国海军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