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巨浪在线阅读 - 浩洋霸主鲨鱼级大型巡洋舰

浩洋霸主鲨鱼级大型巡洋舰

    大白鲨号,鲭鲨号,双髻鲨号,牛鲨号,长尾鲨号,猫鲨号,大青鲨号,噬人鲨号,豹鲨号,狗鲨号,灰鲭鲨号,白鳍鲨号,巨齿鲨号,天使鲨号,灰鲨号,旋齿鲨号,剪齿鲨号,虎鲨号,剑吻鲨号,短吻鲨号,铰口鲨号,斑点鲨号,六鳃鲨号,尖鳍刺鲨号。

    海龙级的“高大全”让帝国海军得到了最好的战舰,可也让帝国海军无法承受。

    四艘海龙级的造价接近三艘皇帝级战列舰的价格,显然,即便在战时情况下,帝国海军也不可能大批量建造这种极为昂贵的战列舰。

    当然,采购价格仅仅只是战舰使用费的一部分。

    如果要进行大批量建造就不得不考虑使用期间的成本,比如弹药的价格,备件的价格,以及执行任务所需要的费用(其中燃油费占的费用最大)。显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海龙级大型巡洋舰的维持费都不会低到哪里去。

    当时,帝国海军算了一笔账。

    为海龙级装满燃油等各种补给品,并且在执行一次破交任务中使用三分之二的弹药(一般情况下,破交战舰若只剩下了三分之一的弹药,就会尽快与补给船会合),且作战时间为六个月(大部分破交战舰的极限持续作战能力),其执行一次破交作战的花费就高达一百二十五万帝国金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帝国海军批量建造的万吨级货轮的订购价格也只有五十万。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一艘战舰在战争期间的有效使用寿命只有五年(靠港时间不算),一艘海龙级可以执行六次作战任务,每次出动至少要击沉十艘以上的货轮才能保证投入与收益持平。因此,一艘海龙级大型巡洋舰至少要击沉六十艘万吨级的商船才能保证帝国海军不“亏本”。

    显然,这个指标高得有点吓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破交舰在被击沉之前平均只能干掉十三艘商船,其总载重吨不到八万吨。

    即便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标准来衡量,一艘破交舰在被击沉之前也只能干掉大概十五万载重吨的商船。如果海龙级大型巡洋舰在破交作战中的表现达不到普通破交舰的四倍,建造海龙级大型巡洋舰就是亏本买卖。

    当然,这只是从破交作战的角度来计算海龙级的价格是否昂贵。

    也正是如此,帝国海军仅仅订购了四艘海龙级大型巡洋舰,然后就开始设法寻求其他更便宜,并且能够完成需要海龙级才能完成的大部分任务的战舰。当然,这仍然是一种大型巡洋舰,只是其采购价格与维持成本必须远远低于海龙级。

    按照帝国海军当时确定的指标,新式战舰的两项成本必须降低到海龙级的百分之七十以下,而且这被确定为了主要设计指标之一,并且排在了首位!同时,海军也承诺,谁能设计出这样的战舰,将给予高额奖赏。另外,只要成本在帝国海军的接受范围之内,海军将大批量订购,以形成规模效应,让船厂有钱可赚。

    这次,青岛造船厂跑到了江南造船厂的前面。

    实际上,早在汪华华确定为海龙级使用300毫米主炮的时候,青岛造船厂就认为,用这么大的炮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另外,过大的主炮,会使战舰的防护水平相应提高,从而使战舰的排水量增加,最终使成本难以控制。

    最重要的是,七十三年型300毫米舰炮的价格不比六十七年型400毫米舰炮低(主要是制造数量过少,导致研制经费平摊到了每门舰炮上的价格过高)。另外,300毫米炮弹的采购价格也不比400毫米炮弹低多少。

    如此一来,海龙级的使用成本肯定非常高昂。

    也就在这个时候,青岛造船厂的工程师认为,要想建造出让海军“买得起”的战舰,首先就要采用口径更小一点的舰炮,而不能一味的追求火力。当时,青岛造船厂甚至自行筹资,重新启动了原先为平远级重巡洋舰设计的240毫米舰炮的研制工作。

    这笔投入很快就收到了回报。

    当帝国海军提出了新式大型巡洋舰的招标工作之后,青岛造船厂最先设计方案。只不过,四艘海龙级大型巡洋舰的建造工作集中在江南造船厂与大连造船厂进行,所以青岛造船厂没有从海龙级上获得任何经验。

    如此一来,青岛造船厂的设计方案从一开始就让帝国海军有点不上不下的感觉。

    比如,其24000吨的标准排水量,却只装备了8门240毫米主炮,这明显有点“马拉牛车”的感觉。另外,其四座双联装炮塔的火炮布置方式也让海军很不满意,必经当时海军对三联装炮塔有种特别的倾爱。还有,其仍然采用副炮与速射炮的辅助火力配制也让海军觉得没有多大的必要。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了续航能力方面,十六节时仅15000海里的续航力明显限制了这种战舰的活动能力。

    经过权衡之后,海军还是将设计工作交给了江南造船厂。

    当时,汪华华已经完成了海龙级的设计,只是正在集中精力设计省级战列舰。似乎海军不太信任别的总工程师,最终仍然让汪华华主导了新式大型巡洋舰的设计工作。这样一来,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汪华华不得不尽量减少设计工作量。

    毫无疑问,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新式大型巡洋舰成了海龙级的缩小版。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采用240毫米主炮之后,新式大型巡洋舰的排水量被削减到了20000吨,而且仍然采用了海龙级的火炮配制方式,即三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另外用130毫米舰炮充当副炮与速射炮的角色,减少了一种副炮。

    主炮确定下来之后,防护水准相应降低,排水量减少,对动力设备的要求也自然降低了许多。只是,海军的一些“格外”要求仍然给江南造船厂的工程师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有些麻烦甚至连汪华华都觉得头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额外”要求都是麻烦。

    比如,当时海军已经考虑到通过组织破交舰队的方式来加强海上袭扰与封锁能力。

    这是从对日战略封锁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单独行动的袭击舰与破交舰很难对付有护航战舰保护的大型船队,即便能够偷袭得手,或者能够打跑对方的几艘护航战舰,也难以保证消灭足够多的商船。

    可以说,即便海龙级再强大,也不可能同时对付20艘商船吧。

    如此一来,要想加强袭扰与封锁战的效率,就必须将破交舰集中使用。只是,当时帝国海军还没有相应的战术,暂时只考虑到用破交舰队来对付敌人的海上航线。

    到海龙级开始建造的时候,德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的活动给了帝国海军很大的启发。

    当时,德国海军的破交舰几乎都是单独出发的,却并不单独活动。到达北大西洋上之后,这些破交舰分散搜寻英美的运输船队,如有发现之后,立即把消息发回后方的指挥部,然后由后方的指挥部联系当时在附近海域活动的所有袭击舰与破交舰,然后集中力量对付运输船队。

    虽然这些战舰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但是其破交作战的效率明显比单独行动的破交舰高得多。从中,帝国海军也认识到了集团行动的重要性,并且对德国海军的战术进行了改进。即破交舰以舰队的方式活动,平时在敌人船队经常出现的航线上搜索,若有发现,将把消息发给旗舰,然后由旗舰直接召唤舰队里的其他战舰。这样一来,避免了由后方指挥部转送消息的麻烦,同时舰队里各艘战舰一般集中在某一海域活动,旗舰上的舰队指挥官也更加清楚前线的情况,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毫无疑问,海龙级就是破交舰队旗舰的理想选择。

    现在,海军只需要一种可以配合海龙级活动的大型巡洋舰。因为没有充当舰队旗舰的必要,所以这种大型巡洋舰不需要配备太多的电台与指挥设备,因此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采购价格(海龙级的指挥设备占到了总造价的百分之二十)。

    只是,除了这一点之外,其他的所有额外要求几乎都是在给工程师添麻烦。

    不说别的,在正式设计开始之后,海军竟然要求将新式战舰的建造价格降低到海龙级的百分之五十,为此可以适当降低一部分性能。

    毫无疑问,即便再怎么降低性能,在采用了240毫米舰炮之后,其基本设计框架已经确定了,除非大幅度削减零备件的采购价格,不然降低成本只是一句空话,没有任何船厂能够满足海军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汪华华想出了一个让别人都想不到设计思路。

    采用交联推进系统,从而将锅炉削减到四台,以此来大幅度降低采购价格。毕竟,战舰的动力在战舰的采购价格中占的比重非常大(海龙级的动力设备占到了总成本的百分之二十三)。如果能够减少四台锅炉,那么建造成本至少能够降低百分之八,加上减少指挥设备能够降低百分之十五,加上排水量,减少钢材用量之后,价格可以降低百分之二十四,以及新式主炮在批量建造后,可以让战舰的采购价格降低百分之七。综合一算,其采购价格能够降低百分之五十四,还超过了海军的要求。

    当然,最终是不可能比超过海军的要求的,道理很简单,交联推进系统本身就很昂贵。

    所谓的交联推进系统,就是采用蒸汽轮机带动螺旋桨的同时,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然后用发电机驱动连接在推进轴上的电动机,以推动战舰前进。当然,电力推进时,战舰只能以巡航速度航行,战斗时,仍然得使用变速齿轮箱。

    如此一来,发电机与电动机的成本就得计算进去,因此带来的结构成本也得算进去。

    当然,交联推进方式的设计思想是非常“前卫”的。

    在使用电力推进的时候,战舰只需要让两台锅炉与两台蒸汽轮机运转,也就是说,只需要使用一半的动力设备,另外一半的动力设备可以以怠速运转,以延长动力设备的无故障使用周期。另外,这也能提高锅炉的热效率,从而达到减少燃油消耗的目的。最重要的是,电动机可以无级变速,使战舰在巡航状态下可以随意的改变航行速度。

    好处多,缺点也很明显。

    那就是电力推进技术在当时还不完善。即便美国海军在几艘战列舰上采用了电力推进技术,可是帝国海军一直没有做类似的尝试,因为帝国海军知道,电力推进技术需要攻克的难关太多了。

    最关键的是,电力推进带来的成本问题是很难解决的。

    如果仅仅在几艘战舰上使用电力推进技术,其研制费用平摊下来,将导致每艘战舰的成本居高不下。

    这个问题,最终由海军出面解决。

    在承诺第一批订购十二艘,并且保证只要第一批战舰的采购价格不超出海军要求的百分之二十,海军就将订购第二批十二艘。

    显然,这已经不是“几艘”战舰了。

    相关的设计工作很快就全面展开,大型舰用电动机与交联发电机的研制工作也顺利推进。

    实际上,早在此之前,帝国海军就在搞电动推进技术,只是一直不成熟,将研制成果作为技术储备,而没有实际使用。毕竟,蒸汽轮机与变速齿轮箱用了几十年,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帝国在这方面一直领先其他国家,完全没有必要放弃自己的拿手强项,跟着美国搞电动推进技术,即便要搞,也只是做预先研究,而不是投入实际使用。

    因为大部分细节设计都是照抄海龙级,所以设计工作的进度比海军预料的还要快。

    在海龙级建成服役之前,江南造船厂就完成了所有的设计工作,相关重要设备的研制工作也陆续完成。

    海军没有食言,随即就向六家大型造船厂下达了十二艘的订单,并且将这种新式大型巡洋舰命名为“鲨鱼”级。似乎,这个名字已经意味着,这种战舰将成为大洋上的杀手,成为那些商船的杀手!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20350吨,满载排水量:24750吨,最大排水量:29850吨;总长:234.7米,水线长度:227.8米,型宽:24.5米,吃水:9.2米;定员:1328人。

    锅炉:4台七十三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三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65000轴马力,发电机:4台七十二年型交联式发电机,功率:42兆瓦/440伏,电动机:4台七十三年型交流电动机,功率:36兆瓦/440伏;推进:4轴4浆;航速:36节/16节(主机直接驱动/电机驱动),续航力:23500海里/16节,或8500海里/28节。

    主炮:9门七十三年型240毫米/L55型舰炮(3×3),副炮:16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8×2);鱼雷:2具三联装鱼雷发射器(各备雷20条)。

    主装甲带:120-200 50毫米,装甲甲板:80-140 80毫米,装甲隔舱:50毫米,炮塔:80-250毫米,炮座:250毫米,司令塔:120-250毫米。

    显然,交联推进系统还带来了一个很明显的好处,那就是战舰上用电设备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以往,一般都是用交联方式安装几台小型发电机为战舰上的用电设备提供电力。现在,在设计的时候,就采用了输出功率超过了电动机消耗功率的发电机,从而一并解决了用电设备的电力需求问题。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鲨鱼级大型巡洋舰上还有一台300千瓦与一台200千瓦的,烧柴油的发电机,以便在主发电机受损的情况下为抽水机等设备提供电力。当然,在一般时候,这两台发电机是不会使用的,毕竟柴油的价格太昂贵了。

    另外,在总体设计时,工程师为了控制住排水量,广泛的应用了“重点防护”的设计方法。可以说,鲨鱼级主要部位的防护都得到了加强,使其完全有能力应付重巡洋舰的威胁,而其配备的240毫米舰炮又能轻松干掉任何一艘重巡洋舰。另外,据后来的测试,240毫米穿甲弹对美国海军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都有足够的威胁力。

    当然,在总体性能上,鲨鱼级肯定比海龙级差了很大一截。

    这本来就是海军的基本设计思路,按照海军的想法,一艘海龙级配三到六艘鲨鱼级,不管在任何海域,即便是遭遇了敌人的老式战列舰,都能够给予敌人致命的打击,更别说那些只有轻巡洋舰与驱逐舰保护的商船了。

    最重要的,第一批鲨鱼级的采购价格仅仅比海军要求的超出了百分之十九点五。

    显然,这是六大造船厂“协商”后的结果。据战后的调查,在建造第一批鲨鱼级大型巡洋舰的时候,六家造船厂都亏了本,而且损失在总造价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八之间。也就是说,六家造船厂都是贴钱在为海军建造战舰。

    毫无疑问,民营造船厂是不会做亏本买卖的。

    按照六家造船厂的核算,在建造工艺成熟之后,第二批战舰的建造成本将比第一批降低大概百分之二十。而帝国海军仍然按照第一批的价格下达订单,因此只要完成了两批战舰的建造,造船厂不但不会亏,还会赚上一笔。

    海军也按照之前的承诺,在完成了第一批战舰的价格核算之后,下达了第二批订单。

    如此一来,鲨鱼级大型巡洋舰足足建造了二十四艘之多。显然,这也正好体现出,鲨鱼级是巡洋舰,而不是价格高昂的主力舰。

    从战术使用角度上看,除了参加支援陆战队的炮战之外,鲨鱼级的主要任务就是随同海龙号一同执行破交作战与护航作战行动。可以说,在整个大战期间,由这两种大型巡洋舰组成的破交舰队与护航舰队能够让任何一个敌人望而却步。

    也正是这两种大型巡洋舰让帝国海军看到了破交作战的希望,更让帝国海军真正认识到了“有组织,有纪律,有规律”的破交作战行动在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美英两国也很快认识到了保护海上航线,打击敌人海上运输的重要性。

    显然,当双方都认识到了破交作战的重要性之后,海军对大型巡洋舰的需求甚至超过了其他巡洋舰,这也使海军很快就提出了建造第三种,也就是性能更强大,战斗力更强的大型巡洋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