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4下元灯节
被自己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堵在套间里面,文珺也吓了一跳,待知道可以出去玩,她已经傻了眼了。 她原来还以为自己穿到了明代,却没有想到是架空,甚至对女子的束缚也不是那么多,有父亲兄长陪同,女孩子还可以出门游玩。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 被闷在家里,文珺都开始觉得无聊了。要知道,对于一个葛朗台,或者说具备葛朗台属性的人来说,无论男女,对金钱都无比渴望的。而讯息就是金子。被困在内宅,无法得到外界的讯息,就无法快速地积累更多的金子。对于文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文珺眨了眨眼睛,道:“那我要扮男装么?” 文瑾道;“这个倒是不强求。如果meimei喜欢的,也可以穿男装。我那里还有两件没有穿过的衣裳,是下面孝敬的,我也没有上过身。如果meimei需要,我这就叫人送来。还有冠,我有一顶紫金冠,那是我小时候戴过的,如今已经用不到了。如果meimei喜欢,我就送给meimei。到时候,我们几个一般打扮,倒也有趣。不过大哥的事情,那就劳烦meimei了。” 文珺歪着头想了想,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哥哥要带我吃遍京里所有的好吃的。” 二少爷刮了刮meimei的鼻子,这事儿就这样定下来了。 文珺不过是跟父亲撒了个娇,大老爷就允了,还将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好好地教训了一通,道:“你们琌meimei身上还有孝,四丫头身子也不好,都不去了。至于七丫头,你们要仔细,若是七丫头掉了一根头发,看我不打断你们的腿。”又再三叮嘱:“记着,多带些人手。上街的时候多小心,人多的地方不许钻。” 又搂过小女儿:“好孩子,乘着节下,好好乐乐。这一年到头也就这么几个机会可以光明正大的上街瞧瞧,可别错过了。” “那爹爹呢?” “爹爹已经有约了。那地方倒是不适合你们小孩子家去。记着,跟你哥哥出去的时候跟紧一些,外头也不是那么安全的,如果有个万一,那可见不到爹爹了,知道了么?” 文珺用力点点头,又将父亲的话重复了一次,表示自己知道了。大老爷这才放了心。 到了下元节这天,但凡要出去的都装扮了起来。大房的兄妹四个自然是一路的,二房已经久不在京里,自然找了三房的文琦作陪。他们都知道大房三兄弟求着小妹的事儿,也知道大房这次是有要紧事情的,也不来烦大房了。作为堂弟表弟什么的,总不好也对未来嫂子关注太多。 大房这边原来就跟宋家人约好了在庆丰楼这边等着的,可是等了又等,对方就是没有来,这坐在雅间里面的兄妹几个就坐不住了。文珺仗着自己年纪小,又刻意地往小了装扮,倒是可以趴在美人靠上往下张望,可怜她大哥,心里着急,又怕脸上带了出来,让弟弟meimei们看了笑话,已经是坐立不安了。 说巧也巧,窗外传来了歌声,这门口就有人敲门,可不正是宋家和杨家人? 这一年总共才两次的灯节,宋家和杨家适龄的女孩子们也都装扮了,跟着自己的兄弟们出来了。走在后面,让着杨家大少爷半步的,便是文瑜的未婚妻。 文瑜没有第一眼看出来跟在杨家大少爷身后的少年公子打扮的人其实是个女子,反而慎重地行礼,倒把人家姑娘闹了个大红脸。又有边上的一群少年人打趣,倒是得了一个呆头鹅的头衔。 文珺身上的事情这么顺利就完了。她年纪又小,自然是桌子边上坐着年纪略大的少年人,而像她这样的小孩子则是继续趴在美人靠上看稀奇。 这条街原来就不宽,加上张灯结彩的,越发显得街面狭小。如此一来,对面楼下那一群少男少女之间你来我往就越发显眼了。 侧耳听去,却原来人家在对歌,虽然用词不算文雅,却也直白,倒也有些意思。 只听少年人那边唱道:“灯火光光照彩楼,要论答歌我最行。姑娘答输不可走,嫁给大爷做老婆。” 显然,这又是一个暴发户人家的小子,听了两出不该听的戏文,也想学那等风流才子,去不想自己正好成了最讨人嫌的纨绔子弟。
果然,对面的女孩子们就有些不高兴了,三四个小姑娘当即就唾了回去:“灯火光光招人面,照着(音zhao)两个大面神。五官大细五相匀,一粒鼻子七八斤。” 俗话说,揭人不揭短儿。这下子,那为首的少年人就受不了了:“灯火光光照灯棚,照着一群女娃儿,一个做老婆还不够,全都嫁我来做细姨(小妾)。” 那为首的女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即答道:“灯火光光照街市,照着一只大鼻猪。抓到猪灶不知死,憨猫也疯想美人鱼。” 下面的人咬牙切齿,却不知道自己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文瑾挨着meimei也在美人靠上趴着,听完了对歌,便道:“这是哪家的孩子,居然在大街上唱这等好戏?” 在雅间里面伺候的小二也是机灵的,立即答道:“回这位少爷的话,这是城东的林家哥儿和黄家丫头,一家不过是商人之家,一家不过是放了出来的大户人家的奴仆,都算不得人物,只不过家里有几个闲钱略略装扮颜面而已。说起来这两家的孩子也算得是欢喜冤家了。虽然有话说林家的哥儿中意黄家的jiejie,可是每每闹出新闻的却是meimei。这不,今年又来了这么一出。大家都习惯了。每次灯节之前,赌庄那边还会下注,这两个孩子会在哪条街上唱新文呢。” 却原来是这么回事。 文珺的脑袋里面瞬间就脑补了无数的故事,想到有趣之处,更是笑得开心。 宋家的一位少爷听了,道:“想来这就是出门开风景,却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罢。” 屋里又是一阵大笑。 门口有人接话道:“如果说好风景,那我倒是知道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