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崇祯:重征天下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处决匪徒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处决匪徒

    热门推荐:

    冬日初升的太阳又大又圆,将被积雪覆盖的莽原染上了一片金色.群山之中,一条小河蜿蜒折向下游,河水的冰面上反射着阳光,犹如一条金色的丝带.

    然而与这迷人的景色极不相称的是,那条小河沟边,二百多人被五花大绑,一字排开地面向河水,面无人色地跪着.

    而在他们身后站着的,则是手捧鬼头大刀的士卒,一个个昂首挺胸,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自己身前的犯人.

    不远处,信王朱由检高高地站在战车之上,一脚踏着佛郎机炮的炮口,深吸了一口气,掩饰着自己的紧张,缓缓地说道:"斩!"

    "信王有令,斩—!"

    传令官拖着长声,将那个"斩"字清晰地送到了每个人的耳中.

    那些临时担任刽子手的士卒,早已等得不耐烦了.此时终于得到命令,立即高高举起鬼头大刀,对准犯人后脖子上两块最突出的颈骨之间,狠狠地劈了下去.

    只听得"咔嚓,噗噗噗,咕噜咕噜"之声不绝于耳,二百三十二名土匪,在不到十秒钟的时间里,全部脑袋搬家!

    二百多具无头的躯干狂喷着鲜血,栽倒在小河沟中,将原本亮闪闪的冰面,立时染成了一条血渠!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朱由检仍被这骇人的场面吓得手脚冰凉,赶忙垂下头去,不敢再看.

    不多时,负责监斩的中军官身上带着一股浓重的血腥气,大踏步走上前来禀报:"殿下,千户大人:行刑完毕,二百三十二名匪徒,全部就地正法,请殿下,千户大人验刑!"

    "不看了不看了,咱们赶紧启程!"朱由检强忍着胃里的翻江倒海,跳下战车,想翻身上马,却因为手足发软,爬了几次都没能上去.

    直到戚家军的士卒全部开拔,穿过那道幽静的峡谷,那极度血腥的场面,仍在朱由检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这是朱由检第一次下令杀人.他只不过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吐出了一个简单的音节,二百多条鲜活的生命,就在刹那间走到了终点.

    在那一刻,朱由检的心情极其复杂.

    一方面,他发现手握生杀大权,是一件极爽的事.只要一声令下,无数人头落地,谁敢不凛遵己命怪不得多少人抢破头也要当皇帝,实是这权力的滋味太过诱人!

    而另一方面,他自前世穿越而来.在那个时代,法治观念虽谈不上有多么深入人心,但像处决罪犯这等人命关天的大事,也是要经过一审二审,案情复杂的还要反复重审,最后经最高法院核准,才能执行死刑.往往一场官司审下来,已经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死囚在狱中吃喝不愁,活得还挺滋润.

    可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人命简直如同草芥一般.没有任何形式的审讯,只凭自己的冲冠一怒,这二百多名土匪就立即被斩首!

    在这二百多人里,有没有刚刚加入,手上还未沾血腥的初犯他们的家人,是不是还在家中傻傻地盼着他们回来至少,他们都叫什么名字这一切的一切,已随着那明晃晃的鬼头大刀的落下,再也无法深究.

    朱由检无暇去想,也不敢去想,他怕那些无名的鬼魂在空中跟着他,突然间发狂般地打马狂奔!

    戚美凤见朱由检有些不对劲,在山中纵马疾驰又十分危险,急忙追了上去,牢牢地拉住朱由检的坐骑的缰绳,将马速缓缓地降了下来.

    "殿下!殿下!"她那一遍又一遍温柔的呼唤,才将朱由检从如地狱般混乱可怖的思绪中解救出来.

    "美凤,我…我是不是下令将他们都杀了,有些太过草率了"朱由检喃喃地道.

    "殿下,他们根本不是人,而是披着人皮的畜牲,留着只会为害百姓!"戚美凤劝解道,"如果殿下不在,末将一样会将他们斩尽杀绝!"

    朱由检狠狠地吐了一口胸中的闷气,缓辔向前走了几步,如释重负地道:"脑袋掉了,可就再也长不上了!我没杀错他们!"

    戚美凤默默地跟在朱由检的马后,敬佩地望着他的背影.

    她在心中暗想,如今的皇室成员,早没有了大明开国之初时的生气,个个沉溺在安乐窝中醉生梦死.只有这位信王殿下是个例外,他虽然浑身毛病,但又敢作敢为,关键时刻能体现出无以伦比的勇气.而对那些普通的百姓,甚至是作恶多端的匪徒,他都是那么的在意,绝不像很多高官显贵,只要能满足自己的私欲,哪管他人的死活.

    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何如此另类戚美凤凝望着他,竟然有姓了.

    "美凤,你说那个什么黑风山,离遵化如此之近,怎么遵化的官军不知道将他们剿灭难道他们都是聋子或者瞎子么"朱由检猛然回头嚷道.

    戚美凤正在想心事,冷不防被他吓了一跳,赶紧收摄心神道:"末将也觉得奇怪.此地离遵化不过十余里,昨夜我军与匪众厮杀如此激烈,还发射了佛郎机炮,怎么遵化的守军竟无动于衷,也不来支援"

    "咱们抓紧赶路,等到了遵化,我非好好骂那里的守将一顿不可!啊哟…".[,!]朱由检突然在马上痛苦地呻吟起来.

    "殿下!您怎么了"戚美凤慌道.

    "那什么…也没什么事,昨夜不是只顾着打仗么,忘了那个…排毒了,可能是有点发作!没关系,我挺得住!"

    戚美凤满头黑线,一朵红云飞上脸颊,心中暗嗔:这个人真是的,怎么一会儿都没有正经!

    不到一个时辰,转过最后一道山梁,地势突然开阔起来,在群山环抱之中,出现了一处方圆二十余里的谷地.

    在那片谷地的正中,一座巍峨的城池雄踞于此,扼守着南来北往的要冲.

    "遵化到了!"朱由检兴奋地叫道.

    "且慢!"戚美凤眼尖,指着城墙外围大片的圆形帐篷道,"那不是蒙古包么怎么蒙古人竟来到了这里"

    朱由检顺着她指的方向一看,果然见遵化城周围,扎下了成百上千顶大小不一的蒙古包,其中间或有骑着骏马的蒙古骑手,从帐篷之间一闪而过.

    戚美凤心中一惊:难道是蒙古人打过来了她厉声高呼:"全军戒备!"

    戚家军的士卒赶紧摆开车阵,拉好架势,严阵以待.

    可是朱由检和戚美凤又观察了半天,只觉得遵化城周围的气氛十分诡异.

    那四面的城门大大地敞开着,吊桥也放了下来,不时有推着大车,满载着货物的百姓来来往往.

    而城头之上,明军的官兵懒洋洋地斜倚在垛口上,连兵器都没拿.一些蒙古人竟纵马来到城下,隔着城墙与城上的官兵攀谈,看起来气氛十分融洽.

    朱由检和戚美凤正在疑惑间,突然见遵化的南城门处冲出一队明军骑兵,远远地冲着这边而来.

    行至百余步处,那为首的将领高声喊道:"前方可是信王殿下的车仗"

    朱由检扯着嗓子喊道:"我就是信王朱由检!你是何人"

    那将领听了,纵马疾驰过来,在十步之外滚鞍下马,大礼参拜道:"末将遵化参将张铭,迎驾来迟,望乞殿下恕罪!"

    朱由检见来人獐头鼠目,形容猥琐,想不到他竟是堂堂三品参将,遵化城的边军主将.他上前将张铭扶起,疑惑地问道:"张将军,遵化城外怎么有这么多蒙古包是蒙古人么"

    张铭谄媚地笑道:"殿下,那是朵颜部的蒙古人.他们是来互市的."

    经过他的一番介绍,朱由检才知道:原来明代以长城为界,与蒙古诸部落分隔开来.但蒙古人只会放牧不会种地,除了牛羊马匹,再无别物出产.而且只要稍有天灾,水草不够丰盛,便会闹饥荒.

    而游牧民族对这种情况倒也习以为常,每遇到这种年景,他们只有一个字的应对方针:抢.

    数百年来,蒙古诸部落屡屡犯境,大肆抢掠.明军虽严防死守,却总也防不胜防,败多胜少,甚至酿成了"土木堡之变"那样的巨祸.

    直到隆庆年间,借着俺答之孙把汉那吉降明的机会,在当朝首辅张居正的谋划下,朝廷与鞑靼大汗俺答终于达成封贡协议.大明除每年送给蒙古人大批钱粮外,还开放十一座边境城市,允蒙古人入关互市.

    这遵化正是十一座城市之一.大批蒙古人,尤其是与遵化紧邻的朵颜部部众,一年中多达数月在遵化城外扎下帐篷,与城内的百姓,以及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行商进行互市,出售马匹,皮毛等草原特产,换回日常生活所必须的盐巴,铁器和茶叶.那些大小不一的帐篷,也就是一个个的交易摊位.

    朱由检这才恍然大悟.戚美凤也放下心来,让戚家军解除戒备,开进遵化城中.

    回城的路上,朱由检将在途中遭到大股土匪袭击的经过对张铭讲了一遍,沉着脸问道:"张将军,遵化城外有这么多土匪,你为何不派剿灭"

    张铭忙道:"这些年天灾频仍,附近百姓民不聊生.倒是有些泥腿子打起了歪主意,偷偷地隐匿在山中,不时抢掠.但这些人狡猾得很,出则为寇,归则为民,且往往分散行动,无迹可寻.末将派兵进山剿了几次,连他们的影子都摸不到.还是殿下天纵神威,将这些贼匪一网打尽,末将…"

    "行行行,打住!"朱由检不耐烦地打断他道,"说了半天,你是一仗也没和土匪打过!"

    "末将惭愧!"张铭涎着脸道,"殿下一路辛苦,还请先入城休息!"

    朱由检刚要策马进城,却见那数百顶蒙古包中,有一处突然sao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