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断更引发的大猜想
林子轩虽然离开了上海,但和他有关的风波并没有平息。 不说还在热映的,也不说孟晓冬即将推向市场的唱片,只说他在报纸上发表的小说,就足够引起热议了。 为了完美结束,他赶了几天稿子,在离开前把最后三万字给了严独贺。 严独贺先睹为快,看完后拍案而起。 “好一个华山论剑,好一个郭靖,好一个成吉思汗。”严独贺激动道。 这个结局虽然和历史不符,但却意味深长。 特别是最后郭靖和成吉思汗的对话,有关于“英雄”的争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英雄,是杀人灭国的豪强,还是救民于水火的侠客。 “我一生纵横天下,灭国无数,依你说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话!” 这无疑是对战争的反思。 在这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作者这样写似乎别有深意,把整篇小说的高度又提升不少。 严独贺看的心潮澎湃,想要邀上三五好友痛饮一番,如此方能尽兴。 好文章可下酒,这才是文坛的佳话。 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严独贺是个随性的人,不愿意自己一个人欢喜,他决定明日把这三万字全部刊登出来,和上海的读者共襄盛事。 原本每天连载三千字左右,多则五千,少则两千。 林子轩留下了十天的份量,但因为严独贺有稿子任性,在林子轩刚刚离开上海的时候,就完结了。 这部连载了九个多月,共计一百一十多万字的小说就此终结。 第二天,看到的读者不敢置信。 虽然知道小说就要结束了,可没想到完结的如此之快。 能够一次看完自然是心满意足,但看完之后却有着深深的空虚感,以后不用每天期待接下来的剧情了,不过总有些依依不舍。 我们明天看什么? 上并没有金勇先生的新书预告,说明明天看不到新的武侠小说了。 普通读者担心不已,但评论界却沸腾起来。 这部红遍上海滩,万众期待的小说终于写完了,他们也能重新审视这部小说,从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历史背景等等角度进行全面解析。 评论界就是靠这个混饭吃的。 让不少人失望的是小说最终没有写崩,收官很完美,否则他们就能大肆批判一番了。 毕竟赞扬这部小说的话太多了,吸引不了读者的注意,能够骂一骂总是好的。 这类借助真实历史背景虚构人物的武侠小说并不少见,不过只有写出了大格局和大情怀,可以说是让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即便是在北平推崇新文学的文人也对此赞誉有加,因为还为推广白话文写作做出了贡献。 小说中对白话文运用的非常纯熟,让人丝毫不觉得生硬。 这种如此成熟的作品似乎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就像是其他人还在学习拼音,有人已经开始造句了。 不管怎么说,必将在通俗小说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报纸上长篇累牍的报道,普通读者却感觉到了**。 普通读者对这类报道很认同,也觉得这是一部好小说,但再好的小说也完结了,生活还要继续下去,他们需要新的小说。 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了,这里毕竟还有金勇先生的。 随着情节的发展,令狐冲的个人魅力逐渐展现出来。 以前抱怨的读者也接受了这种设定,慢慢沉浸在故事之中。 在后世,的成书比晚,无论是作者的写作手法,还是情节设计都比要成熟。 其中所涉及的场景、人物以及各类武林人物交手搏斗的场面不可胜数,但历历写来,景随情转,变化无穷而皆能贴合生活。 更别说,跌宕起伏的情节,波谲云诡的故事引人入胜,难以自拔。 虽然要等上一周才能看到,但总算是有个盼头不是。 然而,让他们失望了。 最新一期的上没有的连载,只有一个声明,金勇先生在完结后,想要休息一段时间,去旅游散心了。 读者顿时郁闷了,这是不给人活路啊! 平禁亚比读者更郁闷,这原本是提高销量的大好时机,可惜林子轩没有给他留稿子,这一断更就要两三个月。 他原本想找人代写的,但被林子轩断然拒绝了。 代写这种事情在民国时期的文坛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是对于连载的小说而言。 谁没有个头疼脑热,家里出事的时候,这时候找熟人代写是正常现象。 即便是后世的,其中也有代写的部分,就是游坦之和阿紫的那一段,并且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了。 因为连载的小说一旦断更,不说没有稿酬,还会流失读者,给报社带来损失。 林子轩却不愿意找人代写,他不缺钱,报纸就是他自己的,所以没必要找人代写,从而影响了小说的质量。 原本金勇先生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大家能够理解,毕竟写耗费了心神,休息就休息了。 可有细心的读者发现在断更的同时,也断更了。 给出的理由是,黄毅先生写书劳累,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旅游散心。 有人就戏言金勇先生和黄毅先生不会是一起去旅游了吧! 这件事引起了八卦小报的注意,他们仔细翻阅了和的发书时间,发现这两本小说几乎是同时发书。 刊载在,刊载在。 随着被批判,退出,转而刊载在,随后金勇先生在上连载。 不查不知道,这件事透着蹊跷。 记者向周瘦绢和严独贺进行询问,两人都笑而不语,而的主编平禁亚更是一问三不知。 于是,在知情者不愿意透露消息的情况下,各种猜测纷纷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