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太后发难了。 没有一丝转圜的余地,待刘邦刚进殿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群臣一声不吭,一个个的,犹如老僧坐禅,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什么都没有看到。整个大殿内静悄悄的。 这些老东西全是王八蛋啊,刘邦在心里暗骂这些人精的八辈祖宗,虽然不爽,但脸上的笑容不减半分,姿态更是恭敬“母后息怒,容儿臣细细禀告,这完全是个误会。” “误会?”太后嘴角露出一抹戏谑的笑容“皇帝认为这是误会?孤怎么觉得这是挑衅?公然的挑衅!” 太后威严的声音在空旷的殿中回荡,余音绕梁,久久不歇,刘邦背后的寒毛都竖起来了,这气场真他妈强大! 说起来,在这大渝皇宫住了已有月余,刘邦还从未见过太后发怒的样子,平日里她对刘邦说话的时候温言润语,可不是现在这样的啊。 看着那些个噤若寒蝉,仿佛鹌鹑一样的文武大臣,刘邦不由感慨“执政数载的帝国的女主人,果然非同凡响。” 太后一挥袖子继续说道:“孤知道,有些人看不惯孤当这个皇后,背地里偷偷摸摸的散播谣闻,妖言惑众,更有甚者,整日在密室内与人谋划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心思之歹毒令人发指!这是什么行为? 小人尔!尽是一些小人,你们以为孤真的聋了?瞎了?任你们胡作非为?真是笑话!更加可笑的是,这里面不少还是朝廷重臣。 素日里,你们口口称称说自己是忠臣,大大的忠臣,可你们扪心自问,你们干的那些事有哪一件是忠臣能干的出来的? 孤虽然年迈,却还没糊涂到忠jian不分的地步!你们都是先帝一手提拔起来的朝廷命官,是大渝的栋梁,孤恐伤先帝遗德,对你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盼着你们能早日悬崖勒马。 孰知,你们竟得寸进尺,丝毫没把先帝放在眼里,如今更是欺到孤的头上了,撺掇皇帝,推波助澜,意欲何为?造反吗?” 最后几个字,太后已经开始用吼了,别说底下那些臣子了,就是九五之尊的刘邦也不由感到几分胆寒。 “臣有罪——” 大臣们纷纷出席叩首,太后已经说到这份上了,他们若还是无动于衷,那就真的是无礼了。 法不责众,自古以来就是一条普世法则,太后指桑骂槐,大臣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不屑者有之,讽刺者有之,心虚者亦有之,不管咋样,现在这形势必须得抱成团啊。 刘邦看着他们此刻的表情,心中的钦佩之情顿时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那一脸的愧疚与悔意真诚的不能再真诚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入戏这么深,装的这么像,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太后对眼前的情景丝毫不感到惊讶,她语气稍缓“先帝曾有遗诏,在皇帝还未加冠成年时,由孤代为处理朝局琐事,这些想必诸位臣工都很清楚,今日这道皇帝下发的圣旨未经孤同意便留档执行,不合规矩,就此作废!诸位臣工,可有意见否?” “太后所言极是,天大地大,规矩最大,这个口子不能开,臣同意废除这道不合法度的圣旨。”一个身着绯袍的中年官员站了出来。 刘邦落座用余光瞥了一眼,是刑部尚书蔡商!此人年方三十有五,是六部尚书中最年轻的一位,其晋升速度之快可谓是传奇。 他一无资历,二无政绩,能力只能算得上是中等,能有现在的风光,全都是太后给的,故而唯太后之命是从,是太后的脑残粉之一。 “臣,附议!”大理寺卿顾让也站了出来,此人是大渝朝堂上为数不多的老臣。 先帝刘跃刚登基时就已身居少卿之位,在大理寺辛辛苦苦干了大半辈子,没有功劳,光算苦劳,得个大理寺卿的位置也是理所应当,为何他也成了太后的脑残粉? “臣,附议!”工部尚书也站队了。 看着这些大臣一个个出来表态,刘邦的心里也是越来越冷,魏鞅办事的效率很高,锦衣卫虽然还未建成,但凭借经营多年的听雨楼,也给了他不少助力。 比如这些大臣们的履历,魏鞅在第一时间就做了汇总交给他,上面的内容很详细,别人知道的以及别人不知道的,上面都有。 这让刘邦对整个朝堂的了解一下子变得全面起来,别的不说,如今但凡在朝堂上有点名气的,刘邦都能知道此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过往,而不再和以前一样,只闻其名不知其人了。 在一番喧嚣当中,众臣终于站队完毕,刘邦看了一眼,好嘛,整整二十七个!其中还有三个尚书级别的大官。 虽然和整个朝堂官员相比,这个数量还不算太多,但能在这时候表态支持太后,就说明这些人都是死忠于太后的。 除去不愿意站队的,两面三刀,见风使舵的,跟随宰相的,真正与刘邦站在一边的人又有几个呢?刘邦心中暗叹“这就是老爹给我选的臣子啊。” 大渝的朝堂腐朽与否,他现在还不敢妄下论断,畸形,这是肯定的,你看看这些大臣就知道。 公开反驳皇帝亲发的旨意,这是何等的胆大包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从大势这是人之常情,刘邦很明白这些道理,但这并不妨碍他感到不爽。 说到底,他还是太小了。至少在别人眼中,他还是一个不能当家做主的小皇帝。 愤怒,屈辱,忐忑,无奈,种种情绪混杂在一起,他突然有些厌倦——厌倦尔虞我诈,厌倦如履薄冰,厌倦了权力。 做一个闲云野鹤的人多好,就像前世那样,虽然穷困潦倒,被人轻视,但怎么说也能活的自在不是? 这些情绪转瞬即逝,他的心恢复清明,身体虽是十二岁,但灵魂即将奔三,他自然很清楚很多事情没有如果,怨天尤人,打退堂鼓那是懦夫所为。 既来之,则安之,雷锋同志是他从小的偶像——要做一颗风吹不走,雨刮不跑,雷大不动的螺丝钉。牢牢钉在封建主义的基石上,做一辈子的皇帝! 站队完毕,太后看了一眼殿中大臣,不依不饶问道:“剩下的诸位臣工可是有其他看法吗?”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太后的做事风格,刘邦还是有所了解的,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谋定而后动。 谋则周全,动则迅疾,她既然打定主意要在今晚解决此事,就绝不会再等到酒至半酣之际。 这事,你们必须给老娘个说法,不给?哼,这饭咱们就别吃了! “回禀娘娘,陛下言出法随,既已在众民面前发下圣旨,如此贸然废止,有损陛下,朝廷威信,事关国体,还请娘娘三思。”一直沉默的宰相大人不得不发言了。 太后哦了一声“那宰相是认为孤此举不妥了?” 霍政撩起衣袍跪倒在地,不急不缓道:“老臣不敢妄议娘娘决断,只是此旨意是陛下亲发的,废与不废最好还是问一下陛下的意思。” 刘邦一愣,终于有人在意他的存在了,虽然这份在意他很不想要“这是把老子推到风口浪尖上啊。”
他看了宰相一眼,随后又与太后对视,太后的眼睛里闪烁着摄人的精光,就像是一头母霸王龙进食时的样子,充满了警告意味。虽然被她瞅的毛骨悚然,但此时必须得直面她了。 刘邦眼睛一眨不眨,脸上带着平时看不到的和煦笑容道:“母后与在座列臣明鉴,朕往日多嬉戏,不识圣贤之书。今天去屈子庙祭拜方知圣贤虽逝,然精神仍在。其德如煌煌明阳,照耀华夏四方,其魂如皎洁皓月,洗涤世人心灵,此乃我华夏族群,文明邦国之脊梁! 朕顿感汗颜矣,礼罢,见万民同恸之场面更是心受震动,三闾大夫如此大贤却只屈尊于三丈小庙,我辈待之何其薄也?遂下旨为三闾大夫正名。 谁料想旨意拟成却因朕一时失误,未送太后品鉴盖玺,这是朕的过错,在此,儿臣向您请罪,还希望母后莫怪。 然,朕敢对上天发誓,此举实乃顺从民意,出自肺腑,绝无半点私念。还希望母后看在儿臣决意痛改前非,以及天下万民的份上,破一次例。” 刘邦还是选择了站在太后的对立面,不是他被人怂恿,热血上头,一下子不知道天南地北,而是他根本别无选择。 霍政说的很对,他是皇帝,皇帝说过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射出去的箭,不可能收回,刘邦再昏庸,也知道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子。 从这一点来看,太后失算了,或者她以为,刘邦还只是那个唯唯诺诺,唯她是从的小屁孩?以为可以吓住刘邦? “请娘娘破例——” 在霍政的带领下,无数‘请娘娘破例’的声音响彻大殿,其间虽有几句不合群的斥责之言,如“尔等无礼,竟敢公然胁迫太后娘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他们的声音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太后胸口一起一伏,目光冷的吓人,过了许久,她咬牙说道:“皇帝英明神武,求上好学,这是我大渝江山社稷之福,孤怎能不成全?准了!” 蔡商上前一步急道:“娘娘,这个口子不能开啊。” “是啊,娘娘。” 礼部尚书吴应哲正色道:“先哲有云,知错就改,善莫大焉,陛下年幼,生性跳脱,全赖神灵之庇佑,终开窍顿悟,你不仅不为之所喜,反而阻拦再三,蔡大人,你这是目无君上,当以大不敬治罪!” 蔡商怒骂“老匹夫,满口胡言,我只是就事论事,何曾不敬陛下?” “公堂之上,不得聒噪。”太后摆手让蔡商下去,随即看着霍政道:“孤既应允,宰相就不要跪着了。” 霍政抬起头又俯首“娘娘,老臣还有一事,想请娘娘成全。”太后眸中闪过一缕杀机“哦?何事啊?” “老臣请娘娘主持陛下亲政!” “嘶——”刘邦无比清晰地看见太后的瞳孔猛然一缩,随即,自己整个人也呆住了。 这就是霍政的后手啊! 在太后咄咄逼人时,他以退为进,成功从刘邦身上找到了突破点,使太后败退,紧接着再趁胜势提出让刘邦亲政的请求。 趁他病,要他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釜底抽薪,这一整套组合拳,计中计用的可谓是出神入化。 沉默的宰相终于反击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杀招,这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真是高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