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蚁贼在线阅读 - 46 鏖战

46 鏖战

    数百辆牛车,卷起铺天盖地的黄尘。

    战鼓与牛叫,响彻天地。车队冲过了潘诚部的前阵,形成一个宽大的扇形,风驰电掣的撞向关世容部的阵地。牛奔跑的速度与战马不能相比,但是短距离的冲刺,还是很快的,数千条粗壮的牛腿奔踏在地上,地面为之颤抖。

    关世容延揽的幕僚,对兵事并不精通,看见这千牛奔腾的场面,不由面色发白。

    ……

    与此同时,发白的天空下。

    惠和城外,世家宝部也已经列阵完成,正式展开了又一次的攻城,千军万马呐喊着,一波波向城墙涌来。城上城下,战旗飘扬。火炮在怒吼,投石机投掷出去的石头,呼啸着落在彼此的头上。

    强弓劲弩,箭矢如蝗。

    蒙元军队配备的箭矢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长的飞箭,一种是破甲箭。将近一米长的箭杆,在射程的距离内,能轻而易举地穿透盔甲,射入躲闪不及的士卒们的体内,发出“噗噗”的闷响。

    试探性的进攻了一会儿,世家宝寻找到了城防的薄弱之处。

    他挥舞军旗、催响战鼓、吹动号角,调动后续部众压上,并射出鸣镝,指挥前线的战士们,转变主攻的方向。李邺提抢而立,他身边有传令官,向着世家宝所射出鸣镝的方向,亦射出鸣镝,提醒防守的士卒们该重点防守的位置。

    一支箭矢,由城下射来,力道甚猛,大约应是从劲弩中射出来的,贴着李邺的鬓角,一掠而过,深深地刺入了垛口的砖石缝隙。扈卫李邺的亲兵们,惊出了一身冷汗。按照军法,主将阵亡,亲兵皆斩。

    而李邺,面对着如蝗的箭矢,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

    关世容连连眨眼。

    牛车组成的车阵,风卷残云也似,穿过两军阵前的开阔地。那奔牛粗重喘息、发红的眼,奔驰时贲张的肌rou,已经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快到关世容部阵前的时候,有辆牛车碰到了地上的小石头。车手到底训练不足,快速运动中,无法保持车身的平衡,一侧的车轮翘起,踉跄驰行了片刻,随即倾覆翻倒。连车带牛带人,两千多斤的重量,摔倒地上,砸出弥漫的尘烟,连滚带翻的,翻腾出好几十米,险些就撞入了关世容部的前阵。

    相距百米,可以射箭。

    牛车中的弓手,伸臂展弓,仰天而射,千矢如电。关世容部前阵的盾牌手,猫着腰,举起盾牌,掩护自己的同时,护住了后边的箭手。就好像是密雨打上了雨棚,高空落下的箭矢,大多坠刺其上,少部分见缝插针,穿透盾牌与盾牌之间的空隙,落入士卒群中。

    有的士卒被刺中了大腿,有的不走运的,被穿透了脖颈。

    第一波箭雨过后,第二波箭雨又到。因为距离更近,射的更高,箭矢的穿透力更强。许多盾牌都被它们穿透了,好几个士卒举着盾牌的手,被箭矢钉住,鲜血横流。但是没有一个人叫痛,更没有一个人丢下盾牌。

    “大人,牛车将近,如何应对?”

    关世容没打过这样的仗,猛的一下,想不出办法。既然想不出办法,便以常规战术应对,看看效果如何:“箭!”

    好在参战的海东士卒,皆为老兵、精锐,有过许多次的战斗经验,比较镇定,由军官们约束着,整个的阵型依然保持得很好,没有因为猛牛来袭,就产生慌乱。随着号令,盾牌手掀开盾牌,弓弩手向天放箭。

    牛车没有盾牌的保护,只有不多的牛身上,绑了些牛皮之类的护甲,漫天的箭雨射到,接二连三地中了目标。牛,皮糙rou厚,不中要害,一箭难以射死。受了伤的牛,越发的暴烈。临敌不过三矢,双方短促的箭雨很快结束,牛车奔至阵前。

    弓矢手后退,长兵顶上。

    盾牌手半跪在地上,将盾牌放置肩膀,重新竖立起来。这个动作看起来很容易做到,其实很难。没有非比寻常的勇气与严酷的训练,谁敢在怒牛奔腾、将及面前的时刻,还能以血rou之躯,如岩石、山峦一般,稳稳不动,守住防线呢?

    数米长的长戈、长枪,透过盾牌上的枪眼,穿透此出。

    枪手们把长戈、长枪斜着放在地面,侧身握住,一脚在前,顶住戈、枪的尾端,一脚在后,支撑着身体。牛车上的潘诚部卒,执长兵的cao起长兵,拿弓矢的也换上枪戈。就如同泥石奔流,又仿佛江河决堤,两军猛烈地撞击在了一处。

    天地为之色变。

    ……

    天地为之色变。

    放眼去看,闾阳城下,尽是无边无际的攻城元卒。数十具云梯,搭在城头,披挂数层重甲的勇士居前开道,主力大部队,紧随其后。

    成千上万的士卒,附着在高高的城墙上。下边,是世家宝的督战队,虎视眈眈;上边,是如林的竹竿,悬挂着他们曾经阵亡袍泽的头颅。而敌人,——守城的悍卒,就在竹竿之前,磨刀霍霍。

    极端的刺激,造成了疯狂。元军的攻势,较之以往数日,猛烈数倍。

    世家宝带兵已久,当然明白李邺坚守惠和之目的。惠和城久攻不下,数万大军困顿城下,时日一长,军力必疲。惠和后边还有第二道防线,数千海东士卒蓄势待发。军力一疲,莫说克敌,到时候怕连自保都会困难。

    他亲自带了一队嫡系,督战城下。

    前两个月,他往大都送了好几封的求援信。蒙元朝廷目前倚仗的兵力,多为地方武装集团,比如察罕、孛罗等人。察罕、孛罗两人,一个驻扎河南,一个屯驻河北,陕西也分别有他们的一部分人马,相距辽西太远,且他们两人,分别各有自己的军事任务,调不过来。

    蒙元朝廷无军可派,无兵可援,无奈,只好搜集兵库,给世家宝送来了许多的火炮、铠甲,姑且聊胜于无。

    世家宝之所以能够时隔数月,便又能聚集起一支军队,大都给他送来的铠甲、兵器,实在功不可没。特别是火炮、投石机,得到了极大的补充,这时都摆在了城下,集中一处,猛烈地轰击着城墙的一角。

    火石迸发,硝烟遮目。

    每有炮响,皆惊天动地。连带投石机投掷的石块,如果把几次攻击的总量加在一处,不算击中城墙的,即便只落入城内的,堆积如山,几乎有半个内城墙那么高了。城内靠近城墙的民居、屋舍,悉数毁于一旦。

    李邺遵守了他的诺言,城在人在,半步不离城头。

    他冷静地观察着敌人的动向,时不时发出一句简洁的命令,或者给陷入危险的城头地段加强炮火、矢石的增援;或者调集预备队,将抢上城头的敌人勇士重新打落下去;或者指挥民夫,冒着战火,紧急填补城墙崩裂的缺口。

    历经多日的鏖战,惠和城墙早就千疮百孔。能坚持到现在,城池尚且未曾失陷,简直就是个奇迹。

    ……

    奇迹发生在关世容的眼前。

    数百盾牌手组成的坚壁,居然牢牢地扛住了牛车阵的冲击。双方的枪戈手,刺出、挥舞,接触的瞬间,血花四溅、血rou横飞,受创的士卒像砍倒的树木似的,纷纷栽倒。盾牌的防线被撞出了一处处的洼陷,潘诚的牛车翻倒了数十辆。

    原本居先,后来靠后的牛车鼓手,变换了一下击鼓的频率。潘诚后阵传出苍凉的号角声,旗帜摇动。冲阵不成的牛车散往两侧,颠簸着二度聚集,绕了一个圈儿,拉开足够的冲锋距离,再一次咆哮着,向盾牌防线撞击过来。

    比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车战战法,每一辆的战车后边,会有数目众多的徒兵,跟在车后徒步奔跑。这些徒兵,通常没有铠甲,用的兵器也十分简陋。当彼此战车交战之时,他们可以做为一种补充的力量。

    潘诚学了个十足。

    牛车展开第二次冲锋,他的后阵亦同时开始驱赶着前阵的壮丁,向前运动。他的战术很明显了,牛车冲阵、步卒掩杀。关世容眉头深锁,他尽管看出了潘诚的用意,但是面对数百头怒牛,却无计可施,他深感棘手。

    “大人,敌人两牛一车,冲击力太大,非人力可比。我军的前阵,怕顶不了太久。该如何应对,请大人速做决定。”

    一个军官满头大汗地跑上了望楼。他满面灰尘,浑身血污,正是由第一线而来的信使。

    “郑千户怎么说?还能坚持多久?”

    郑千户即负责指挥盾牌手的军官。

    那信使答道:“至多能再顶住敌军两次的冲阵。郑千户叫末将转告大人,他提议,认为不如派出一部人马,试着绕过敌人之车阵,迂回至敌军的后方。敌人军中多有被裹挟的壮丁,如果将他们冲乱,则牛车阵自然破解。”

    关世容微一思索,觉得可行。

    敌人的牛车阵声势虽猛,毕竟只有四百多辆车,兼且速度不一,拉成了一条散线。这块旷野颇为广阔,两侧还空出了不小的地方。派一支部队穿过去,直接攻击敌人的后阵,扰乱之,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他转头望了望东边的山丘。

    发生在那里的小规模争抢战,渐至尾声。潘诚大约看着胜利在望,对抢夺高地的兴趣变得不是太大,没有再往那里派遣援兵。借助工事、居高临下的优势,海东的士卒们牢牢地防守住了阵地。

    关世容的幕僚提出建议:“我军的骑兵,隐藏在河边,至今未动。既然要迂回到敌人的后阵,干脆就调他们去吧。”

    “主公说过,非到万不得已,奇兵不可动、预备队不可动。我军如今形势虽险,没到万不得已的地步。骑兵,不能动。”

    关世容抽出短剑,探出望楼。望楼下,整整齐齐列了两排军官,都是主力中军的将校。他用短剑点了几个人,命令道:“尔等即带本部,绕向东行,从山丘之后,潜行迂回向敌军的后阵。本将亲为尔等擂鼓助威,鼓声停,敌阵要乱!”

    那几人慨然应诺,按刀而去。

    关世容擂响战鼓,前阵的盾牌手精神为之一振。将者,三军之胆。勇猛骁悍的将军,才能带的出能征善战的士卒。遍数邓舍麾下,猛将如云,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关世容尽管不以武勇出众,胆略也还是有的。

    数百人的迂回部队,迅速集结,长刀出鞘,枪戈明亮,杀气腾腾地径往潘诚的近万主力大军奔去。

    ……

    数万的军队,杀气腾腾的汹涌着浪潮,试图要将惠和城彻底淹没。城上城下的士卒们,互相杀红了眼。

    世家宝有兵多将足的优势,对准城墙的薄弱处,前赴后继,不时有士卒惨叫着从云梯上掉下来,有的已经阵亡,有的摔死,有的没摔死,辗转呻吟。后继者踩着他们的尸体、身体,好似麻木、毫无知觉似的,又如同扑火的飞蛾,时刻不停地冲击着城头的防线。

    世家宝的主攻方向,是城南一线。城南角,又更为他主攻中的主攻,承受的火力最为猛烈。不到一个时辰,连着破裂、塌陷了三处地方。李邺连着派过去了两支预备队,就像填入无底洞里了似的,转眼间,就消耗殆尽。

    李邺往城内墙角处望了眼,他在那儿安排的有最后的杀手锏,会用在最危急的时刻。可是,现在还不够危急,没到最好的时候。他收回目光,保持冷静不动的神色,接着观察敌人的阵营,感受敌人攻击的力度。

    南城墙第三次告急。

    他头也不回,说道:“刀!”

    “刀”,是他给预备队起的代号,象征他们救急救火,凡所到处,如刀一样,无坚不摧,无往不克。每当他说出这个字,都会有一个预备队的军官挺身而出,带领部下,驰援最危险的地方。

    可是这一次,却没有人回应他的命令。

    “将军,预备队三百四十人,阵亡二百八十。十夫长以上,尽数战死。没有一个军官了。”

    李邺神色不变,伸出左手:“刀!”

    预备队六十人,从左而右,一个接一个地应道:“刀!”短促而快,争先恐后,人人踊跃,争抢着要做突击救援的先锋。

    李邺丢下长枪,拔刀出鞘,回首高呼:“刀!”

    众士卒齐声而应:“刀!”

    “你们是什么?”

    六十柄长刀同时出鞘,众人一起暴喝:“吾辈为刀!”从开战至今,李邺没动过一步,不动如山。此时,他终于离开了他一直站立的位置,侵略如火。他没有重新任命带队的军官,而是与六十个预备队的士卒一起,一往无前地冲向了城南角。

    ——

    1,将近一米长的箭杆、破甲箭。

    箭杆的长度,有六十多厘米的,有七十多厘米的,有八十多厘米的。

    元军所带两种的箭矢,具体装备的比例不太清楚。

    唐朝时的比例是这样的:每个士兵携带三十六支箭矢,三十支透甲箭,四支生鈊箭和两支长垛箭。

    所谓破甲,并不是真的就能每一箭都可破甲,与箭矢、弓的材质,以及射手的力气、箭术都有关系。

    史上有名的神射手,春秋时的养由基可以一箭破七层厚的铠甲片,唐朝的薛仁贵,可以一箭射透五层铁铠甲片。《列女传》里有一个故事,说晋平公命工匠制弓,三年乃成,却射不透一层甲。晋平公大怒,要杀了工匠。工匠的妻子求见他,教了射之道。按照她的指点,晋平公再射,果然一箭穿透了七层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