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艺术家在线阅读 - 903 群体偏见

903 群体偏见

    903群体偏见

    今天第一更,求推荐,求订阅

    帝国杂志说,一部不易遗忘的佳作,导演对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让人惊叹。

    芝加哥时报的一句话评论认为,看似戏剧化的交通事故,折射残酷的屠杀本质。

    而在华盛顿邮报上,则评述说,少数言之有物的美国影片之一,精彩至极。

    显然,这些媒体都认同洛杉矶时报的看法,对撞车纷纷送上了赞誉,对于保罗哈吉斯的导演处女作都十分看好。

    翻开首映杂志的评论,他们又再次毫无意外地对撞车进行了批判。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原因了:有埃文贝尔参与的电影,首映显然都看不惯。但是,首映每次的评论都能够言之有物,赢得不少的支持者,所以大家也就对这种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意外的,许多人每次都还会期待首映的评论,看看艾略特卡特又怎么损埃文贝尔了。这就是人们的猎奇心理,在一片称赞声中,大家总是会好奇。首映的策略显然获得了成功。

    这一次,艾略特卡特认为撞车是一次彻头彻尾失败的作品,矫揉造作成为了他对电影的简略评论,在详细评论中,他列举了撞车失败的四条罪状。

    第一,情节牵强刻意。每一个情节的串联都太过刻意,显然是蓄意安排的,而每一次夸张得全部可信的罪过,都一定有一个更不可信的救赎。除了埃文贝尔之外上帝,埃文总算是依靠他的个性闪亮了一次,其他人居然都得到了救赎,太过牵强。显然,这里又是对于埃文贝尔的讽刺。埃文贝尔饰演的汤姆汉森警官,在电影结束时,失误杀死了矮个黑人混混,还销毁了证据,他是电影中唯一一个没有能够得到救赎的人。

    第二,粗糙的模仿痕迹。对经典电影木兰花模仿已经从编剧剪辑,彻底到了配乐然后,每一处模仿不但没有超越,反而远远不如。这拙劣的模仿,只会提醒观众,经典永远无法超越,而本片导演的才华之匮乏也就越发明显了。木兰花是一部1999年的经典作品,这部作品曾经赢得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还为汤姆克鲁斯赢得了他金球奖的最佳男配角奖,至今被奉为佳作。

    第三,手法过于用力。在每一个着力场面,镜头都盘旋过长,毫无回味余地。第四,或者说前三者的后果,演员被剥夺了表演的空间,这让整部电影看起来就像是一场无聊木偶戏。这让我们不由感叹,什么时候电视导演才能放弃跨足电影领域的俗套,让电影专业导演来干这事儿吧

    艾略特卡特几乎将撞车说得一文不值,从各个角度对电影进行了抨击,甚至将电影归入了大烂片的行列。这也让首映站到了洛杉矶时报的对立面,发起了一场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好莱坞报道说了一句话倒是略显公正,也许撞车距离经典还有一点距离,但是这绝对不是一部烂片,相反它还很优秀。好莱坞报道认为艾略特卡特言过其实,撞车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而关于对木兰花的模仿剽窃更是无稽之谈。

    对于艾略特卡特的挑衅,有无数杂志站出来发起了讨论,支持首映者有之,支持洛杉矶时报者有之,支持好莱坞报道者也有之,这部电影在评论界引发的地震式效应完全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威廉伍德在娱乐周刊之中第一次对艾略特卡特的评论发起了反击,在此之前,威廉伍德知道,一旦他和艾略特卡特掐架的话,兴奋的是首映杂志,还是其他同行,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和艾略特卡特一般见识。但是这一次,威廉伍德对于艾略特卡特的言论实在是不敢苟同。

    第一,如果没有巧合那就不叫电影,生活本来就是由无数个巧合缘分构建起来的,而导演和编剧就是负责把我们的生活用一种艺术的手法呈现出来。第二,拍摄手法的相似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做向偶像致敬,否则现在所有使用蒙太奇手法拍摄恐怖片的人,不都应该是希区柯克的剽窃者了。第三,镜头的使用光线的运用显然是对情节最好的烘托,每一个镜头的光线明暗都寓意深刻,甚至每一个角色出场时的曝光视角色彩都有深意,这绝对不是粗粗看一遍电影就可以感悟出来的细节。第四,桑德拉布洛克在影片中仅仅不到六分钟的表现,却让人看到了出彩;马特狄龙的自我救赎震撼人心;埃文贝尔从天堂到地狱的震惊错杂和惊慌,更是道尽了每一个普通人内心的黑暗。这是一部群戏电影,也正是因为演员的出色,才让电影更加出色。

    威廉伍德将这篇评论刊登在了自己的博客上,不过娱乐周刊的主编却对自己的得力下属表示了足够的信任,主动要求把这篇评论刊登在了杂志上。在之前还配上了威廉伍德对撞车的全面影评。于是,这理所当然地引爆口水战,不仅让娱乐周刊和首映的销量都直线上升,还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撞车上来,更是让各方媒体都展开了对撞车的激烈评述中。

    事实上,正如好莱坞报道中立的评论说,也许撞车算不上经典佳作,但也绝对不是大烂片。

    克里斯范朋克刊登在电影评论上的影评就很好地表达了这个观点。

    也许这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是保罗哈吉斯却用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再真实不过的事件告诉我们,偏见,将会遮蔽我们的双眼。

    在这部电影中,所有的人物都像是一颗颗珍珠,不是那种光芒四射圆润无暇的珍珠,而是有着一点瑕疵的不那么完美的珍珠。随着电影剧情的发展,一颗又一颗的珍珠被巧合和冲突连成一串,光鉴照人,掠人魂魄。虽然每颗珍珠都有一点瑕疵,但那瑕疵却替华丽增添了一份真实。

    真实,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实这个社会,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属于自己的压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但人们肩膀上的压力过于沉重导致了扭曲时,迸发出来的就是暴躁,叛逆,愤怒,激进。正义和邪恶本来就不是一个绝对的命题,因为,任何人都有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只是取决于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已。

    在这部电影里更是如此,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问题,也都有着不同的罪恶,但是,每个人的罪恶都是有其形成的原因,都能让人在感到厌恶的同时在心里的某个角落升起一丝的怜悯和同情。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真实的反应了人性,反应了人性的两面性,人性的挣扎。自我的挣扎与矛盾,是另一种冲撞crash,这种内心的冲撞,才是伤害我们最深的。

    电影是围绕着种族冲突文化冲突展开的,各种冲突被赤果果地放倒了所有人面前。白人想做出平等尊重黑人的姿态,但却在心里歧视黑人;黑人一面警惕着白人的歧视,另一面歧视着亚洲人,亚洲人同时也歧视着其他有色人种。

    在电影中,头尾两次撞车的安排十分巧妙。第一次撞车,是亚洲人贩子的老婆和南美女侦探,两个人都骂对方的族裔,歧视对方的种族。片尾的撞车,非洲裔女职员遭遇保险公司理赔员,一个黑人一个亚洲人,两人一样的用对方的种族作为攻击对象。这种现象十分可笑,也十分可悲。这样的互相侮辱表现了他们的不自信,他们都努力的讨好主流社会。同时,检察官作为白人的代表,也在利用着种族冲突,说着伪善的话,以一个慈善家的身份施舍着自己的同情,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

    歧视,无处不在,尤其是反映在小人物和弱势群体身上,但关键的是你是否歧视自己,有的歧视是表面上的,比如莱恩警官对黑人的歧视,黑人对亚裔的歧视,但更要命的是发自内心的不自知的歧视,比如最后的汉森警官,表面上和主观上反对歧视,但内心深处却早已接受了对莱恩的歧视所以他才没有举报自己的前任搭档。

    当然,歧视这个用词可能过于激进了,用偏见可能会更合适一些,每个人都有偏见。每一个群体都有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在每个人的眼中形成了偏见,群体价值观是有统计学基础的,偏见是有道理的,尽管我们应该单独的审视每一个个体。这部影片反映的人类的本性,不仅在美国,在哪个国家都有,不仅仅是肤色,而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用肤色只不过是更让人易于理解,而且比衣冠更容易分辨。

    克里斯范朋克虽然没有正面回应艾略特卡特的言论,但是他却用一个偏见将大家心知肚明的观点说了出来:艾略特卡特就是因为对埃文贝尔的偏见,所以为了反对而反对。克里斯范朋克可比威廉伍德聪明多了,他不动声色之间,又发表了撞车的影评,又用一种睿智的方式,让圈内人意识到了艾略特卡特的不理智。

    不过,意外的是,虽然有克里斯范朋克威廉伍德等一大批支持者在为撞车叫好,但是批判的声音依旧没有小下去,显然,对于撞车的争议比想象中还要更加激烈。

    爆发求月票,求订阅

    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