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锦绣三国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围城打援

第二百五十二章 围城打援

    嗖嗖嗖,只听得利箭破空之声,邓龙却是毫发无伤,抬头再看甘宁,却见甘宁已经是扔了手中弓箭,拍马直冲自己而来。

    邓龙不禁放声大笑:“甘贼,枉你自称箭术精良,怎地三箭全空,莫不是见了本将手抖?”

    甘宁狞笑两声,回声道:“汝看身后!”

    邓龙心头一紧,下意识一回头,却是只见跟在自己身后的三名亲骑,皆已是中箭坠马,只剩下自己独自一人面对甘宁。

    邓龙心中惊惧,但脸上仍作咬牙切齿状,大喊一声:“叛贼纳命来!”便是挺枪欲战甘宁。

    四五回合之后,甘宁左手已经是提着了邓龙的首级,周围的部卒顿时又响起阵阵喝声,军心顿时复振,甘宁便是一手提着邓龙的头颅,一手执刀再次杀入战团。

    后面的楚军诸将也是看得一时血涌,鲁肃急不可耐劝张勋道:“将军此刻宜速速发兵了,甘宁及其部曲虽悍勇,但人之气力总有衰竭之时,且此战已经引了不下五千敌军出城,是时候一锤定音了!”

    张勋果断拔剑,勒马挥剑喊道:“淮泗健儿们,随吾出击!”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张勋率领楚军反攻江夏郡的同时,楚王张绣也是在南昌城下迎来了与吴军主力的一次决定性会战。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张绣久围南昌城而不攻,无非打的就是围城打援的主意。而城内的吴国君臣们就算明知张绣的算计,也是无可奈何,毕竟眼下孙权手下的主力战兵主要还是由江东子弟兵和豫章郡的降兵组成,要这些士卒跟这自己向西撤往荆南地区是绝对不可能的。

    江东籍的子弟兵就不用说了,他们本就是因为不得已而跟随孙氏退保豫章,本就思乡心切,只是受孙氏恩威,所以至今也未出现大规模的逃兵事件。但若是下令让这些士卒离开豫章继续往西,却相当于直接告诉江东兵们此生已经很难再重回江东老家了,而尚年少的孙权又不是兄长孙策,没有那么强的个人威望和魅力,不足以使得江东兵们彻底信服。

    而豫章籍的降兵们相比江东兵们就更不可能抛弃妻儿老小离开家乡跟随孙氏逃亡了,而事实上,因为华歆的招降,楚军经彭泽湖一战南渡以来,每一天都有更多的豫章士卒投奔张绣和华歆,这其实也是张绣决定采用久战而不是速战的一个原因之一。

    既然不能退保荆南地区,孙权也只能寄希望于程普等孙氏元老大将率荆南军来援了。而荆南军的战力也不是不堪用,其中还有张羡手下的主力长沙兵,若是程普率数万荆南军从西来援,孙权再率南昌城内吴军主力出城接应,两军汇合与张绣会战,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吴国君臣们是这么打算的,张绣和楚国大将高顺也是这么想的。南昌城高池深,兵众粮多,与其打一场困难的攻坚战,不如长期包围,反正因为豫章郡的大多数属县已经主动献降的缘故,楚军的粮草供应可谓是充沛无比源源不断,有的是资本跟吴军耗。等到吴军援军赶来,在野外与其大战一场,岂不痛快美哉?

    战局的趋势随着楚国君臣们的设想一步步发展,而吴国君臣也只能被动的跟着这走势紧张备战,除此之外再无办法。

    终于是到了这一天,孙吴集团的元勋老将程普是统领四万人马,先从西南方向绕了一个大圈以避过楚军渡过赣水,然后沿河行军,最终是赶至了距南昌城西南方向二十里的位置。而在城楼终日翘首以望的孙权旋即是命令城内吴军诸将各部做好出战的准备。

    与此同时,兵马数量并不占绝对优势的楚军在征西将军高顺的指挥下撤开了四面围城,将兵马悉数调往城南方位,摆出了集中兵力与吴军大战的姿态。

    在这过程中,曾有谋臣建言张绣,趁荆南军远来疲惫,而楚军有以逸待劳之势,即刻进攻程普,则可以轻易大胜吴军。提出这个建议的谋臣自然是足智多谋的楚国太尉陈宫,但一贯重听谋略的张绣这一次却并未采纳陈宫的这条建议,而是决定待吴军休整完毕再与之决战。

    陈宫:“今吴军千里跋涉,而我军以逸待劳,又占有山川地利,若在程普立足未稳之际,以骁骑先驱突击,尽发锐士健卒攻杀敌军,则一日之内可降吴军也!”

    张绣:“汝计固然善也,然此立鼎之战,吾大楚若真正想要立威于诸侯国间,却不可行趁人之危之策。此战吾军须堂堂正正来打,孤王宁愿最后落得宋襄公一般下场,也不愿胜之不武,此战吾等好好打便是!”

    昔日春秋争霸,宋国与楚国在泓水会战,楚军渡河进攻,宋襄公却否决了目夷提出对楚军半渡而击之的策略,坚称宋军是仁义之师,不能趁人之危,坚持等楚军全渡过了河摆好了阵势才开始进攻,结果宋军不敌楚军,宋襄公也因此受伤感染去世,最后是给后世留了一个大大的笑柄。

    陈宫闻言只有默然。张绣都明着摆出了宋襄公的光辉(zuosi)事迹,这一方面证明他是下定了决心想光明正大正面与吴军大战一场,另一方面也说明张绣有绝对的把握来打这一仗。

    ……

    三日之后,赣水之野,吴王孙权亲统城内三万吴军主力出城,与程普部四万人马会合在一起,共计是七万多大军,陈兵列阵在南昌城池西南赣水之滨,与楚王张绣亲自坐镇指挥的九万楚军对峙。

    因为楚军将兵力先一步集中在了南昌城南,所以使得从南而来的程普是无法直接和孙权会合,而要想合兵一处,则必须孙权率部出城接应,这样楚军就可以迫使吴军来与自己在城外野战了。

    当然其实楚军是可以放程普的人马与孙权直接会合的,因为南昌城内的粮草有限,最多够七八万吴军一起吃个把月的。而豫章诸属县又大多叛吴降楚,不大可能有粮草运来,就算有也冲不破楚军游击散骑兵的封锁。到最后也只能是出城决战。

    说白了,吴军是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的,而张绣需要做的,就是将吴军的可能进一步扼杀,尽可能的奠定楚军的胜势。

    就比如现在,张绣迫使孙权和程普不能顺利合兵一处,却是给自己增添了一点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吴军自己配合度默契度问题。想想吴军两部才合兵,战力不均,各部相互不熟悉,又如何能在阵容整齐的楚军面前打出表现来?

    两军对圆,孙权先出马,指着张绣便是厉声喝骂道:“楚贼张绣,刺杀我兄长袭夺我孙氏江东基业还不够卑鄙无耻么?怎的还有脸面来犯我孙吴?”

    这边张绣挨了恶骂,却是坐在顶着冕盖的车驾上大笑出声,对着身边的陈宫太史慈等文臣武将说道:“这碧眼儿虽年纪轻轻,但这叫喊之声却中气十足,若假以时日,说不定还真能雄视一方。”

    说罢,张绣站起身,旁边的***歆立即靠前问道:“大王欲上马出阵乎?”

    张绣站定,抚剑摇头笑道:“不必了,孤王可没兴致与一个将成阶下囚的人磨嘴仗。”

    “高顺听令!”张绣叫道。

    正前方的楚国征西将军高顺回声应道:“末将在!”

    “孤王现赐你令剑,此战诸杀伐之事便托付给将军了!不论外军内军,诸将各部务必以高将军军令为首是瞻,包括孤王在内,必要时都须听从高将军调遣,不得延误,违者可以此剑斩之!”

    高顺一时凛然,回马郑重接剑,而后转身拔剑高举,诸将顿时高呼大楚威武,紧接着三军上下便是连连大喊大楚必胜!

    一阵又一阵直上云霄的高喊声刚落下,高顺便是干脆了落的挥剑向前,沉声令道:“全军出击!”

    楚军的列阵进击之法乃是提前经过无数次的推敲演练过的,因此高顺一声令下,诸将便是迅速归位,带领本部士卒即刻发起了进攻。

    高顺之所以能够成为张绣最受亲近待用的大将不是没有原因的,比如在用兵指挥这方面,张绣就很喜欢高顺打仗直接干脆这一点,从不把时间浪费在在磨磨唧唧打嘴仗上面。

    诚然两军对擂前的互相问候也是一种战争文化,毕竟一仗打下来有很多人都再也开不了口了。但是楚军包围南昌已经一个多月了,也常常派人去城下辱骂挑衅,嘴仗打得不少了,虽然说张绣自己不会出面,但难免城上的孙权和吴国武将们不拿张绣说事,这一个月下来张绣可是没少白白被问候辱骂,由一开始的怒火难当,逐渐是微愠稍怒,到最后的不浮不躁,张绣却是又磨砺些耐心和心境,反正任你骂天骂地骂我祖宗,也不会让我少一根头发,反正看谁能笑到最后。

    这回孙权很明显又是想先挑起骂仗,拖延些许时间让作战经验丰富的程普吕范等人重新对吴军排兵布阵,可惜张绣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初到三国年轻气盛的小年轻,而是一国人主,这些招数伎俩张绣怎可能识不破,心里冷笑一番孙权还是没长成,便是直接将指挥权交给高顺,直接开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