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锦绣三国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后果很严重

第一百四十八章 后果很严重

    惹恼了小霸王,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当时的袁术,还只是占据了淮南的一部分,庐江郡还未纳入袁公路的统治范围。

    穷兵黩武带来的最大恶果就是粮草难以为继,于是袁术很快打起了民丰粮足的庐江郡的主意,最后袁术以陆康不借给他三万斛粮草为由头,与陆康开战,大举出兵攻打庐江郡。

    陆康兵马比袁术少,只能据守城池。好在陆康是个相当有能力的人,为任庐江太守也深得民心,士民上下都愿意帮助陆康守城。这种情况下,袁术军虽然包围了庐江郡城,但是却很长时间都没有攻打下来。

    陆康到底手腕和能力有多强呢?看看庐江士民有拥戴他到了什么程度就知道了。

    庐江郡城被包围的时候,陆康手下有相当一部分士卒放假或者外出。但是在知道太守被围城攻打的消息的时候,那些不在城内的士卒却都冒着生命危险,趁夜爬城回来帮助守城!

    久战不下,袁术也只好考虑临阵换将。

    这时候,孙策跳出来了。

    实话说,陆康不亲自招待主动来访的孙策,这件事情看似是陆康不对,但其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陆康可是一郡太守,平时要处理的军政事务很多。另外陆康还被朝廷封为了忠义将军,秩达两千石,已经与九卿同级。身份和地位放在那里,哪有兴趣见一个家世没落了的少年子弟。

    换句话说,孙策自己想要陆康亲自接见他,就相当于现代要一个省部级的实权高官亲自招待我们。

    哪怕孙策自己的父亲孙坚生前也算得上一个省部级高官,但是那是在孙坚“生前”,当时的孙策,只是一个死了爹的官二代。

    哪怕这个官二代是一个很有本事的官二代,但是如果要深究陆康孙策两人孰对孰错,我们只能说陆康当时没有做对,但是也没做错什么。但是孙策的反应,却是确实有些太过自我和过火了。

    而且再深入分析的话,陆康不亲自招待孙策也许是有陆康自己的原因的。

    陆康年轻时便有“义烈”之名,被扬州刺史举荐为“茂才”而出仕。在灵帝时期历任县郡两级并曾入朝为官,并因敢谏称名于朝堂之上,最后因为庐江郡有巨贼大寇之乱,临危受命为庐江太守。

    陆康到任之后赏罚分明,很快击破了贼寇主力。又通过树立恩信,收降了贼寇残部。等到灵帝崩薨,献帝继位,天下大乱群雄割据,陆康冒险派孝廉进贡朝廷,由是被朝廷加封为忠义将军。

    要知道,献帝继位之后,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中以袁绍为首的相当一部分诸侯并不是承认董卓奉立的汉献帝的正统地位。陆康派使者进京朝见,可是冒着暴露自己政治立场树立强敌的巨大风险的。

    陆康的政治立场很简单,就是单纯的忠于汉室。

    那么这就可以从主观因素解释为什么陆康不与孙策见面了。

    因为孙策的父亲,江东猛虎孙坚背有私藏汉室国器传国玉玺之嫌名!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陆康当时没有赶孙策出门,而是派了自己的主薄去招待孙策,我感觉已经是极大的宽容了。

    虽然孙策踊跃攻打陆康,最终也打下了庐江。但是陆康前前后后却一共坚守了两年多!

    一开始袁术和陆康开战的时候,陆康便将自己的幼子陆绩以及外孙陆逊送回了吴县老家。自己还有大儿子都留了下来。因为陆氏这一代因为陆康而显赫,陆氏本宗族人多在庐江。孙策破城的时候,陆康虽然只是被俘,但是整个陆氏本宗却是被杀了一半多!

    而且破城之后仅仅一个多月,陆康便病逝了。

    之所以不能杀陆康,那是因为陆康有“忠义”之名。至于为什么守城作战了两年多都健健康康的,破城之后仅仅一个月就“病逝”,这些就必须去问袁术和孙策本人了。

    陆康幼子陆绩其实也是很有名的,有“怀橘陆郎”之典故,也是以忠孝之道扬名的。

    还有陆逊与其子陆抗,父子两也是兢兢战战为孙吴效尽了力。

    一直到孙吴末期,陆氏俊杰也都是最忠于孙吴的江东氏族之一。

    当然,孙策平定江东之后,到孙权继位的时候,陆氏还要想立足于江东的话,只能选择死忠于孙氏。

    但是如果有张绣这个搅屎棍存在的话,陆氏无疑不多了一个选择。

    陆逊被送回吴县的时候年仅十二岁,叔辈的陆绩比他年纪还小,整个江东陆氏从陆康被包围那一刻,就依靠于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支撑门户了。

    今年陆逊也不过十六岁,连弱冠之年都没到。但是年幼丧父,年少便掌家有着诸多不寻常经历的陆逊却是比同龄人成熟多了。张绣和陆逊一番交谈之后,张绣一时竟然生出了自己和陆逊心理年龄貌似差不多大的感觉。

    这也不能怪张绣。虽然张绣现在的身躯是三十岁的身躯,但是张绣穿越之前不过只是一个连社会都没经历过的刚毕业大学生,虽然历经穿越以来这两年起伏不定的磨炼,心理年龄也不过刚刚符合身体年龄。

    陆逊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张绣点名要留下吴县陆氏,但是看见张绣一副对他异常喜欢而且不加丝毫掩饰的神色,陆逊心中多少却是明白了一点什么,虽然疑惑仍比明白的部分更多!

    毕竟整个吴县除过顾氏,就只保全下了陆氏这一家世家大族。其余的,只要是世家豪族,不论破城的时候有没有从西门逃掉,张绣军仍是没有放过一人!

    是的,张绣破城的时候,虽然放开了西门,让吴县士民有一个逃生的门路。但是这并不代表张绣放过了那些最后放下武器逃命的世家豪族。

    事实上,张绣攻城的时候将自己的骑兵埋伏在了吴县西门附近。西门大批涌出逃命避战的吴县士民之后,张绣军骑兵当即亮身,却不是立即屠杀,而是将这些人驱赶一直往西驱赶。

    一直把数量多达五六万的难民驱赶到了太湖湖畔,张绣军的骑兵这才一边设置了封锁线,一边搜查其中的世家士族宗族豪强。

    搜查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将检举告发制与连坐制结合起来。先将数万难民打乱,然后随机划分成一千人一组,让他们自己推出其中的世家豪族。若是推不出来或者是只推出很少的一两个人,这一千人都得装麻袋丢太湖喂鱼。

    最后的结果是,却是没有一组难民享受张绣军的福利!

    这个办法其实还是老毒士想出来的。说实话老毒士这一次还心怀仁慈了一点,用“大网撒鱼,漏过小鱼”的办法,饶恕了那些平日对乡民颇有恩待声名口碑很好的世家士族和宗族豪强。

    说回来,张绣之所以再三权衡之后愿意留下吴县顾氏,正是考虑到了顾氏在吴郡下层民众中声名很好的原因。

    顾氏的声名好,可不是那种靠威望或蛊惑得来的声名。顾氏却是确确实实以“厚道”著称于江东。

    就拿顾雍自己来说,虽然担任的是曲阿县令,在调度选用粮草辎重上有着其他家族不能企及的特权。但是顾雍却从来没有特殊对待过自家产出的粮草军备,一切都是公平公正公开来选择粮草军备的来源。为官几乎也从不为自家宗族谋利,也不特别照顾本族子弟。确确实实做到了任人唯贤、对事不对人!

    中国有家风之说,顾氏的家风相比其他大族很特殊。到了顾雍手里更是发展到了要求苛刻的地步。这也让顾氏子弟相比其他世家豪族子弟更加争气,更加具备自食其力的意识。

    只想凭自身才能出位的顾氏子弟从来没有欺侮平民百姓的习惯,相反他们一直没有脱离最底层,一直是吴郡四大家族乃至江东世家豪族中行事最为低调不出众的一个。“顾厚”之名,就来于此。顾氏之所以比其他世家大姓延续繁盛更久的原因也在于此。

    这种世族,并不足以成为张绣政权的对立面。所以张绣最后决定容下顾雍和顾氏。

    当然,张绣并不知道,历史上顾雍低调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顾雍开始为孙权所重用的时候,顾雍自己却是从来没有像族人提起自己升迁的事情。一直到又一次撞上了本族子弟,顾氏宗族这才知道顾雍官位已经极为显赫!

    不管怎么说,张绣现在做出了一个正确事情。

    有了舒邵的强硬和顾雍的温厚,吴郡自然不用张绣再cao心后院起火的可能。

    另外有了陆逊这样一位早熟俊杰,更重要还有毒士贾诩和鬼才郭嘉襄助,张绣怎么感觉在智略谋划上面,自己都完爆孙策一方。

    这只是张绣面对孙策主力回师却十分安心的第一个原因。

    张绣之所以感觉胜券在握还有另外两个原因。先说张绣自己感觉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那一个吧。

    张绣知道,孙策自己已经离死期不远了。

    虽然自己派出的刺客仿佛重演了历史,到最后只是重伤了孙策却未造成致命性伤害,但是张绣在确认孙策受伤的之后,却直接断定孙策已经必死无疑了!

    因为,张绣在刺客所使的兵刃上,淬了无解的剧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