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甲午兵戈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七章 离开朝鲜

第七十七章 离开朝鲜

    在朝鲜呆了七八天的时间,和聂士成针对战争重启后的行动方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后,胡啸飞带着自己的大哥聂汝魁还有卢展杭的飞虎队,启程返航。

    在山东号的甲板上,胡啸飞和聂汝魁、萨镇冰悠闲的聚在一起,吹着海风,喝着清茶,闲聊一些国计民生的话题。

    胶济铁路其中有三段已经建成,经过试运行后就能够通车。这三段分别是济南到章丘,潍县到昌乐,高密到青岛。

    这三段建成后,大大的加快了铁路的修建速度,尤其是从青岛到高密的修通,加快了青岛港物资的输送,也是的青岛的建设速度加快了好多。

    烟台道青岛的胶烟铁路,烟台到桃村段已经修好通车,而从青岛经蓝村到莱西段也已经修好了,现在就剩下穿越莱阳牙山的山中铁路一段。按照詹天佑给出的计划,应该可以在今年年底修通,到时候从烟台可以坐车直接到青岛,比坐船最起码节省下一天多的时间。

    还有从龙口经烟台到威海卫的铁路,也已经勘测完毕,最快在年底就能够动工修建,预计工期两年半的时间。从德州到徐州的铁路已经开始在德州和徐州、济南分别开始动工。这些铁路一旦全部修建完成,就会在山东形成一个工字的交通网路,伴随而生的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货物的快速流通。

    听着胡啸飞在那里兴奋的不断介绍着自己的山东开发计划和发展进度,聂汝魁心中大吃一惊。

    这该是个多么庞大的工程,而这个自己面前这年轻人居然用了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如果这些工程能够真正的都修建完毕,聂汝魁相信整个山东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这么多年自己苦读经书子集,位的不就是报效国家吗?看看自己的兄弟已经开始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再看看自己已经马上三十岁了,常言道三十而立,而自己却始终没有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次跟随胡啸飞到山东,聂汝魁暗下决心,一定要闯出自己的一条路来,想着想着就有点走神了。

    胡啸飞见聂汝魁有点听得心不在焉,就问道:“大哥,此次去山东你可有什么打算?”

    聂汝魁说道:“兄弟,大哥一切都听你的吩咐。”

    见聂汝魁这么说,胡啸飞莞尔一笑说道:“大哥,不用紧张,慢慢你就知道了。如果大哥还没想好的话,这样吧,你还是先到山东巡抚衙门,给我充当幕僚,负责政务。现在的山东,唐绍仪负责政务,你就给他打下手,刘含芳的布政使衙门虽然也管政务,可是他却不长呆在布政使衙门,天天的下乡考察,把自己的一摊子事情全撩给了唐绍仪。唐少川没少在我面前喊累,让我给他找个帮手,正好大哥到了,帮衬他一下。”

    聂汝魁一听,立即摇头说道:“兄弟,大哥我刚刚出来,恐怕在管理政务方面的经验不足,敷一下子当此重任,恐怕能力不足办错事啊。你还是先让我当个文案先生什么的,慢慢适应吧。”

    胡啸飞摇摇头道:“大哥,人没有天生就什么都懂得。不会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吗,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才能够快速的提高。在实践中提高,是最快的办法。你不要怕办错事,那个人在工作中还能不犯一点错误,只要是能够及时的改正就行了。”

    见聂汝魁还要拒绝,萨镇冰赶紧插言道:“聂兄,你就不要再谦虚了。胡大人不是那种任人唯亲的人,他能够让你担此重任,肯定由他看好你的原因。在山东的衙门里当差,不怕你有才,就怕你没才。没有才干,别说胡大人同意了,即便是他同意了,恐怕你在任上也呆不长。光是锡良的按察使那里的一竿子民意代表你通过不了他们的考核也得乖乖的下台。”

    聂汝魁听了萨镇冰的话,知道胡啸飞给自己高位不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后,才放下心来接受。可是萨镇冰组后的一句话还是让聂汝魁有些不明白,于是他问道:“什么民意代表,我们的官员考核不都是朝廷的户部考核吗?什么时候有了民意代表这个制度?”

    见聂汝魁不明白,萨镇冰就给他解释道:“这就是山东的官员考核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民意代表调查和考核的目的是查看这个官员在任期间的工作,老百姓是否满意,并且收集民间信息,反馈巡抚衙门。民间代表都是由各地的百姓自主选择的,他们这些人没有特权,只是负责把百姓的一些意见和信息反馈到官府。如果官员在任期间,当地的百姓非常不满,那他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民间代表向官府投诉。一旦按察使衙门接到投诉后,就必须立即对此官员进行教育,严重者进行隔离审查。如果官员在一年内的时间段,被百姓投诉三次或者三次以上者,则必须调离本职工作,接受学习后,再另行安排,严重者可以直接开却。有了百姓的监督,现在山东各地的吏治要比以前清明了很多。”

    聂汝魁听了后,觉得不可思议,老百姓来决定当官的命运,这可是破天荒头一次听说。聂汝魁不无担心的说道:“官员的任命都是由朝廷直接委派的,让老百姓来决定官员的任职,这可是天下大忌啊,一不小心可就引火烧身了。”

    胡啸飞知道聂汝魁的担心,朝廷会不会允许,还有就是现在的官员大部分都是门阀故吏,他们早已经成了一体。甚至有好多世家是一门七进士,一门五进士的,在朝中的关系更是复杂,早已经根深蒂固,现在胡啸飞提出来的民意代表制度肯定触犯了他们的利益,难道他们会同意。

    这一点,在胡啸飞提出来的时候,刘含芳、锡良、唐绍仪等一大批的官员全部反对,就是比较开明的詹天佑都觉得这有些天方夜谭。

    胡啸飞知道政治制度的改革,是最容易触动统治阶层利益的,也是最容易失败。但是在他心里,吏治的改革必须进行,要不然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山东工业体系,早晚也会和北洋一样,被那些蛀虫给吞噬的一干二净。

    所以胡啸飞没有气馁,而是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例子不断的和他们进行沟通。

    首先是锡良,锡良作为一个八旗官员,光绪把他安插在按察使的职位上,就表明了要对他进行监督的意思。所以要进行改革,就必须说动锡良,要不然根本就进行不下去。

    锡良作为一个八旗官员,却没有八旗官员的那种垂暮之气。他在山西任职期间,就以廉洁、仁爱而受到山西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在1894年调任烟台总理行营事务时,多和西方列强打交道,又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就曾上书朝廷,表达了锐意改革的观点,深受光绪皇帝的青睐,要不然也不会被光绪安插到山东按察使的位置上。

    对于胡啸飞提出来的民意代表制度,锡良虽然感觉到有些道理,可是几千年来的皇权思想让他还是对于胡啸飞的提议给拒绝了。

    经过胡啸飞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终还是说服了锡良,通过了民意代表制度,不过这个制度在山东只是对官员考核的补充。

    虽然只是补充制度,可在胡啸飞看来这已经是一大进步了。

    结果在实行不到半年的时间,锡良就看到了民意代表制度的效果。一大批的官员被查了出来,贪污、渎职、仗势欺人、草菅人命等等,这让锡良不得不佩服胡啸飞的办法。

    不过这一大批的官员落马,也让锡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要不是光绪的力保,锡良肯定就被人给踩了下去。

    不光是汉族官员不满意锡良的做法,连大部分的八旗官员也十分不满锡良的做法,甚至是有好多八旗官员居然上书要把锡良从八旗中抬出去。

    有了锡良在前边顶缸,胡啸飞这一次算是躲过了一劫。民意代表制度也被定了下来。

    虽然没有把锡良从按察使的位置上赶下来,可是以翁同龢为代表的一大批清流派官员开始大肆炮轰山东的民意代表制度。

    一时间民意代表制度的优劣成了京城的热门话题。

    其实胡啸飞知道这个制度有点太超前了,可是他现在不做防范的话,恐怕日后山东的果子一熟,自己就会立即被踢到一边了。

    民心先抓到自己手中,到时候就有了叫板的资本。

    在五月份台湾被日本占领后,这个话题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是另一件事情,却引来了朝野的震动,那就是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十八省举人进行的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要求。

    公车上书激起了光绪的爱国热情,启发了他变法的决心。

    可是他清楚的知道慈禧太后是绝对不同意他变法的,虽然她已经撤帘归政,可是整个朝廷的大权还是深深的掌控在她手里。

    在这种情况下,胡啸飞提出来的这项改革制度,就成了光绪的试金石。这也是光绪力保锡良的重要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