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宋时明月在线阅读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84章 有嘴说不清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84章 有嘴说不清

    第3284章有嘴说不清

    不能撤,赵兴拔刀虚空劈了一下:双方现在已经顶上了,我们决不能当先撤退。顶下去,谁先后撤谁气软,两强相遇勇胜

    帅范望了望身后,苦笑一下提醒:大人,我们可是以孤军面对整个大辽你看,整个南岸都在观望,朝廷不可能增援我们,而辽人的增援则源源不断,我们身在北岸只能孤单战斗况且,我们打胜了又能怎样朝廷不怪罪吗至于败了,还好,大不了你我身死此处,死后万事休,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

    赵兴安慰:这次,我们收获已经远预料澶渊之盟9年了,从那以后,我大宋士兵何尝与辽兵对阵野外,如今我们在野战中堂堂正正打了一仗,面对八千骑兵,三千步兵只损失了一百多人,便从骑兵面前安全撤退下来仅仅这个战果,足已让辽人刮目相看了。

    可这还不够,现在,我们需要给辽人一个大胆寒唯有这样才能让我有十年时间,我现在不缺皇帝信任,不缺金钱不缺技术,唯独缺少时间今日,我们必须给自己争取十年时间,哪怕死在此处,也要寸步不让

    赵兴说要给辽人一个大胆寒,对面的辽人确实在吃惊。虽然大宋军队的火力并不密,但在排枪齐射下,所有进入射程的辽兵都像撞上一到铁幕,这种武器的威力越了辽人的世界观,颠覆了他们对弩弓弓箭的认知。

    然而,辽人的战术素养也让赵兴大大吃惊只数次试探后,辽人就摸清了火枪射程,他们只停在射程外挑衅。赵兴的秘密武器三百新式火枪突然作,大意之下,辽兵这次的损失比哪一次都大。但这三百神枪手一轮齐射,只造成了20的伤亡率。仅不足百人倒在宋军的枪口之下。

    火炮,从船上调火炮了,我需要更多地火炮,赵兴举着望远镜,头也不回下令。

    帅范转身冲士兵下令,稍后。他又提醒:大人,身后这道河是我们的生命线,只要水路畅通,我们的补给就会源源不断但,现在是初冬了,黄河就要结冰

    我知道赵兴唤过几名士兵,吩咐布阵,稍作停顿,他回答:我已经吩咐耽罗水军运载冰上战车过来。倭国关东武士团会调来300武士,赶得及这场战斗

    赵兴印象中,他最佩服倭人的是他们的耐冻能力。身穿襦裙的倭人光着腿赶在雪地奔跑,且他们从没有船足衣保暖腿部地意识,故此,他打算利用倭人的这一特色,在冰面上组织一支爬犁队,保证补给畅通。

    对面。被新式火枪吓一跳地辽兵稍稍后撤后。赵兴营寨现有地几门火炮响了。这些火炮射头虽然不准。但它带着远远乎辽兵想象地射程与巨大地威力。将辽军地阵列砸出几个大活口。一惊再惊地辽人再退。最终退到一里开外。才重新扎住阵脚。

    坚定赵兴赞叹:这股辽兵出人意料地坚定。如此恐怖打击都不混乱若辽国士兵都是这样。我们麻烦了

    帅范皱着脸。嘀咕:麻烦地不止这些大人。我等与辽人相持。虽然大人动用地都是家丁。可倭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令倭人助战。即使朝中大臣不言。我怕。他们用起来也不放心

    没问题。为我大宋而战。是倭人难得地荣耀。他们会把此事写入家谱世代传扬。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绝不敢出纰漏。况且倭人武士地单兵战斗力很强。冰上不能容纳太多人。用这些作战凶狠。喜欢死战不退责任感极强地倭人来保障补给。比把补给线交给顺保寨更令人放心。

    帅范稍一犹豫。承认:这倒是。顺保寨毕竟要受朝廷牵制。朝廷党争酷烈。万一有人捣鬼。下令给顺保寨。恐怕

    此际。辽军继续撤退。直退到二里地外。如此一来。他们也就让出了河岸北高坡。

    河岸北高坡原来是堤坝的残存物。由于河水干枯,露出了很深的河床,原先的堤坝就成了高地,而赵兴现在的临时登6点,实际上是原先的河床。

    占领高坡赵兴下令。

    后路不能断帅范补充:辽人兵多,且都是骑兵,放弃现在的营地,我怕辽人会切断我们与河中的联系我带人去高坡,构筑炮兵阵地,大人坐镇此地,呼应坡上。

    赵兴稍稍考虑,郑重叮咛:好,你保重给自己留几炮弹,万一辽兵围得紧,你还可以轰开一条血路,杀回这里大炮不可惜,新枪不可惜,我们可以更新换代,所以,必要时,舍弃一切,只要人回来就行。

    帅范点头:多谢大人关心,我这就动身,大人,我地后路全靠你了

    说罢,帅范带领三门炮,六个都约三百人的队伍登上北高坡,重新构筑前进营地。

    这三百人的队伍出现在堤岸高处,辽人虽然愤愤不平,但见识过宋军密如暴雨的打击后,他们停留在射程之外,静静不前。

    此时,日光已经到了下午,南岸派来的人终于赶到了北岸,他们转告了曹煜的要求后,赵兴沉默了片刻,唤过源业平,问:你想进入皇宫当官吗

    源业平虽然极度仰慕大宋文化,但他也不是智障,听说了大宋朝堂的残酷争斗后,原本就厌恶公卿间勾心斗角那一套的源业平摇摇头,答:坡公有诗曰:高处不胜寒,我一个日本人,还是不要站的太高。

    赵兴也不勉强,他叫过来萧氏兄弟,逐一问:你们兄弟俩谁愿意去朝堂做官

    萧峰年纪大,明白事理,他拱一拱手。替兄弟回答:老爷,我们兄弟在耽罗岛俨然王公贵族,连耽罗岛地星主也要看我们的脸色行事,如此风光都白老爷所赐。我等放着这好生活不享,何必要去朝堂上受朝官那腌气老爷,不是我说你。我等现在跟辽人顶上了,背后人却要抽走兵力保护贡物这不是害人吗

    小人这几年也读了一些书,知道一点典故,老爷,昔日陶渊明尚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老爷在海外基业无数,无论去耽罗岛,去倭国,哪怕是躲在南洋也是一个土皇帝。何必要在这里被赵官家呼来唤去。

    赵兴摇着头,说:你不懂你们在这片土地上无所留恋,而我跟你们不一样这道理跟你们解释不清。

    问遍了身边所有亲信。竟然没有人愿意去皇宫当官,赵兴叫过来一位营长,下令:南岸堆积了我们卸下来的部分贡品,你带一个营回去,听张驸马指挥,护送贡物回京。

    那名营长犹豫了一下,赵兴催促说:快走,等会儿天黑了,江面上不方便行船。

    那名营长一步三回头的去召集自己的士兵。赵兴转过脸来望着北岸,说:我带的贡物里有羽绒服,取出来给士兵,告诉士兵坚持住。明天一早,我们耽罗岛地大批援兵就到了,那时候,我们就可进可退了。

    童贯从赵兴手里接收了五百个士兵,又得到曹煜拨给的一千禁军的支持,几乎是一路狂奔跑回了汴梁城。进入汴梁时。他心中掩藏不住地狂喜他上位了,苦熬了这么多年,他终于上位了,有了这支划时代地火枪军,他在皇宫中的地位想不尊崇都难。

    果然,童贯奔入皇宫,小皇帝听说他从赵兴手里领走了五百火枪兵,立刻任命童贯为皇城使中闾大夫,诸枢密使。诸枢密使这个官职意思是:品级等同枢密使管理御前诸军负责皇城保卫工作地官员。随后。童贯依靠手中五百火枪兵。开始整顿殿前三司,撤换不受信任的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官员。接手皇宫保卫工作。

    至此,小皇帝才算坐稳了位子,再不用担心权臣章的反对。

    松了口气的小皇帝亲切的转向高俅,吩咐。:高爱卿,朕打算让你去真定府走一圈,回来后再殿前司谋个官职,如此一来,朕也算放心了。

    殿前司都指挥,民间俗称太尉,这也是高俅高太尉称呼的来历。

    高俅躬身谢了皇恩,顺势补充说:陛下,只是现在三司衙门还没尽到手,臣暂时离不开。

    在原本的历史上,高俅只是一个秘书型的官员,宋徽宗赵佶虽然信任他,但并没有以为高俅有什么治国之术,所以就把他放在自己左右,担任一个皇宫守卫的活儿。

    大宋朝地皇权并不像明代满清时代那么变态,那些朝代,皇帝想用谁只是一句话的事情。而宋代的高俅不是科举出生,皇帝想重用他,最好地办法是让他去镀一层金。原本的历史上,皇帝是把高俅派到环庆,让范纯粹帮高俅弄了点战功,才有资格担任殿前司都指挥。

    但现在,历史稍稍有改变,通过高俅,小皇帝获得了赵兴的鼎力支持,这使得高俅的重要性凸现出来,皇帝感觉有点离不开他了,故而,高俅的话立即得到皇帝的赞同。

    卿可稍待,待朕问问赵叔叔赵卿正在做什么,有人说他跟辽人打起来了,朕很忧心,小皇帝赵佶位子坐稳了,想起了国家大事,正好童贯布置好了一切,从外面走来。小皇帝急问:赵卿在顺保寨如何

    童贯躬身回答:赵大人跟辽人打起来了,他让我转告官家,此一战,当为官家谋一世安定。

    赵佶摇摇头:赵卿之能,我早已知道,可是我朝与辽国一旦开战,战火蔓延起来,不知道何日终止。童爱卿走后,御史多有弹劾赵离人跋扈,朕想知道的是:前线战事如何赵卿手下有多少士兵

    童贯躬身回答:赵大人说了。辽国才经历过灾荒,南院去年还遭受了一次大叛乱。而宋辽承平已久,在此期间,我大宋国力逐渐上升,辽国却逐渐虚弱,现在。是时候让辽国人知道这个差别了。

    赵大人让我转告官家,说:盟约的缔结是在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下,达成地彼此都可以接受的条件。如今事过境迁,当双方力量对比生重大变化时,有必要重新修正盟约。他这次去,就是想让辽人知道:情况变了,迫切需要遵守盟约的是辽国,而不是我朝。

    赵大人还说,官家不用担心战争规模扩大化。辽国人新死了南院大王;此刻又时值冬天,而辽国的任命官吏都是在春天,新官从草原王庭赶到南院。恐怕他已经达到目的这个冬天辽国南院没有主持,所以他们没有力量扩大战事。

    此外,纵观辽国国力,他们也打不起大规模战争了。因为女真人已经在北方动了叛乱,辽人不敢打一场两线战争,即使辽人头吃肿了,想来一场两线作战,以辽国穷困的国力,南线地战事规模一定不大。因为他们花不起这份钱。

    反观我大宋,我朝如今制压南海,夺占大理后,使我朝的银铜产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占婆大理千年积蓄,让朝廷十年财政无忧,府库充足赵大人说,若是这场战争在明年春天结束,光他广南一地的火药库存。已经足够支撑千人规模地战斗。

    赵大人说,我大宋已经进入了火药时代,而辽人还在用刀枪战斗,我们是时候让辽人知道这点,知道我大宋已经有能力抵御他们打草谷,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战斗中,摸索出一套火枪战法,以便应付将来的战斗。此乃赵大人试探辽人的目地

    将来的战斗这几个字童贯说的格外意味深长。

    收复幽燕是大宋几代人的梦想。因为有了幽燕。大宋的国防线就可以推进到燕山山区凭险据守,否则的话。胡马一旦渡过黄河,他们面对地就是最适合骑兵冲击地一马平川,而为了防备胡人,大宋不得不维持庞大的军队,处处设防,结果使得财政处处吃紧,稍有灾荒就感苦恼。

    小皇帝本来有点担心,也有点责备。他担心赵兴在前线失利,责备赵兴在自己刚刚登基地时候惹出这样的大事,听到童贯这番转述,他心情平静下来,转脸瞧向高俅:高爱卿,人都说赵卿是我朝第一妖人,果不其然

    朕当初只是告诉他皇帝哥哥病了,这种家常聊天信函我以前也送过,皇帝哥哥也不是第一次生病。怎么这次我一说,他立刻就算出先皇辞世,且来的那么快,准备地那么齐全。

    高卿以前与赵卿共事过,听说赵卿在广南推行智慧之学是叫推理术,推导术,是吧卿以为,赵卿是如何推测到眼下这番情形

    高俅拱手,拒绝回答。童贯仗着自己年纪大,赶紧劝解小皇帝:官家,这话不能说。想当初官家入宫的时候,身边带着两名赵离人送的女护卫;官家一登基,赵离人两路大军出现在京师左右,人都疑心是官家预先招来的赵离人,以为官家贪婪皇位,早有准备。官家如今又这么问,似乎有嘴也说不清了。

    赵佶闷闷的说:我当然知道赵卿两路大军突然出现在南北运河两处,却又止步于运河口,这种情况,我怎么说的清白,所以我才让童伴当去赵卿那里,要来五百火枪手以防变故。如今这情形

    高俅插嘴:既然说不清,索性就认下这件事。唯有如此,官家才能安枕无忧只是,臣也在琢磨,赵离人是怎么推测出先皇辞世的,官家,赵离人除了与官家交往密切,简王那里,其余的王爷那里,是否也与他私下里传递消息

    小皇帝懊恼的挠着头,回答:赵离人只来过京城两次,一次是科举殿试,另一次是从环庆归来。那次他受王姑父所托。前来拜访本王,当时朕还没有王位,衣食并不宽裕,赵卿受姑父所托赠我一笔钱物,还与本王交流过书画之技。只是当时得罪了章被贬广南,朕还没有王位。只是一名宗室子,无人关注我与他地交往。

    后来本王封地恰在广东,更与赵卿密切起来这些,你们不清楚,是因为宗室子交结外臣,怎样都是忌讳,赵离人素来做事谨慎,与朕交往都借着小王姑父那层关系,此后。他送来的礼物也是请本王转托诸王,到不曾听说诸王与他有书信来往嗯嗯,如此算来。赵离人这次入京,只能为本王而来。

    高俅点点头,趁机煽火:如此说来,赵兄是真关心官家的安危广南天路遥遥,我不知道赵离人怎么推测出先皇辞世,但陛下登基的消息,在他登6前,该没传到他耳中,因为估摸行程。陛下入宫时,他应在海上漂泊。

    小皇帝又问:当时宫中召唤,高卿怎么突然想起派火枪女护卫送朕入宫

    高俅勉强一笑,不好意思的说:离人贤弟上次入京的时候,曾嘱托我,说是他有几个退役家丁待在马梦得宅子,我知赵离人擅于训练家丁,他地家丁论打斗,三五个人近不得身。

    今年开春时。赵离人曾经送来信件,说万一京城有变故,可以向马梦得讨要这些人手保护自己。奇了此后赵离人每月的信中,都重复这句话,让臣很警醒。

    当初,圣人深夜召官家入宫这种事以前没有过,臣担心有不测,便临时向马梦得借了两个扈从,现在想来。估计年初时。赵离人已经有预感。

    我素知赵离人是个注重然诺的人,他为了照顾坡公。宁愿在广南那个瘴疠之地一待两个任期。现在想来,估计赵离人是预测到先皇地情况,担心宫中出现什么变故,特意赶来京城,以便照应

    赵佶是个聪明人,高俅这话骗不了他,他摇摇头:赵离人带着朱雀军全军赶来,我固然知道他不是单单为我,哪有一路狂奔而至,却提前准备好与辽人开战的军械我瞧着,赵卿是心中另有打算

    高俅跟赵兴是朋友,两个人相处不错,赵兴在小皇帝心中的分量越重,高俅越能获得重用,现在小皇帝心中有怀疑,高俅眼珠一转,继续说:赵离人做事,向来是走一步看三步,我记得他去环庆时,才上任便有大批草种树种运至环州庆州。以我跟他交往地经验看,此人是一个不做规划不行动的人,所以他驻兵黄河,貌似准备充分的与辽人交手,甚有可能是:早有筹划,临时起意。

    这个说法赵佶也能接受,毕竟赵兴以前做的行动太令人瞠目结舌了。扬州杭州环庆,再加上早先的密州,现在的广州赵兴每到一地,工作计划一套一套地,别地地方官摸清当地情况需要一年做好工作计划需要一年,第三年任期也到了,该拍走人了。但赵兴一到当地,便马上快马加鞭的推行他地计划,且每一项措施推行之后,立刻能见到效果。

    这种过往政绩,令人不得不怀疑此人是非人类,每走一步一个鬼心眼,每干一件事都提前准备好数条谋略。

    小皇帝赵佶张了张嘴,还想说点什么,几名宫女簇拥着向太后走进殿中,见到整个殿堂只有小皇帝与几位亲信,向太后点点头,在小皇帝的问安下缓缓就座,沉默许久,若有所思的说:哀家立端王为帝,不是谋划很久地行动,只是先皇辞世后,哀家衡量来衡量去,以端王继位最合适若不是如此,老身也有点怀疑,难道端王你早知自己将继位为帝

    端王唯唯诺诺,不敢答话。

    :求票,紧急求票了,感谢各位读投票支持,恳请没投票的读能投几票,拜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