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却是尊隋
这一行师徒三人一马巧取豪夺了一番,终于回到了晋阳李府,当然晋阳这边在钟馗和李淳风的老爹李播的带领下也早已磨刀霍霍。 此时反隋的的势头那真叫一个一起而不可收拾! 回到自家府中,李淳风即刻命爱徒李世民迅速给太原留守府中所有的鹰扬郎将之校尉以上的军官们,通知前来太原府议事大厅中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的通知。自己却是前去请来了李世民的老爹李渊同志,当然这一路上李淳风也对李渊讲清了这利弊关系,却也正是迎合了李渊的心思。俩人此时倒是一拍即合! 李渊坐在议事大厅的首座之上。他的神情显得严肃而又是脸色非常凝重(被逼到这份上了,看情形自己不挑头这脖子上的脑袋也保不了多久) 他看了看在座的各级军官们。李渊看到他所统领的太原留守府的所有军官们都已经到齐了。他拿目光环视了一下在坐的各位,他的喉节滚动他便是用涶液润了润自己的嗓子。他凝重地说道:“诸位都知道了吧?刘武周占领了晋阳宫之后,他掳掠了大量的宫中美女!我们却是不能加以制止?若论罪当斩!当斩!” “我们这些人会被朝庭抓去会灭九族的!” 李渊故做危言耸听地继续说道。 “那么,我们这些人应该怎么办呢?” 李渊又拿目光扫视了一圈在坐的大小军官们。他们的神色也异常的不安! “刘武周所盘踞的马邑郡离我们还不到一百里。他现在手中的人马已达一万多人。而我们呢?” 李渊拿目光扫向了被皇帝所派来的jian细王威和高君雅。那俩个人一看到李渊炯炯有神的目光象一把钢刀直剌向他们俩人的脸庞之时,他们竟也是不敢直视那灼热的、带了锋芒的眼神儿。 李渊继续按照他的思路说道:“如今,战场的形势是敌强我弱。刘武周在背后倚仗着强大的突厥始毕可汗,他想什么时候来踏平我们太原留守府,那是不费什么吹灰之力的!” “诸位!你们想想看——刘武周距离我们不远,而江都郡却远在三千多里以外?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城里的三千兵马坚守城池,如何能抵御来犯之敌刘武周呢?” “我们这些人要想保住自己脑袋上吃饭的家伙儿不被人砍去,应该怎么办?” 李渊的话语还未停顿。在坐的大小军官们的群情变得激昂! “是啊!我们难道要坐以待毙?!” 大家坐在议事大厅之内叽叽喳喳的。 召开会议,装作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这便是李淳风给他安排的路。他说:形势很严峻,刘武周叛乱投靠突厥,已经占领雁门关,距离我们太原只有三百里。皇帝远在江都,距离我们三千里。我们当然应该立刻向皇帝汇报,但是恐怕等皇帝知道再发兵已经来不及了。如果刘武周和突厥来进攻,我们根本没有准备,只能束手就擒。就算刘武周不来,面对汾阳宫事件,朝廷追查下来,也不得了。可是,我们现在如何准备呢?唉,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真是让人犯难啊。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大家共同想个办法吧。 虽然李渊平时礼贤下士,给人的印象不错,但是反叛朝廷,问题实在太严重,所以方方面面必须考虑周全。除了身边的支持者以外,老百姓怎么看,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得民心者的天下,李淳风深知这个道理,若要起兵,百姓不支持,连召集兵马都会很困难的。所以李淳风是非常重视顺应民心。 这一场军事会议召开下来,这太远留守府上下大小军官之中确实被李淳风李渊二人逼反了大半。 太原起兵计划正在推进中,那边隋炀帝杨广还真是配合,从江都传来了皇帝的最新命令。传达命令的士兵昼夜兼程,一副疲劳不堪的样子。皇上的新命令让太原立刻陷入惶恐之中。 皇上的诏书,实际上是一纸战争******,宣布:在太原、河西、雁门、马邑四郡的百姓,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男子都要准备参军,在当年年底,也就是617年的年底集合完毕;队伍要到涿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去集合,然后去攻打高丽。打高丽是典型的穷兵黩武行为,从一开始就遭到民众的抵制,大业九年杨玄感反叛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大业十一年,隋炀帝雁门关被围,为了赢得百姓支持,隋炀帝宣布取消征讨高丽计划。结果事后,隋炀帝出尔反尔,又要继续征讨高丽。隋朝攻打高丽,没有一次取得胜利,原因很复杂。但是民众不支持,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隋炀帝再次发出战争******,根本不考虑百姓的死活,百姓对于朝廷的反感可想而知。百姓反感朝廷的社会气氛,对于李渊产生两个好处:首先,李渊的反隋因此获得群众基础;其次,李渊如果合法招募军队,百姓一定会踊跃参加。为什么?参加了李渊的军队,就不用年底当兵到高丽前线了。 隋炀帝确实没有放弃征讨高丽的计划,但是,这个时候到太原来宣布年底征兵,未免太巧合了。实际上,一点都不巧合。诏书是在李淳风的授意下由手下刘文静撰写的,因为伪造巧妙,没有人发觉。目的呢?就是要为李渊反隋制造社会气氛,为李渊募兵夯实基础。 李世民父子看到自己的机会来了,掩饰着内心的激动,谁料得众人一致决定起兵反隋之际,这里淳风却又跳将出来说出了令人很是诧异的论调! 我们不反隋! 反而要尊隋! 这却又是为了哪般?李淳风又在搞什么鬼,不是在说胡话吧! 都起兵造反了,还搞什么尊隋?李淳风站出来讲了原因,大家这才心悦诚服。 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谁不想做皇帝? 可是做皇帝,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游戏,必须要有充分的条件,有时候,要做成一件大事,是要稳重与锐气并存的,这就是仔细规划,迅速行动的道理。
在李淳风看来,才刚刚举起义旗,就公然亮出自己的底牌,把反隋的招牌挂出来,马上就会成为过街老鼠。肯定会成为一个灰头灰脸、人人喊打的反贼。 所以,李淳风要找一个借口,好嘛,咱一开始打的旗号,只反昏君杨广,而不是反隋朝,把杨广与隋朝割裂开来,区别对待,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李淳风的这个策略,当然是完全成功的——这个时候,尊隋这块遮羞布,还是不能丢。拥戴隋室,扯出反杨广、反****的大旗,也是掩人耳目,给自己争取时间,以麻痹四处的“猎手”而已。 明确了这一基本原则,接下来的路子就好走得多了。 大家七嘴八舌,畅所欲言,最终还是达成一个共识:尊杨广为太上皇,改立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皇帝,并传布檄文于全国各地,改旗易帜,就是说以后打出去的军旗,一律改用红白相杂的颜色。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李淳风的深谋远虑,不是不要你李渊做皇帝,而是没到做皇帝的时候。 关于这个旗子用什么颜色,还引发一场大争论,主管仪仗的官员认为:“在甲子日起兵,按符谶,应该用白色,加之突厥人也尚白,不如就用白旗,讨好突厥。” 李淳风反对这么做,认为不可全用白色,于是折中一下,改用红白相杂的颜色。李老大做很多事情,都不喜欢走极端,中庸之道,运用自如,是他一贯的风格。 为什么李渊要这么弄?因为隋朝的旗帜是红色,而突厥是白色,用红白相杂的旗子就表明,既不顺从隋朝,也不臣服突厥,还可两边讨好。 这实在是一种高明的斗争策略,姜,还是来自后世的辣。 等这一切全部摆平后,李淳风总算松了一口气,搞定留守府旧隋朝的留守兵,更是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