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小说 - 三教九流在线阅读 - 第二章七二节 谁点化谁

第二章七二节 谁点化谁

    第二章七二节

    谁点化谁

    剃度剃度,要剃了头发才好普度众生啊佛教徒们为了表明自己舍弃尘缘,一心向佛,便从皈依佛门的那一天起,将头发剪去,甚至还在头上烫出香疤。当然也有留头发的,不过那些都是记名的俗家弟子,而非亲传。

    “南无阿弥陀佛。”谈起佛法,静璇迅速从先前的羞赧中走了出来,在宣了一声佛号后,道:“李道友所说原也不错,只是小尼以为我等礼佛,当不拘束于身上羁绊,唯有诚心诚意而已,不是么?”

    静璇说罢,睁大着一双晶亮的眸子,直瞧着李易,彷佛在期盼着李易的认同。

    李易一怔,这静璇小尼姑哪次与自己谈话不是引经据典,将佛祖曰翻来覆去,侃侃而谈中自信从容?今儿个怎么说得如此的小心翼翼。

    联想着静璇前后表现,李易迅速找到了原因所在:这小尼姑定然是爱煞了自己的秀发,舍不得剪掉,但是小尼姑在向来信奉不疑的佛经上却找不到理由,于是小尼姑只有自我安慰了。

    我还真当你以大无畏无悔的精神,将此身此生献给了佛祖如来呢?原来也还是有所保留的。难得见到静璇如此的小儿女姿态,李易禁不住的心中一乐。

    不过李易面上却不显露出来,故作一本正经道:“师太此言差矣,佛祖不是在上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由此可见,成佛之途,该做的还是要做的。”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意思便是说“佛”与“众生”在本体上是一样的,这个本体是“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佛性”。这句话通俗点讲就是“众生平等,众生皆佛。”

    既然“佛性”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人成了佛陀菩萨,有的人却是凡夫俗子?这便是修行的作用了。

    佛陀菩萨与凡夫俗子的“佛性”好比两颗原本一模一样的明珠,但是佛陀菩萨的明珠洁净无尘,而凡夫俗子的明珠布满尘埃。凡夫俗子只有通过修行,去除明珠上的尘埃,才能成佛。

    自从佛祖做“三千烦恼丝”的佛偈来点化那位堕入苦海的弟子后,佛教徒便认为头发也是“明珠上的尘埃”,必须去除才行。成佛是为了去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哪里会有什么烦恼,简直是开玩笑嘛。

    听得李易以佛经来反驳自己,静璇一张俏脸霎时变得惨白,静璇从小将佛经读得滚瓜烂熟,李易说的静璇如何不知?

    此番静璇将事情说与李易知晓,是觉得李易于佛法上颇有慧根,每每能推陈出新,不同于佛经所记载却又言之凿凿,出乎自己所想,发人深思。或许李易真能找到佛法真谛,解决这个困扰了自己十几年的“三千烦恼丝”呢?

    原来李道友也觉得我要将头发剪去,否则身为道教弟子的李道友怎么会一个字也不改的照搬佛经呢?可悲的是自己一直意志不坚,下不了决心。

    静璇心底有个声音在一直叫唤着,很有些自怨自艾的想道:自己一直想要点化李道友,如今看来,真正需要点化的是自己啊

    静璇抿紧着嘴唇,似想要说着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说才好,心思急转中,呼吸都显得有些急促起来,胸部起起伏伏,宛然里面藏住了什么秘密。

    ………………

    李易见得静璇眼中梨花带雨,娇眩欲滴,似受了无穷委屈,生怕静璇一个不小心哭出来,暗道自己还是点到即止,别太玩过火了,万一静璇在听了自己的话之后,为了坚定向佛之心,回去找把剪子,来个“喀嚓”一声给整成了大光头,自己可真是罪莫大焉。

    话说回来,静璇这样子真是我见犹怜,即便不是惋惜于静璇的秀发,自己也见不得静璇这般的楚楚模样,哪怕是赴汤蹈火,也要在所不惜啊

    李易抬头望天,手抚下巴做沉思状,呃……可惜年纪太小,还没有长出胡须,否则自己也能过一把长须飘飘仙风道骨的瘾了。

    李易摇了摇头,叹道:“其实小道对佛祖‘三千烦恼丝’的看法是很不以为然的,秀发何辜?竟要承担起三千烦恼?”

    “啊”静璇正在犹豫要不要剪去秀发,事情居然在李易口中峰回路转,少不得眼中一亮,话语里带着几分求知的迫切,询道:“李道友有何高见?竟能对佛祖之言有所旁见?且教导于小尼……”

    正说话间,静璇却是觑见李易一双眼睛目光灼灼,直盯着自己看,而嘴角挂着似笑非笑的玩味,俨然自己的一切反应都在李易意料之中。

    李易早就知自己心中所想,也早就对剃度之事有与佛祖不同的看法,之所以要说出那故事,不过是想看看自己的表情,可恨的是,自己居然还傻乎乎的配合着李易。

    这么一想,静璇登时又羞又脑,脸儿涨得就像那熟透的苹果,都快要滴出血来。情急之下静璇一跺脚,朝着李易狠狠的瞪了一眼,娇嗔道:“你……你欺负小尼,你还不快说?”连一直挂在嘴上的称呼“李道友”都换成了“你”。

    话刚出口,有着良好素养的静璇很快就后悔了,这不是犯了“嗔戒”么?静璇赶忙双手合十,虔诚万分的道:“南无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还请菩萨勿要怪罪小尼。”

    李易可不管什么菩萨怪罪不怪罪,小道我是信奉三清祖师爷的。见得修真界三大名女之一,普陀山观音禅院座下,以普度世界芸芸众生为己任的静璇女尼做如何小儿女姿态,李易心中畅快哪里还按捺的住心中笑意,哈哈大笑起来。

    听到李易的笑声,静璇只觉得自己连脖子根都红了,直恨不得拿什么去堵住李易的嘴,毕竟十几年的青灯古佛不是白白度过,于是静璇紧紧握住手中寒玉拂尘,也不理睬李易,只低头将着“南无阿弥陀佛”一遍又一遍的念着。

    呃……好吧,我一个人笑也怪没意思的见到静璇又要念经,李易咳嗽一声,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人生老病死,皆冥冥中自有定数,佛祖既然说‘心即是佛’,何不一切随缘随法?”

    李易对道教儒教义理精通,对佛教义理却是似懂非懂,不过融合古今所论,知道佛教与道教皆是出世之教,其理相通,道教讲求的“无为”与佛教讲求的“涅槃”便相差无几,不过是各自的表述不同罢了,真要探个究竟透彻些,不外乎是“顺其自然”。

    李易的这句话似道非道,似佛非佛,便是以“自然”揉合了佛道的思想。

    人的头发不比身上的衣服,每个人一出生便有头发,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也在慢慢的变长,而没有人是穿着衣服出生的,尽管每个人出身后都会穿着衣服。

    所以说,修行中常说的不为外物所羁绊中的“外物”可以包括衣服在内,却不能包括头发在内,因为头发是自然而生,而衣服不是。

    按照上的诸佛众生唯心无别法论,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其“心”纯净无暇,自然是“佛”了,那么婴儿的头发又怎么去解释?难道是“佛”带着“烦恼”出生?

    禅宗六祖慧能做佛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头发乃是自然而生,你为了皈依佛教而去剪头发,那岂不是为了去除“烦恼”而烦恼?

    ………………

    其实以李易看来,佛教的剃度,不仅是去除“三千烦恼丝”,也有着身份识别的作用,就像道士要在头发上挽一个发髻一般,这是一种代代相传流传下来的习俗,谈不上有多少道理蕴藏其中。

    静璇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纠结于为自己不剪头发找个借口,身在局中自迷罢了。

    这回李易的辩论没有太多歧义,不需要像前几次一样让静璇回去想得头痛,静璇深通佛理,稍一思索便弄得明白,恍然大悟道:“李道友之言直如当头棒喝,让小尼醍醐灌顶啊”

    不要为剪头发而纠结了,困扰着自己十几年的问题得以解决,静璇当然喜滋滋的,也不太计较方才李易对自己的取笑了,与李易说起了一些师门轶事:“小尼的师姐师妹们都很羡慕小尼能留头发,尤其是那静瑶师妹,每次剪头发时,都眼含热泪,无语凝咽呢?”

    顿了顿,静璇颇有几分欣喜的道:“小尼这次回去,定要将李道友所说的佛理也与师傅她老人家说说,以后我们师姐妹就不用剃度了。”

    这个……小道今日点化了你,你回去点化你师傅,日后你师傅又去点化整个九州的和尚尼姑,到时候整个天下的和尚尼姑长发飘飘的念着南无阿弥陀佛……

    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李易情不自禁的就打了个冷颤,又听说静璇的师傅定慧师太脾气火爆,若是让定慧师太知道自己这些天来“忽悠”静璇的事情,定慧师太会不会借了慧空和尚的紫金钵,千里迢迢的跑到云山派去收了自己啊

    李易打算将静璇的念头掐死在襁褓之中,又是一本正经的道:“师太此言又差矣,既然一切随缘随法,师太不执着于自己的不剪头发,又何必执着于师姐师妹们的剪头发?剪头发还是不剪头发,都是师姐师妹们的缘法,自然就好”

    大凡似是而非的理论,听起总是很有道理的。

    还不将你绕晕,我自己都快绕晕了。见得静璇果然露出思考的样子,李易心中窃喜,却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哪天静璇觉得不对想到要反驳自己,自己早跑到九霄云外去了,以静璇的性子,是断不会在没有说服自己的情况下,将自己的话说出来的。

    李易忙岔开着话题道:“传闻尊师定慧师太为人一丝不苟,又如何允许了师太得以保留秀发呢?”

    听李易说起师傅,静璇自不能不回答,道:“其实为了剪去头发的事情,师傅她老人家没少责罚过小尼,不过小尼小时候性格倔强无比,宁可跪在菩萨面前几天不吃饭,后来小尼饿得奄奄一息,师傅终究没能剪去小尼的头发。”

    想到师傅在宣布自己以后可以不用剃度,成为普陀山观音禅院的特例时眼神中的那种疼爱怜惜与无奈,静璇禁不住的嘴角挂着一缕微笑。

    就是这一缕微笑,如朵水莲花悄悄绽放的娇羞,恰巧被立在静璇对面的李易瞧个正着,李易恍惚间只觉得清风拂面,春暖花开。

    “定慧师太拿得起,放得下,倒做了件大好事,小道佩服不已。”想起静璇倔强起来的模样,李易也是觉得好笑,道:“师太长发披肩的样子赏心悦目,何须戴着那个缁帽,遮住满头的秀丽青丝?”

    李易不说还好,一说静璇好不容易才正常化的脸儿又是“刷”的通红,静璇似想起了什么,赶忙捡起床上缁帽戴上,将着头发束在其间。

    呃……自己一个出家的道士,对着一个出家的尼姑说这样的话语好像不大合适身份,李易也是有点尴尬,不过,静璇的反应也太大了吧

    两人都没有说话,房间一瞬息变得静溢下来,院子里栽种的那几株芭蕉树,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被阳光一摆一摆的倒影在窗户上,将着芭蕉树的清新弥漫进来,蕴绕成淡淡的暧昧,沁入李易静璇的心扉……

    也不知时光在流逝没有,静璇似乎有点不安,习惯性的又要双手合十了。此时,只听得店老板在外面高声呼喊,原来是午餐的时候到了。

    不知怎的,静璇心中长吁了一口气,与李易道:“李道友,可要一起出去饮食?”

    就到吃饭的时间了么?李易皱了皱眉头,今日怎么不见苏媚与小白,她们到哪里去了?先前自己还以为苏媚闲得无聊,拉着小白出去逛街了,可这个时候还不见回来,别遇见什么状况了吧

    眼下是多事之秋,虽知道苏媚小白有自保之力,可李易还是放心不下,于是便道:“师太先去吧,小道还要去寻找一下师妹。”

    “哦”静璇应了一声,道:“既如此,小尼便先行告退了”说罢,突的静璇似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对着李易道:“道友若是有闲暇,小尼可否前来向道友请益一番我佛真谛?”

    静璇浑然忘记了自己前几天是想要将李易从“邪魔外道”中拯救出来的。

    即便很清楚自己于佛法就是半桶水的伎俩,然望着静璇那双宝石般的眸子,李易又如何说得出一个不字,遂点了点头。

    见得李易点头,静璇但觉心头一松,连离开的步子都觉得轻盈了些。

    ………………

    李易找到苏媚的时候,苏媚正抱着小白坐在鄱阳湖边的一块巨石上。

    太阳挂在西天的半空,阳光斜斜的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似揉碎了的锦缎,颜色由浅及深,就这般蔓延着铺张开来,直与远方蔚蓝的天空连成一片,点点白色在水天之间轻悠悠的飘着,也不知那是云朵,还是鸥鹭。

    苏媚并不在意李易的到来,彷佛眼前的美景与她毫无干系,娇小的背影在广袤的水天之间显得那般的渺小,苏媚似在聆听湖水拍打岸边所弹奏出来的忧伤的旋律,又似在积淀身下巨石伫立鄱阳湖边亿万年孤独的落寞。

    倒是小白见得李易到来,从苏媚怀中跳出飞快的走到李易身旁,满眼忧色,口中“呜呜”的冲着李易叫唤着,要李易去劝解苏媚。

    李易走近苏媚,正待要询问发生了何事时,苏媚却先开口了,道:“小道士,你知道武王伐纣的故事么?”

    尽管苏媚语气淡然,李易却听出了其中的不甘与无奈,李易心中“咯噔”一声,隐约明白了苏媚为什么变成这样。

    李易想了想,还是回答道:“关于武王伐纣,史书上是有记载的,说是纣王无道,武王与军师姜子牙一起率领八百诸侯相讨伐……”

    “小道士你也认为是狐狸精苏妲己迷惑得原本英明神武的商纣王荒yin无道的么?”苏媚突然打断李易的话语,声音逐渐的急促尖锐起来。

    历史就是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你可以将她打扮得花团锦簇,也可以将她扒光得一丝不剩,前提是你有那份改变历史的实力。

    “上次在云山碧波潭救得媚儿你之后,师傅曾与小道说起过九尾狐一族的故事,小道对于几千年前那场导致天崩地裂的封神大战略有所了解。”见得自己被苏媚怀疑,李易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若小道也认为是苏妲己前辈的过错,此次就不会与媚儿你一起去东海青丘山了。”

    这世上的事,成王败寇,哪里有什么对与错,只有立场的不同。

    ………………

    衷心感谢大家看哈与小悟空12道友的打赏,都是老朋友了啊

    第二章七二节

    谁点化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