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铸清华在线阅读 - 自强之梦读《重铸清华》有感

自强之梦读《重铸清华》有感

    看完《我是慈禧》几个月后回来写一下书评,顺便谈谈我读这本书的感受。

    看本书前,我看了几本不错的明穿或民穿反清的小说,也算对历史细节有所了解。

    大致来说,明穿的好书一般是穿到从严嵩到张居正的时代,趁着大明烈火烹油的时候推一把进入民主共和虚君制;或者到明末成为朱由校、朱慈烺挽救社稷同化野猪皮。

    民穿的好书不多(无脑YY的太多)。《天朝之梦》从道光鸦片战争时代开始反清,借着朱济世和恩格斯之口讨论了很多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问题,影射了一些当代问题。《清末英雄》另辟蹊径,从清末的民主思想先驱写起,又竭力避免民国初年废除文言而导致的中华文明中断,将历史小说从传统的民族层面、经济层面提升到了文明层面,发人深省。

    我是在免费软件上看到《我是慈禧》这本书的,素爱历史,但是重生成慈禧未免口味浓郁,也就是书荒才抱着试毒的心态来看。

    既然重生到慈禧身体里,按照重生小说的尿性,(我想)肯定是要大权在握,教养好小载淳,发展民族重工,扶康干梁(对梁启超没太多好感),调教袁世凯,收服孙大炮,把老毛家压在湖南当个大地主才对。

    哦,还有国外。朝鲜的大院君和世宗明成王后要结为同盟,日本的睦仁要收服,吕宋和越南要拉拢,琉球小弟要保护好,兰芳国作为民主共和制的华人国家要呵护好。英吉利要保持良好关系又要防范,德意志是好伙伴必须拉拢,美利坚要让他们乖乖呆在美洲扯出来浪,还不能被法国拉上扯后腿。

    以上都是我最起初的无责任猜测。至于怎么废除不平等条约,怎么追求中华的最大利益,我没有办法。

    让我把这本书从试毒状态转为日后的必读书,还是同治登基后慈禧周游欧洲的那一段。在此之前,亚洲派出的欧洲考察团只有日本的一个小团。但是在这个虚构的历史里,中国的皇太后亲自领队出来考察,这魄力,在儒家文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观念里是极难的。我忘了作者是怎么写的,让太后力排众议去欧洲,但是作者前期的铺垫已然充足。

    看慈禧顺风顺水地从杏贞,一路到兰贵人,最后到西太后,又改变了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顺顺溜溜,让人沉醉,极大地满足了我对近代屈辱史的怨望。结果作者突然来一个当头棒喝,在英国,堂堂一国太后要向同等分量的女王屈膝行礼!屈辱感顿时滋生地无法压制!

    虐心!宫府一心,努力创办洋务,提拔人才,千方百计改变晚清的落后,还是改变不了中国在当时世界最强国英吉利面前屈辱做小的姿态。这种压抑的感觉,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中国,中国,你为何这么苦难!

    直到太后视察北洋舰队的时候,我才稍微有了些许希望。邓世昌、林永升、刘步蟾、丁汝昌这些耳熟能详的课本人物,在那一章里仿佛活在我的眼前,黄海底埋葬的英灵又有了一次新生。我心中激荡。在书外的历史里,慈禧为了六十大寿挪用北洋经费,导致北洋海军一直捉襟见肘,不可不说,甲午战败,慈禧是罪魁祸首。但是在书中的时空,慈禧作为一个穿越者,又这么重视北洋水师,大概不会再犯这种错误吧?这时,我开始转到起点看这本书。

    但是,书中的历史进程不因穿越而改变,历史大事件总是会回到应有的轨道上。书中的慈禧说,我青年丧夫,中年丧子,我以为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为何我自己的命运没有改变?最终向命运妥协,过继了醇亲王之子载湉,延请李鸿藻等翰林为光绪之师,一如书外历史。这种深深的无力感,被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我不由得担心,北洋水师究竟能不能改变原本的命运?

    对甲午,我有很深的执念。我的高中创办于1896年,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举国震惊的情况下,一帮有忧患意识的乡绅决心开办西式学堂,教授计学(数学)。孙诒让写到,“光绪乙未,东事甫定,中国贤士大夫始衋然有国威未振之惧。”直到1895年,大清国的士大夫才被甲午年的惨败给敲醒,主动去看世界。但是已经很迟了,二十年办洋务,一朝全成土灰,日本的崛起不可遏制。校史中充斥着痛心与办教育的决心,一直影响着每一位热爱历史、热爱学校的校友。如果甲午年中国能赢,当如何?

    幸而中法战争如原历史展开,冯老将军八十岁上阵杀敌,中国赢了中法的战争,也没有输在谈判桌上。这样,甲午战争大概也能平平安安过来吧?

    我看过的小说,再没有一本像因顾惜朝这样刻画一个政治人物主动放弃权力后的落寞。明明是繁花似锦的宴会,有头有脸的诰命们都来恭维西太后,但是太后的心不在焉、内心的孤独寂寥,仿佛书中人谁也看不出来,连我们读者也说不清。她再想什么呢?是放弃权利后的百无聊赖吗?是担心光绪被腐儒教得不识世界局势、轻举妄动吗?是忧虑“天家无亲情”吗?是在思考中日局势的走向,想着让宣礼处布局东亚吗?或许都有。

    终究结束地太快。因为某些原因,让这个改变屈辱史的大梦落幕,让这部充满豪情的历史小说在1895年这里匆匆结束,留下许多遐想。起点上反清的读者也不一定真的是反清,他们只是不爽灿烂的中华文明因为满清入侵而渐渐落后于世界。清朝从乾隆后期开始官场就渐渐腐败,再加上满清以少驭多,满汉隔绝,最终不得不大呼“清穿不造反,菊花套电钻”。但是如果这一系列问题通过温和改革一一改变呢?腐败问题、八旗问题、满汉问题、洋务问题、宪政问题,如果一一妥善解决,恐怕起点上剩下的就只有无脑喷了(毕竟几千年的“损耗”、“漂没”的灰色合理收入在雍正年间被“损耗归公”和“养廉银”终结)。历史类小说的最终目的,都是改变屈辱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我是慈禧》给出了一个清穿复兴的可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