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无限江山在线阅读 - 第一卷 盛世京华 第八十六章 初会

第一卷 盛世京华 第八十六章 初会

    太和城。

    南诏的都城几乎就是长安的翻版,只不过规模有所不如而已。

    李玹和章仇兼琼随着南诏使团一起,进入了这座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城市,入住在南诏客曹四方馆。

    南诏王阁罗凤也在第一时间便知道了大唐使者到来的消息,但他却假装不知,按兵不动,安坐在王宫中等待他们自己来觐见。

    谁料李玹与章仇兼琼却也是耐得住性子,在四方馆居住了数日,丝毫不见有所动静,偶尔出门逛一逛,欣赏一番南疆风情,却是未见他们有入宫觐见的意思。

    如此僵持了四天,阁罗凤终于按捺不住,派人请大唐使臣入宫。

    听到消息后,李玹与章仇兼琼相视一笑,章仇兼琼抚摸着胡须说道:“果如玉郎所料,这阁罗凤忍不住了。”

    李玹点了点头,说道:“吐蕃赞普已经派人送国书给阁罗凤,他这一举动恐怕是在权衡利弊,若是我们急着觐见,失了大国的颜面不说,恐怕这阁罗凤还会有可能与吐蕃联合,对剑南道造成一定的威胁。”

    章仇兼琼点头称是,二人换上朝服,持着旌节,随着前来迎接的南诏大臣往王宫缓缓行去。

    阁罗凤端坐在宫殿西方,面向东边,大臣们以六位清平官为首,依次站列。

    与中原人座北面南的习惯不同,南诏王宫的主殿里,国王是坐在西方,正面朝东。殿下大臣最高等级的便是清平官,地位相当于大唐的宰相,其下还有大军将十二人,再往下便是六曹官员,其官制与大唐有些类似之处。

    外面传来一声尖利的叫喊:“大唐使臣到!”

    原本淡然站在殿中的大臣们这时纷纷朝外面看去,南诏王阁罗凤也抬起头,细长的眼睛注视着前方。

    两个身着朝服、头戴进贤冠的人缓缓走进殿中,步伐不急不缓,面色淡然。

    站在右边的是一位儒雅的中年人,面色白皙,三缕长髯飘荡在胸前。身上穿着的是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可以穿的紫色朝服,头戴三梁冠,腰间玉带之上悬挂着一枚金鱼袋。行走之间自带着一股久居高位之人的威严之气。

    左边的则是一位英俊的年轻人,南诏虽是边陲国家,但与日本、新罗一样,接受的是大唐的文化,就连他们的官方文字都是汉字,故而在文化、服饰等各方面都与中原有些类似,至于对美丑的辨别也与大唐并无二致。

    年轻人穿着大绯色朝服,头戴二梁冠,腰间佩戴的竟也是金鱼袋。此时行走在这大殿之上,却如闲庭信步,面色淡然无比,嘴角还有一丝浅浅的笑意,双眼中却是异常的深邃幽静。

    两人缓步走到里阁罗凤王座十步之处,一起躬身道:“大唐尚书右丞李玹(户部尚书章仇兼琼),参见南诏国王。”

    阁罗凤点了点头:“二位免礼。”

    “谢殿下。”

    两人直起身子,看向了端坐在王座之上的这个看似憨厚的魁梧汉子。

    李玹早便听闻南诏王阁罗凤为人稳重,且城府极深,向有雄才。今日见到此人,方才知道传言果然不虚。

    阁罗凤也在打量着李玹,他想知道这个下巴底下连胡子都没有的小子究竟是凭的什么成为出使本国的正使的。

    两人的目光一接触便迅速转移开来,阁罗凤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他说道:“上国天使远道而来,一路劳苦,定然是需要歇息几日的,所以本王便没有第一时间接见二位,招待若有不周之处,还望两位使君见谅。”

    李玹笑了笑,拱手说道:“多谢大王关心,贵国馆舍招待的很好,李某对这南疆风情素来多有向往,如今得以亲身来此,果真是名不虚传!”

    阁罗凤爽朗的哈哈大笑道:“贵使这话可是说对了,待来日本王带你们去见识见识我南诏最为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包你看的流连忘返,沉醉于这彩云之南不愿回中原了。”

    “哦?”

    李玹有些惊讶地问道:“敢问大王,何为‘风花雪月’?”

    阁罗凤此时一改方才沉稳有度的模样,就像是一位淳朴的乡下汉子,侃侃而谈:“这所谓‘风花雪月’四景,说的乃是我南诏的四个地方的景色,即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本王口拙,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待过两日带你们过去看看便知道了。”

    李玹似有所悟,点头道:“昔日在长安时,曾有所耳闻,闲时定要过去见识一番。”

    阁罗凤笑着点了点头,那副模样,丝毫没有了身为一国之主的威严,却凭空多出了几许亲切。

    站在大臣班列中的两位清平官嘴角一撇,露出了一丝嘲讽的笑意。

    闲话说完,李玹便回到了正题上,他从章仇兼琼手中拿过国书,奉予阁罗凤。

    阁罗凤从内侍手中接过,打开看了看,眉头微微一翘。

    果然如他所料,这是大唐皇帝正式册封他的国书,封他为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

    面上没有丝毫波动,他合起了国书,走下王座,向李玹二人施礼道:“阁罗凤在此,多谢大唐皇帝了!”

    李玹和章仇兼琼微微躬身,还了他一礼。

    李隆基正坐在御书房,批阅着一本本奏折,贵妃杨玉环坐在他的身旁,正安静地煮着一壶香茗。

    奏疏渐渐变少,最后只剩下了三本,李隆基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上面的署名,眉头顿时一翘,然后便继续看下去。

    杨玉环刚刚为他倒了一杯guntang的茶汤,李隆基便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娘子,杨钊不愧是朕的得力助手,他提的这个建议真是深得朕心,你快来看看。”

    听到他的话,杨玉环只是瞥了一眼那奏折,旋即便移开目光,将手中的茶壶放在了一旁,无奈道:“三郎,我对这些政务都是一窍不通,你就别为难我了。”

    李隆基呵呵一笑,却是没有再坚持,心里却是满意得很,他的性子和他的祖父李治不同,他向来都不喜欢干涉他政务的女人,在他宠爱的女人中,无论是梅妃江采萍,还是如今的贵妃杨玉环,都是那种只爱好辞赋音乐,对政务丝毫不感兴趣的女人。

    李隆基是一个介乎于太宗和高宗之间的皇帝。太宗李世民对天下江山的爱超过了一切,为了江山,他可以亲手杀死自己的兄弟,并将他们的所有子女斩尽杀绝。甚至对自己的子女也可以下得了狠手,为了皇室的尊严,他可以不顾自己女儿的感受,将辩机和尚处斩。

    而高宗李治则与他的父亲不同,他为人有些柔弱,有些像是一个女子,多情而优柔寡断。因此,他爱上了父亲的女人,并不顾所有人的反对,立她为皇后,与她一起二圣临朝。李治为了爱情,是可以放弃一切的。

    李隆基和他们两人都不同,他既有太宗天可汗的狠辣果决,又有高宗天皇的柔转多情,这让他成为一个十分矛盾的人。

    这本奏疏是杨钊呈上的,内容是如今左藏充盈,自古罕见,建议皇帝下令将各地州县的丁税变卖掉,换成布帛送到京城,以充皇家之库。

    李隆基看完这本奏折,把门高声吩咐道:“传令下去,移驾左藏。”

    小半个时辰后,李隆基从一座巨大的府库中缓缓走出,身旁还跟着给事中兼御史中丞杨钊。看他离开时的表情,显然十分的开心。

    第二天,宫里传来旨意:赐杨钊紫金鱼袋,兼太府卿,专判府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