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驿唐在线阅读 - 第一一六章 庭议

第一一六章 庭议

    李潜明白柴绍这样做其实主要还是为他着想。因为无论怎么说柴绍都有个驸马的身份且与李世民交厚,即便有人诬告他李世民也肯定不会再翻旧帐。但这也只是眼前。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白日红。柴绍现在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日后就难说了。因为现在已经到了翻天覆地的时代,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踩着别人的肩膀甚至是头颅来讨好李世民。柴绍有此担心也属正常。他今日与李潜说这些乃是未雨绸缪,免得日后李潜觉得他疏远了自己。

    于是李潜附身拜道:“国公所言在下谨记在心。”

    柴绍笑了笑举起茶盏,李潜连忙也举起茶盏,两人一饮而尽。虽不言却尽在其中。信任往往并不需要信誓旦旦,只需彼此明白就好。

    三日后柴绍拔营班师。

    七月十二日,柴绍回到歧州。十三日,长安传来诏命令柴绍与李潜进京面圣。

    七月十四日,柴绍回到长安。十五日大朝,柴绍与李潜奉诏命入宫。

    太极殿依然是原来的太极殿,然而李潜发现许多面孔都已改变。李世民列于最上首,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赫然在堂。李渊坐在龙椅上,面容多了几分憔悴,鬓角的白发愈发明显。想来这些日子经历了太多多事

    柴绍和李潜上前参拜道:“臣柴绍(李潜)拜见陛下。”

    李渊抬起眼皮看了看柴绍和李潜,又看了一眼李世民,道:“平身。”

    两人起身。柴绍道:“臣柴绍奉命前往秦州抵御突厥,幸得陛下圣明麾下用命打退突厥,此战斩突厥特勤一人,斩首过千,俘获千余人。今班师回朝特来复命。”

    李渊点点头,道:“卿等辛苦了。”

    李世民出列手持象牙笏道:“禀陛下,柴大将军和李潜此次立下大功,当赏。恳请陛下赏赐。”

    李渊点点头道:“太子以为当如何赏赐?”

    李世民道:“臣建议柴大将军转右卫大将军,李潜升中郎将转任驾部郎中。”

    李渊因麦紫澜的关系加之李潜此前表现的非常出色,因此对他一直高看一眼,素知他乃是一员勇将,只是不知李潜与李世民之间交往,听到李世民要将李潜调入兵部任驾部郎中以为他对李潜有成见。因为在军中任职可以经常出征,只要能获得军功自然升迁比较快,而担任京官虽然比较安稳却无法再得军功升迁就慢了许多。

    于是李渊道:“柴大将军转任右卫大将军朕没意见。朕不知为何要将李潜转任驾部郎中?”问出这句话李渊就后悔了,若是玄武门之变前他如此问还有些份量。而现在他已被李世民架空存粹是个摆设。只怕问了也是白问。

    没想到李世民并未将李渊的询问当成废话,解释道:“驾部郎中的职责不仅要负责军马畜养还要负责驿传事务,职责非常重大,臣以为需要精干之人方能担任。李潜虽然年轻不过才干过人屡立功勋,且是驿卒出身熟知驿传之事,臣认为他能胜任故而恳请陛下让其担任驾部郎中。”

    李渊听了点点头道:“原来如此。不知诸卿如何看?”

    裴寂第一个道:“陛下,臣以为李潜虽然功勋卓著然而太过年轻,且京中任职者需熟悉政事,李潜一直在军中任职,对政事不熟悉出任驾部郎中不妥。”

    裴寂的老对头萧瑀原本对李潜转任驾部郎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且因为麦紫澜的关系,他觉得李潜在京中任职更好一些,可以促进小夫妻的感情。可听到裴寂如此说他心中顿生不满,遂紧接着道:“陛下,没有人能生下来就熟知政事,李潜年轻是不假,不过这正是他长处。年轻人学习东西快且有干劲,只要他熟悉了政务日后岂非能更好的为大唐效力吗?”

    房玄龄熟知李潜与李世民之间的交往,早知道李世民的心意,遂朗声道:“臣同意萧尚书所言。李潜虽然年轻但才干非常,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栋梁之才。”

    封德彝道:“臣以为李潜一向在军中效力,这几年屡立功勋斩获颇多。此刻突厥、吐谷浑对大唐虎视眈眈,军中正是用人之时,李潜若在继续留在军中效力可堪大任,若调任驾部郎中是否浪费了他的勇武?”

    封德彝说完,朝臣中立刻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很多官员都连连点点头,认同他的说法。

    李潜见状暗自诧异。他一直以为朝堂应是庄重肃穆之地,朝臣应该遵守纪律,不得私下议论不得大声喧哗,想要发言必须得到陛下的准许。那曾想眼前的景象与他想的根本不一样。不仅朝臣们可以随便发言而且还私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根本不理会李渊和李世民的脸色。

    其实他哪里知道,唐朝是政治最为宽松的时代,只要是有资格出席朝会的大臣都可以在朝堂上畅所欲言,即便是直接批驳皇帝也不会被人视为不敬。相反还会被认为是忠贞直谏。偶尔还有不同见解的大臣相互论辩甚至是大臣与皇帝论辩,论辩到精彩处,大臣们还会用朝笏击掌来为他喝彩鼓掌。

    李世民道:“军中勇武之士多的是不差李潜这一个。且封尚书以为李潜只是勇武吗?外伤急救之法、马蹄铁、摺扇,这些岂是单纯的勇武所能创造出来的?”

    封德彝闻言道:“回太子,李潜所创的这些臣都知道。只是这些与李潜转任驾部郎中并无任何关系。驾部郎中的职责无非是畜养军马保证驿传通畅,只需一个熟悉政务运转的人即可胜任,臣以为李潜才能出众担任此职恰恰浪费了他的才能。”

    杜如晦面带讥讽之色道:“封尚书认为以李潜的才能该担任什么样的职务才算合适?”朝臣们听到杜如晦的质疑,议论声更大了。

    封德彝则一时语塞,顿了片刻才道:“臣只是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何用人乃是陛下的职责。”

    李渊点点头,道:“太子以为呢?”

    原本就是李世民提议李潜出任驾部郎中,现在李渊如此问,分明是皮球踢给他看他如何处置。同时也让李世民知道身为皇帝并非只要自己想便能随意决断。若是朝臣们反对,一意孤行只会将事情搞的一团糟。

    李世民当然也知道这些道理。以前他当秦王时就经常与僚属商议。只是那时他身边的僚属与他都是一条心,虽然会有争辩但都是为了更好的把事情做好。现在却不一样了,这些朝臣中还有许多与他并不是同路人难免会与他唱反调。特别是以裴寂、封德彝为代表的武德旧臣。李世民虽然强势,但治理国家不是他一个人能干的了的,必须要依靠手底下的大臣,因此他也不能罔顾大臣们的意见一意孤行。李世民想了想道:“既然大家的意见还没统一不如就庭议吧。诸位可以各抒己见,待达成一致再说。”

    李世民此时要求庭议除了想听取朝臣们的意见,还有更深层的目的。一个从正五品上的驾部郎中并非什么位高权重的大员,李潜的任命即便今日不能通过庭议他也没什么损失。因为他还能累功升中郎将,那官职可是四品比驾部郎中还要高,日后有机会一样能转任驾部郎中。所以李世民准备将这次庭议当成一次试验,看看朝臣中有多少是真心为国,有多少是趋炎附势,还有多少是貌合神离。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裴寂道:“臣坚持己见。李潜年轻资历不够且此前没在京中任过职,不熟悉政务运转,不适合转任驾部郎中。”

    裴寂与李渊的关系可谓亲密无间,对李渊起兵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大唐开国以来裴寂一直担任尚书省的高官,此刻他的官职乃尚书省左仆射,因为尚书令一直由李世民兼任,裴寂这个左仆射其实全盘负责尚书省的事务,可以说是宰相之首(唐朝的宰相不止一位,尚书省的左右仆射门下省的侍中和中书省的中书令都是宰相,有时任命职务时有参与朝政或同门下平章事字样的也是宰相)。加之李渊对其非常信任,这些年来他在朝堂上可以说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即便前太子李建成对他都颇为尊敬。只有李世民不鸟他。他与李世民的关系也一直不怎样。

    按说现在是李世民掌权,裴寂应该小心翼翼夹起尾巴来做人。然而他却一如既往与李世民不对付,连带着对李世民手下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也是横眉冷对。

    对于他的表现李世民却无话可说。一则,裴寂资格的确够老,且李渊还活着李世民至少表面上得尊敬他。二则,裴寂自己也想明白了,若放低身段讨好李世民,只怕会让李世民更厌恶他也让李渊心寒,所以他干脆就抱定了李渊的大腿。反正李渊现在还是皇帝,日后即便退位了也还是太上皇。只要李渊还一日还活着他就有一天好日子过。

    再者说,即便李世民厌恶裴寂,可裴寂仍然是宰相,有权力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且他反对李潜担任驾部郎中的理由也说的过去,除非有人驳倒他不然李世民对他还真没办法。

    裴寂说完,萧瑀立刻反驳道:“臣同意太子的提议,裴仆射所言根本不足为虑。”

    若说现在大唐有谁能和裴寂比资格也只有萧瑀了。以前还有个刘文静,只可惜刘文静被裴寂给搞死了。一直以来裴寂与萧瑀两人都是针尖对麦芒,一方反对的另外一方肯定赞同。有时连李渊也左右为难。

    看到萧瑀反对自己裴寂并不生气只是淡然一笑。

    萧瑀说完,封德彝道:“李潜有何德何能可任驾部郎中?他了解军马畜养吗?他熟悉驿传事务吗?”

    房玄龄淡淡一笑,道:“适才萧尚书所言封尚书没听到吗?没有人能生下来就熟知政事。难道封尚书生下来就是尚书吗?既然不是,李潜为什么不能担任驾部郎中?”PS:从本章开始进入第二卷。欢迎打赏、推荐、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