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神级复兴系统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五十四章 被曲解的传统文化

第二百五十四章 被曲解的传统文化

    第二百五十四章被曲解的传统文化

    祖宗传承几千年的文明之路,真的就断送在未来某一代人手中了,如果祖宗泉下有知,可能不会怪罪他们的后代,因为祖宗们拥有着华夏民族最精髓的文化素养。

    从建国以来,在华夏文化上建树最多的并不是龙国,而是美帝和法西兰等西方列强国家,他们对于华夏文化的研究程度,让人不寒而栗。

    可能如果有一天,有一些华夏子孙幡然醒悟想要去寻找真正的华夏文化根基的时候,可能需要远渡重洋漂洋过海到西方国家的图书馆里查询资料了。

    何其可笑。

    万里长城足以阻挡侵略者的铁骑,却阻挡不了这种西方文化糟粕的入侵和洗脑。

    文化是沉淀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是前提是有思考,西方文化带来的糟粕主流就是,‘后真相文化’。

    后真相本意是,诉诸情感以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影响他人意念。

    就是真相靠后,让人们看到他想看的东西,然后忽略‘真相’的重要性,让真相变得不重要。

    比较代表的例子就是媒体炒作使用的断章取义,这些都是西方资本糟粕带来的反作用。

    这种方法在西方八十年代初期就盛行过,多用于选举,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被禁止了,然后转向了舆论娱乐,比如一揭露名人的**来换取热度,因为他们知道大众的热情只有几分钟,而这几分钟就足够达成了他们的目的。

    但是西方这种‘后真相’文化在民主和西方人民强大的探知欲下慢慢被摒弃了。

    但是来到龙国之后,在民智未开,三人成虎的民间确实如鱼得水,而且这种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人。

    媒体将这种‘后真心’的碎片信息传递出去,让民众以为这个就是‘真相’,因为媒体和公众人物在淳朴的老百姓眼中就代表着‘真理’,因为民智未开。

    在民智未开的时候被这种文化影响,将会是至少两代人的思想觉悟倒退,而且如果一个人丧失了对真相的求知欲,那对于整个社会和文化都是致命的打击。

    第二就是,东西方完全不一样的价值观冲击。

    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而华夏传统习惯了集体主义。

    所以华夏才会有胡同文化,邻里文化,街坊文化等等人情文化,对于东西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西方人的关系早起冷漠,虽然举止客气,但是很少有两肋插刀这种情谊,所以他们的‘契约文化’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主要原因。

    而华夏的传统文化中的‘礼’,中包含着一种自律的个人要求,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必建立在一张苍白的纸上,言出必行这种华夏美德,对比那一纸契约,孰轻孰重只能是各花落各眼了。

    但是这种‘契约文化’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抹杀了,从人性和社会性出,应该是不利的,但是从法理的角度出,也是可取的。

    但是华夏人用了几千年的‘礼仪’为什么要向西方学习?难道认为不如别人?自卑?

    西方的个人主义延伸出的个人英雄主意,强调突出了竞争和攀比,没有和谐共存的利益目标,这点对于华夏的传统也是严重的冲击。

    华夏讲究的是牺牲奉献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牺牲个人利益来成全大义,这种奉献精神是贯穿整条华夏文脉的,屈原以身死谏传下,孔子周游列国游学,司马迁委曲求全铸从古到今无数先贤的奉献铸就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西方强调自由民主博爱,忽视了伦理秩序的关系,本身这种自由平等是好的,但是华夏的三纲五常也不差啊,只是当年为了所谓的‘革新’推动的文化运动让所有人都对三纲五常打上了封建糟粕的标签,然后进行无脑抵制,再也没人去真正的了解,三纲五常,到底讲述的是什么。

    华夏传统,最根基的是阴阳,也就是说世间万物不管是人还是事情,都是相对的,所以分阴阳。

    :一阴一阳之谓道。

    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对于‘君为臣纲的’真正解释,是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云:居上克明,为下克忠。

    这里面提到了一个礼,一个忠,这两个是前提,君使臣以礼就是说君王只有做到了臣子要求的规范,对国家尽职尽责以礼相待,所以臣子才会以忠侍君王。

    如若君不礼,臣自然无需‘事君以忠’。

    两者不是奴役关系,而是一种互相督促的关系,而大多人可能只知道臣事君以忠这句话,而不知道前面还有一句,两者加起来,才是对于三纲中的‘君为臣纲’的真正解释。

    只看一半就妄加评论,不是无知就是出于某种‘后真相’的不可告人目的,其心可诛。

    三纲中的‘父为子纲’

    云: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

    这里面的解释是子女对待父母要恭敬,但是如果不能爱护养育自己的子女,也是有罪过的,所有‘父不父,子不子’。

    另外传统关于孝道的解释也不是一种灭绝人性的不平等奴役理论。

    孟子曰: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意思是说: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三纲中的‘夫为妻纲’

    云: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

    是故男教不修,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妇顺不修,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食。

    是故日食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月食则后素服而修六宫之职,荡天下之阴事。

    意思是,天子对王后都是明媒正娶,天子掌握天下男子教义为阳,王后掌控天下女顺,阳道阴德,内外兼修治理国家才能昌盛。

    连天子和王后都是分工执掌,民间的百姓夫妇自然也是阴阳结合,缺一不可,才能齐家安乐。

    里以为大量描写男女之情的诗篇也都说明了,华夏传统里从来就没有真正贬低压迫女性的意思,男尊女卑只是因为一些其他原因衍生的不良影响,不能归罪于传统文化。

    中有齐国篇,将迎亲之说,男子必须亲自去娘家迎接妻子,就算是皇帝也不例外,也足以见在婚姻关系中男女是平等的,而不是一味的男子为尊,女性无条件服从。

    所以真正的三纲,不是一种主导强权关系,而是各司其职,互帮互助的共同体,不是单方面的无脑的责任与义务。

    中庸之道是华夏民族的精髓之一,所以任何出现强权,奴役这种主义的言论,一定不是传统文化的本意,都是后人出于某些目的的曲解,来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

    这也是政治与文化之间,最尴尬的关系。

    但是传统文化本身,是不会出现一些人提出的封建糟粕那种不人道的观念的,只是后人的曲解而已。

    而当初曲解提出这些的人,他们用意有的是迫不得已,有的是必要为之,所以不论对错,只能说这是现实带来的一种无奈,或者说是一种选择。

    当初有人用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很多人看到的第一眼印象翻译过来就是,天空高贵,大帝卑微,但是其实这里的尊卑不是理解的尊贵和卑微的意思。

    尊的本意是一种酒器,其实是形容词,从甲骨文翻译过来是一个人举着酒杯敬酒的样子,被延伸之后慢慢成了敬重,尊重的意思,后背用形容伟大的人或者物,就被尊贵形成了主观意识。

    其实尊的本意就是一种尊敬对方的意思。

    卑,这个字也是一种酒器,跟尊一样,形容接过酒杯时弯腰表示谦逊的意思,后来因为卑鄙,卑劣这种常用词被先入为主成为了卑微卑贱的形容词。

    尤其是尊卑放在一起的时候,让现在受到‘不完整’汉字教育的华夏子孙无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华夏的汉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字之一,它正确的看法是,先看单字的本意,然后将词组结合体悟意境,翻译。

    如果用词组解释单字,是一种错误的阅读理解方式。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天空的时候,我们要心怀敬重,面对大地的时候,我们应该也心怀卑恭,天地的浩大是我们应该敬畏的。8